我非常喜欢美国年轻导演贝赫·泽特林 (Benh Zeitlin)的处女长片《南国野兽》(Beast of the Southern Wild)。这当然与我对新奥尔良的感情脱不开干系,但这不过是一个起点。泽特林的镜头语言充满了质朴的张力,在情节与情绪的游走间他拍出了美国南方腹地的湿度、味道与精神,这实在了不起。
在这样潮湿混沌的基调中,泽特林让小小的Hushpuppy成为了风暴中承载南方性格与精神的核心。这份倔强与不屈反映在浴盆区的乌合之众身上,是炸坝、抗救,是明知前方死路一条依然故我坚守的抵死不从。在某种程度上这份南国精神也许可向前追溯直到南北战争,但更可靠的解释应该是泽特林在卡特里娜飓风后搬入新奥尔良拍摄短片《海上荣光》(Glory at Sea)以来一直所关注的底层的南方。那些坍塌在泽沼边的木板屋、铁皮房,那些乐观淳朴然而却固执守旧的乡巴佬们,是注定要被自然或非自然的时代风暴所吞没的。那些过去的生活方式,那些松散无序的神秘、敬畏,那野兽野草般地自然生长,与堤坝后严整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与工业、发展、秩序格格不入。Wink拼死要Hushpuppy逃离避难所,回到那个即将沉没的“浴盆”,那是他直面历史最后的抗争。
我不很喜欢Hushpuppy与原牛面对面的直白,但那一群人在小小的Hushpuppy身后迎着风和海浪走在一条即将被墨西哥湾吞没的公路上,却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我在路州六年曾几次南下,并未到过“浴盆”原型的杰查尔斯岛(Isle de Jean Charles),然而对那份灾难面前不肯低头的南国精神却切切实实感同身受。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前后新奥尔良全城撤离,四十多万人流离失所。作为提前撤离的难民一员,在前途未卜的逃难路上,只要是路州车牌,原本的陌生人都会彼此鸣笛致意。灾难让新奥尔良这个最松散、腐败、种族隔离、纠纷、散漫无序的城市团结到了一起。灾后那么多人固执回返,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聚在上城的小饭馆里嘘寒问暖,发誓要重建新奥尔良。第九区破旧的“猎枪筒”房子上“我们会回来”的标语、2006年狂欢节游行欢呼的继续,都是南方这份不畏死、不服软,甚至不讲理的老顽固精神的体现。我第一次真正融入南方,第一次把自己当作一名“诺拉人”,正是从那个时刻开始。
太真实,太危险 今年29岁的电影人本恩·泽特林向来喜欢把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环境放在自己的电影之中。他的短片《海上荣耀》(Glory at Sea)讲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出生在纽约皇后区的泽特林在2006年搬到了新奥尔良,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后来大都出现在了《南方的野兽》的片场。也就是在这里,他想要拍摄一部讲述卡特琳娜飓风过后的故事的电影。
29岁惊艳处女作,圣丹斯戛纳四奖,奥斯卡第一梯队,个人推荐。北方置于他者,边缘群体的春天,原生态泥土气息,爱与勇敢的教育,结尾还魔幻了下。探讨everything fit together/fix the broken piece的多种可能,完美诠释court 13的姿态。除个别镜头乱晃以外一切皆爱,萌独白,跪的兽,配乐铿锵有力。
除了好听的配乐,其他一切不知所云
有些脏、乱的片子,能闻到大水过后动物腐尸、盆地溃烂的味道,质地不差,相反还有些惊艳,处女作拍得这么无拘无束,有功底。神秘主义氛围中,美感隐藏在破败背后,洋溢着很强的生命力,小女孩很有天分,像个冥想中的诗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接受贫瘠生活的心力,就是一头莽撞的小野兽。
把写实的片往超现实里带,让影片呈现独特的诗意。这是一场孩子的成人礼,却包裹着神秘主义的外衣,看起来好像创世的神话。还有那种荒蛮感,以勇气对抗这个恶劣的世界,所以这里有成长。小女孩气鼓鼓的样子太可爱了。配乐超赞,尤其结尾处甚至听得很热血。处女作能拍成这样,真的很强。
在奥斯卡最佳里有这样一部电影,让奥斯卡整个都看上去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过家家!我深深的妒忌这份才华,在这多么描写灾难后的电影,只有这部破坏的最恨,建设的也最完整,自欺欺人的爱与和平说到底都是些虚假的伪善
29岁惊艳处女作,圣丹斯戛纳四奖,奥斯卡第一梯队,个人推荐。北方置于他者,边缘群体的春天,原生态泥土气息,爱与勇敢的教育,结尾还魔幻了下。探讨everything fit together/fix the broken piece的多种可能,完美诠释court 13的姿态。除个别镜头乱晃以外一切皆爱,萌独白,跪的兽,配乐铿锵有力。
电影的内核是反社会反文明的野性精神,诗化的哲学语言反而削弱了开拓和求生的蛮荒气息。结尾用现实的手法来表现魔幻的情节,也有点不伦不类。配乐和画面都不错,小女孩太灵了。三星半。
如同一部后摇大片!无论是音乐和画面 还是在表现粗粝无畏的生命感上 都很成熟克制。勇敢的人不会惧怕丧失“文明” 他们注视着一切生与死的形成
有想法。可惜,主创过分地用“宇宙”言语去放大“尘埃”影像,做得情感四溢,难以自持。神话与现代文明、工业与自然法则、父女情的破裂与修复,处处对仗,只是做得太过潦草。个人以为,这部电影绝对算得上是叫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距离佳作,尚远。
用诗意的手法展现出人类本源的力量美,和“家园”的意义。再破败和腐朽,也要回家。远古和文明必然是冲突的⋯?配乐很大气啊,各种吹奏乐器。在独立片里很难得。不过最后一段实在看不懂。。。并且特效有点粗糙= =
生命的诗歌与奏鸣曲,摄影大赞,配乐稍嫌过多但依旧绝美,年度最佳OST候选。最后一段因过于概念化而显得突兀。年轻导演是新手,拿了一整年的奖,前途大好。
整个片子有一种粗粝的生命力,也许在条件恶劣的地方,人不得不保持乐观的态度,像野兽一样生存。小女孩的旁白太多,概念性的东西也太满太大。配乐相当不错。P.S.大型食肉类动物到底能不能是朋友?
叙述和摄影一样总是故意失焦,晃来晃去不肯对准主题,关键词出现了不少可是都没说清,只有小女孩儿几句与年龄不符看似深奥实际上是废话的旁白。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内容不够靠堆砌生僻词充数,唯一区别是看小学生作文不会头晕。
诗一般动人的叙事、旁白、配乐和摄影,画面中有情绪在轻轻摇曳,有乡愁,有父爱,有成长,有坚强。野兽和女孩的相交点稍显刻意,但借物喻人,颇似诗性语言中的比拟,一片汪洋中飘浮的澡盆和希望,一段对生命和家园的礼赞,多穷困潦倒的孩子都有向往绚烂花火和美好人生的权利。年度十佳。
8.25 代入感不强。
文明尽头,家园何处?
文明有文明的阳关道,蛮荒有蛮荒的独木桥。
配乐棒,小女孩演技也出色,但粗糙晃动的镜头实在太让我难受了。自作多情的认为隐喻不少,命题很大,但却很难把情绪带入进去,始终游走在外面。★★★☆
哎 连续两年的金摄影机都没什惊喜
勇敢的人直面内心的野兽,无所畏惧,【楢山节考】式的蛮荒文明生存法则看来放在任何蛮荒的角落都很适合。宇宙万物和谐统一,永远不要庆幸他人的苦难,当统一的整体自我修复的时候,谁也会付出代价。这是一个关于生存和传承的故事,一代代的繁衍与延续,充满了爱与勇敢和生命气息。★★★★
这是献给南方的情诗,热烈、迫切、真挚。小女孩的表演令人震惊,无法不被她充满表现力而自然饱满的表情所深深吸引。结尾对象征主义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配乐与旁白均可再精减一二。但这些瑕疵并不影响镜头语言的魅力,影片整体在现实于魔幻间的游走无比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