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之王

HD中字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汉斯·齐施勒,丽萨·克鲁泽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公路之王 剧照 NO.1公路之王 剧照 NO.2公路之王 剧照 NO.3公路之王 剧照 NO.4公路之王 剧照 NO.5公路之王 剧照 NO.6公路之王 剧照 NO.13公路之王 剧照 NO.14公路之王 剧照 NO.15公路之王 剧照 NO.16公路之王 剧照 NO.17公路之王 剧照 NO.18公路之王 剧照 NO.19公路之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公路之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放映机修理员布鲁诺(鲁迪格·福格勒 Rüdiger Vogler 饰)开着大卡车在德国乡间四处漫游,为乡间放映厅打些零工,期待着能找到一份工作,并能遇见生命中的女人。儿童语言学研究专家罗伯特(汉斯·齐施勒 Hanns Zischler 饰)与妻子分手后,开着车独自奔驰在路上,途中车子被驶入河中,他似乎在企图自杀。路过的布鲁诺正巧遇见,帮助他脱离困境。之后,罗伯特心有默契地搭着布雷诺的卡车行驶在德国乡间,一同为电影院放映电影。他们共同见证了美国文化对德国电影业的侵袭而致使德国电影的衰败,一同体会着沿途的孤寂与疏离。正当他们的友情更加亲近时,早已习惯孤独的两人又不得不面对着背道而驰的分离。  《公路之王》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公路三部曲”继《爱丽丝漫游城市》、《歧路》之后最成功的一部,获得1976年戛纳电影家影评人费比西奖。睡莺第一季不期而至2022龙凤茶楼莫妮克:自我介绍一下一曲倾情人类2021玛丽的复仇I乌龙院2022秋梦鹿角十诫(下部)鬼光联邦调查局:国际第三季迪奥与我章鱼哥王子与贫儿1962火人星期日联赛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丁大命当男人恋爱时逃跑的新郎(国语版)完美一夜情牧人与屠夫少年间谍第三季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四季季风季节鸡凤凰暗红1936怒火警探麦哲伦环游历险记(国语版)波吉亚家族(法国版) 第三季反诈风暴之猫鼠之战拾光的秘密狂赌之渊 电影版2夺宝传奇黑暗之后黑豹特警队杰茜驾到第二季女法医手记之最后真相欢迎来到皇家别墅辛纳特拉:孤注一掷

 长篇影评

 1 ) Kings of the Road--与美国公路片气质之差

大屏幕的魅力,永远只有坐在大黑屋子里的人,才能体会,无论是所谓的巨片,还是那些流淌着导演血脉的艺术片。
当黑与白的影像出现,简单的弦乐想起,疾驶的汽车告别都市,仿佛我们自己也褪去了城市的繁华外衣,进入到了自己可能有些苍白的内心。
文德斯的电影中,孤单和失语是不分年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的,每个人从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幸运的人找到了镜像的那个他/她,然后可以同行一段,最后终将分道扬镳。
货车司机始终在路上,他的归属地就是这段行程的所有,他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粗犷中不乏细腻与柔情,有着大地为被的豪情。不知旅程的终点在哪里,所以,当爱情来临的时刻,片刻的温暖以足够支持未来更长的旅程,他无法带着爱人去流浪,因为他是行者,电影则是的still life,爱在那一刻显得无能为力。
文艺中年,因为离异而将车冲进河中,却在车子沉没河底之前,从车窗爬出,带着那只充满对往昔眷恋的行李箱。于是,无欲无求的他跟着火车司机,开始了一段漫无目的的行程。流动只是他生活的变体,所以,他可以随时离开,又随时归队。
电影的故事线就像这两个人的生活一样,平行、交叉、同行、偏离、平行、交叉。。。。。。他们曾经那么小心翼翼的相互陪伴着,不问出处,不问归期,生怕一点点的窥探欲,就将打破那种平静。偶尔给对方买个早餐,共宿车厢。即便离开,也终究会找到对方。。。。。。但,当他们找到一个破屋遮头的时候,他们也将再次告别,一句so long ,从此别过。
毕竟,流浪的只是司机,不是文艺中年,稳定的不是司机,只是文艺中年。当文艺中年,修复了离婚的伤痕,和父亲之间也可以真诚的拥抱对方了,他的那段疗伤之旅,也就告一段落。
超爱他们骑着摩托,狂野的飞奔的段落。不是因为找到了久违的美国公路片的气质,而是多么希望他们可以终究告别孤独和失语,可以洒脱和不羁的过一回。
胶片从来都是善于表达多层次的灰,和丰富的暗调。但是,我喜欢高灰调的狂野,landscape不仅仅属于西部、夕阳、彩色,也可以是沙丘、枯枝与萧瑟的,还有4:3的。
文艺片,总让我有种看的时候,稍微有些烦,看完又余音绕梁,被那种伤怀萦绕的久久不能平复。

 2 ) Now I’m finally free

#PCC# #Kino Dreams: The Reveries of Wim Wenders#

影片还是反叙事,从整体上看有很多对于美国文化侵蚀的批判,尤其是最后结尾,更是直接指着鼻子骂。但从台词和画面上也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存在主义感,尤其是结尾所展现的改变,还有再相遇后讨论时两人之间的车头上写的“Man dies”(第一次注意,不知道是不是之前错过了),那耶稣受难般的自由,都仿佛那个旋转的轮胎,目的地不是重点,旋转才是,一直在路上,也如那个杯子,即使一次次掉落,也会继续被摆在那里!”Life is all there is”

电影以一次相遇开场,邂逅,分离,再相遇,再分离,最后车与车的再相遇结构太美妙了。视觉上,构图非常舒适,大量的固定镜头大远景帮助构建世界与人的关系。影片前半段在一种不和谐的人物焦虑与和谐的构图间反复,中段的印刷与影院的平行剪辑非常棒,配乐都带有极强的感染力,人物也开始有了转变,对旧的羁绊有了一个处理,专注的二人都在做着那在意且“没落”的事,直至后半段达成一种和谐的统一。而最后分离那场柔焦太美了!(WW,END太走心了)

看哭的一场戏是男主把对方的眼泪抹到自己眼睛里,似乎要把那所有的情感,都融进自己的眼中,我们最终只有我们自己。

(巧的是看电影前的两天还有群友问了个问题,关于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是会随着社会化程度提高而变弱,而导演就在影片中给出了一个答案)

 3 ) 献给无聊生活的一首诗

提起公路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中总是会出现《加州旅馆》的场景以及约翰·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米其林灯罩,房车,连绵不绝的公路,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意以及无聊生活。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其中一个男人是电影放映机的修理员,开着房车到处跑,偶然间另一个男人开着车直接冲进河流中,正在刮胡子的男人笑了,他看着另一个男人爬出车,游了过来。这是这部电影的开头。然后他们一起开着车到处走,随时可以停下来。在《美国朋友》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在路上,这才是美国。掉进水中的男人刚离婚,一路上打电话给前妻,并且修复了自己与父亲的仇恨和误解。放映机助理员遇见了一次短暂的爱情。一个男人要记下自己的梦想将找一支笔能够擦去原来写下的,创造新的梦。另一个男人说,关键在于墨水。

 4 ) 看完这个片子我想做点有趣的观影总结

看完这个片子我想做点有趣的观影总结:

第一次看到女人露阴毛是在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维姆·文德斯导演的《云上的日子》。1997年前后看的。当时我在上大学。看到成年女性的正面全裸有点震惊。

第一次疑似看到女人露阴唇的镜头是在《罗马帝国荒淫史》,是在200几年。我20几岁。记得是电影刚开始,一个裸体女人在一棵大树底下与人温存,侧身过后,从背后露阴。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经过附近。震惊,电影能如此大尺度。

第一次看到男人露屌和真插是看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与看《罗马帝国荒淫史》不相上下的时间段。开了眼了。电影可以如此过分。里面还有女人将剥壳煮鸡蛋塞进下体,排出来,男人捡起吃掉。相信这种镜头,是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恶心的人也恶心得不得了。

第一次看到一个年轻男人在一个年轻女人(还是他妹妹)的要求和注视下掏出那东西来手淫,是在意大利贝托鲁奇电影《戏梦巴黎》里。说实话,当时受不了这种画面,觉得好变态,中止了没看下去。很多年后,才重看这部影片并看完了。

第一次看到疑似是人拉大便的镜头,是金基德的《欲室漂流》,机位非常奇特,水下仰拍,水波荡漾,乃至无法辩认那人是真拉出大便来,还是采用了摄影技巧。

第一次真切看到人拉大便的镜头,是在维姆·文德斯这部《公路之王》里。固定机位侧面直拍,男主角脱下裤子,蹲在野地里,几秒钟后,一根又长又黑的大便,从屁股上掉落。男主角还拿了一张手纸,在拉出的屎上摁了一下。也许是为了作个标记,防止别人踩踏?我真的觉得导演神经太粗壮了,拍写实画面要拍到这个程度,也不怕恶心到观众,也觉得这演员太牛逼了,对着全世界观众轻松拉出大便来。

第一次看吃屎的镜头,当然是《索多玛120天》。也是在200几年我买了个DVD碟片,看到快要吃屎的镜头时,实在受不了,退出碟子,扔掉了,我记得还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觉得这电影太恶心变态。也是在近两三年内,才重新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了,有了新的眼光和欣赏体会。

说回《公路之王》。文德斯80年代在德国的早期作品,“公路三部曲”之第二。第一部是《爱丽丝城市漫游记》,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片子。这第二部,情节非常淡,如流水账一般,片长还非常长,3个小时,这部片子因反映美国流行文化对当时德国的冲击,和年轻人的迷惘失落而产生影响力。说实在的,对前者,我观看印象不深。因为导演的表达也是非常轻描淡写的。对后者有所感觉,但还是对片中人物的情感爆发点有点看不懂。也许是隔着文化的关系。加之总体上对人物情感的表示是淡漠的。人物总是不说话,或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为何突然就谈不拢了,就恨不得对方赶紧消失,感受不深。不过这个片中有一流的公路流浪影像。

 5 ) 相逢何必曾相识

作为“德国电影新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是世界影坛一个独特的存在,他酷爱美国西部片与摇滚乐,却在欧洲广袤的大地上创造了欧陆风味的公路片范式,以无尽的行走、无边的孤独传达现代人萧索的离愁、分别的疏离、相遇的淡然,以高度的诗意拍摄大千世界的丰沛与虚空,开启了一个终将相遇又终将离别、永无止境的诗意旅程。

文德斯最为世人所知的除了两部巅峰作品:《柏林苍穹下》与《德州巴黎》之外,当数“公路三部曲”: 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1975年的《错误的举动》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均由御用男主角吕迪格·福格勒主演,不仅在作品的主旨上保持一致,甚至在剧情方面亦若有若无地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藉此三部曲,我们可窥见文德斯最重要的创作路线与精神内核,而《公路之王》则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部。

放逐与救赎的旅程

影片长达三个小时,叙事沉缓、优美、节制、冷静,但也不乏幽默、内省、思辨,尽量去戏剧化的沉静描摹,犹如一首长长的散文诗,绝妙原声伴着天地寥廓,催得情思渺渺、余味悠长。整体结构是经典的公路片模式,两个各怀故事的沉默男人——与妻子离异的儿童语言学研究专家罗伯特与电影放映员兼修理员布鲁诺,在路上偶遇后搭伴漫游在东德与西德的边境,一路送胶片“下乡”,并在路上边舔舐伤口边修复治愈受伤的心灵,最终获得心灵的平静,重拾生活的勇气。这是一次无声、温暖而又百感交集的旅程,也是一场自我放逐的心灵洗礼,自我拯救与他人救赎的双向互动,在萍水相逢中的交错与际遇,在他人的故事里重逢心碎、稀释悲伤,完美诠释了孤独是永恒的命运主题。

最初相遇之时,他们之间并无常见的自我介绍,独自驾驶一辆大客车的布鲁诺犹如独行侠,穿行在德国城乡之间,看似自由不羁,实则默默忍受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侵蚀——当然,这一点要等到影片的后半程,他才慢慢吐露心事。而每到一个小镇就急于打电话的罗伯特,显然在远方拥有一个令他牵肠挂肚的人,然而每次电话尚未接通即挂断的举止,让他身后的故事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一开场他就以疯狂疾驶、最终车子跃入河中的乖张行为,宣告了其内心无法言说的愤懑。布鲁诺以泰然不惊的姿态欢迎罗伯特加入旅程,彼此不问过去,不谈将来,公路在车轮下尽情延伸,没有目的,绝少交谈,所有悲伤的往事与晦暗的明天,都在急速后退的天光云影中消融着,文德斯在其图文集《一次》中这样写道:“风景自身可以是主角,人类不过是它的龙套。”

我们在痛苦时往往会将自己藏匿起来,因为倾诉会夸大痛苦的成分,苍白的安慰与劝导无济于事,言语的烈火会扩大想象的空间,会煽动自戕的意识,所以不如在永恒的自然风景中暂时忘却眼前,而此时拥有一个无声的旅伴则是再好不过。他们在《Suicide road》(主题曲名为《自杀之路》其实是反向寓意,实则是「希望之路」。)中踏上放逐与救赎的旅程,本片的原声绝对是一大亮点,由德国乐队Improved Sound Limited创作演绎,每当美妙而寂寥的吉他声响起,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随着脚下的路无尽头,你就可以永远不去触碰那些令人烦扰的现实,彼时你是自然的一部分,你被归化到自然的怀抱,任何带有色彩的情绪都被稀释了。天地苍茫,一个人作为个体存在,因为意识到自我的微渺,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自我说服。

本片的摄影是御用摄影师罗比·穆勒,黑白光影澄澈分明,契合人物灰暗的心境,自然光的流动移影富有诗意,人工布光精巧自然。特别喜欢罗伯特睡在车厢后面的一段,夜空里的流云缓缓滑过天窗,此刻罗伯特的凝视替代了观众的凝视,观众能从这个空镜中得到共情,达到以景寄情的移情效果。

环境声响凸显空间的空旷寂寥,这样的夜里,是谁在“叮叮当当”扔着石子无法入睡?另一个绝望的男人在夜色苍茫中痛哭——庸常的日常细节磨损了生活的激情,当相爱的人走向反目,当爱情消逝于婚姻的桎梏,死亡来临得那么突然,又那么顺理成章。“今生就是一切,死亡并不存在。”那个痛失妻子的男人,在哭诉完以后沉沉地入睡了。这就是在路上的故事,这就是你们会在路上遭遇的人们,这些人和事都会慢慢编织进你的生活,成为你的一部分,也会让你心灵的罅隙填补几分,你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永恒的爱情毁灭模式,于是你会变得释然些许,于是自我的放逐就拥有了意义。三个男人在夜幕里的倾诉与倾听,即是自救与他救的过程,不过文德斯并未将之处理得过分煽情,以长镜的静默凝视记录着不无戏剧化的人生波折,痛哭之后的次日,一切仍要有条不紊地按人间秩序进行。

现实与电影的互文

文德斯不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摇滚乐迷,也是一个迷影情结浓重的导演,本片以电影放映员为双男主之一,可见他对人物角色设置的考量。影片一开始,便是一个经历过默片时代的伴奏师在怀念默片的黄金时期,提及德国电影在默片时代的巅峰作品如弗里茨·朗的《尼伯龙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76年的德国影院里放映的则是色情电影。),讲述有声电影诞生后,对默片行业毁灭性的破坏,以及现今电影行业的凋敝,尤其是远离大都市的那些乡镇,电影院的生存环境尤为艰难。不惟是影院的稀少,老人还担忧电影存活的数量,可见整个电影行业都在经受冲击。

这番讲述为布鲁诺的职业存在提供了前提,他身兼数职,不仅是胶片的搬运工,也是为数不多能熟练放映胶片的专业放映员。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有一位放映员罔顾放映规则,却趁着放映色情电影的时机,享受着意淫的乐趣,以“没钱拿”为由开脱,愤然离开。布鲁诺亲自手动“剪辑”影片,并将之献给卖票女,“我给你放部电影吧!”的确令人心动的情话。不消说这是1976年的影片,反观电影业发展到尽头,胶片拍摄几乎成为稀有之物,数码化的全面覆盖,令胶片放映员都消失殆尽,胶片机在很多影院已经无用武之地。

在影片行将结束时,布鲁诺深情地凝视着胶片机说:“电影业全靠它了,它拉动胶片,每秒转二十四格,这是天才的发明。”黑暗中胶片机“哒哒”的转动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之一,然而这每秒的声音伴随着情色片中的浪叫声,已经失去了电影原初的意义,成为乡间精神生活的一剂麻醉剂,观众成为美国文化的俘虏。结尾处,另一个曾经营影院的老妇人,不无悲伤地回忆起她的父亲曾说过:“电影是视觉艺术。”正因为秉承着这些不息的理念,她拒绝播放纯粹为挑逗感官的电影,这些电影既愚蠢又破坏了人们探求精神世界的渴念,布鲁诺不由为这些肺腑之言震动,或许这就是重新开始的动力。

某次送胶片时,恰逢喇叭坏了,为了安抚焦虑等待的孩子们,布鲁诺与罗伯特即兴创作,在幕布后以哑剧的形式演绎,引得在座的孩子们连连发笑。两人夸张、丰富、发噱的形体动作,可以溯源到基顿与卓别林在默片时期的打斗戏,算是文德斯对他们的一次小小致敬,这一桥段也是布鲁诺与罗伯特逐渐默契的标志。

卡车在德国境内漫游,然而到处可见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子,从可乐到点唱机,从影院张贴的海报到边界营房内遗留的涂鸦。破败的边境乡村景色,显示出即使二战结束三十多年后,阴影仍盘桓在德国上空,影片开场时出镜的默片伴奏师就提及因第三帝国与自己的政治身份而无法开设影院。而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引发的意识形态冲突,在东德与西德的交界处,得到最大幅度的展现。西德原本隶属于被美国“保护”的阵营,但到了70年代,欧洲自主发展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原本驻扎在两德边境的美军已经撤离,留下的营房墙壁上,还保留了当时军人闲暇时留下的美国地名、流行文化符号,甚至在接通电话线后,串联到美方工作人员。这一切都可以想见美国文化在全球占领性的地位,从军事控制到文化领域的全面侵占,文德斯拍摄本片的意义似乎可以从考量社会环境的方面得到证明——电影从来就难以逃离现实的钳制,现实投射进光影的布局。

两个男人的旅程结束于边境,从某种意义来讲,类似于心灵的「尽头」,恰巧男主角吕迪格·福格勒还曾主演过文德斯的另一部影片《直到世界尽头》,看来文德斯对「在路上」的探索永无止境。与好友赫尔佐格用双脚丈量世界的方式不同,文德斯更偏爱用「火车」的意象来表达“永远在路上”的彷徨流离。「火车」是一个特别适合在影片中用来传达离愁别绪的运动符号,它永远穿行在无尽延展的铁轨之上,在广袤无垠的巨大空间里来去自如,是自由的象征,也是疏离的标识——不仅在《公路之王》中,文德斯在其他作品中都曾出现过双“轨”并行的镜头,或是两列火车遥望,或是《歧路》中汽车与火车的并行,或是如《德州巴黎》中父与子在两条人行道上并列行走。在动态中平行相望,正如永无可能交叉的人生,或许我们曾无限接近,但人生的轨迹终究难以重合,每个人都是彻底的孤独,即使相伴一生或一程,命运的火车都将我们带离到不同的远方。

但「远方」又有什么?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远方,只有荒凉与空旷,《德州巴黎》中踽踽独行的崔维斯,是为了生命元初的“巴黎”,而本片中的他们又将驶向何方?文德斯擅用的天使视角也一再出现,俯拍镜头中的火车奔驰在1.66:1的宽银幕上,视野恢宏,在《公路之王》中火车替换成卡车,具有类似的功能,但更贴近人类情感的温暖。卡车内部空间的受限,在视觉效果上首先框制了场景,两人对话的发生与情感的变化,都在卡车内部进行,比如搁置在车门上的杯子几次滑落,就是两人逐渐由陌生走向熟稔的注脚。

冰释与前行的走向

影片虽然尽量褪去戏剧化的剧情铺陈,但两位主人公潜藏的故事仍在慢慢显露。失去妻子的罗伯特与父亲也存在龃龉,父亲对刊印报纸近乎偏执的念头,对母亲存在与需求的忽略,都导致父子长期不和,甚至在儿子结婚时,父亲都未亲验目睹过。很难说罗伯特的婚姻失败是否与原生家庭有多大关系,但他的一句:“我比你强,至少是我离开她的。”这种赌气的口吻,想必与父母并不和谐的婚姻也难以撇清关联。而罗伯特排版印刷一整夜,只为了也刊出一份自己的“报纸”——《如何尊重女性》,用以斥责父亲。父亲的沉默或许代表他已懊悔,至少父子之间的问题已透明化,随着这个心结的打开,罗伯特对待自己婚姻的态度亦有所改变,清空皮箱便是丢弃过往、开启新生的征兆。

如果说观众们一开始就知道罗伯特的生活遍布荆棘,那么布鲁诺的问题则是悄然显山露水的。布鲁诺与卖票女的邂逅并非是一个浪漫故事的开启,两人分明互有爱意,却始终徘徊在试探的边缘,不由让人颇为可惜。与罗伯特重寻儿时旧屋,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父亲早在战争中失踪,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应该也离世了,但布鲁诺显然并不知道,也足见他在外漂泊了很久。影片前半段一直以乐观幽默面目示人的他,此时才愤怒起来——对自己的愤怒,愧疚使得他拒绝进屋休息,他偷偷在河边哭泣着。屋外楼梯的台阶里藏着他童年的宝贝,历经时光的洗礼仍完好无损,见证着这断壁颓垣也曾是温暖的家园。

如此回望布鲁诺之前的表现,似乎一切都能说通,他亦是一个受过情感伤害的孤独之人,因为害怕被再次伤害,才选择主动拒绝,不踏进情海才可保持天高云淡的姿态。爱情与孤独,他宁愿选择孤独。在边境的营房里,他终于吐露心声:“在女人身体里,我总是觉得孤独,这孤独深入骨髓。”身体的结合并未打消精神的孤独,肉体的亲密接触,并不代表灵魂状态的完满合一。布鲁诺或许是一个情史丰富的男人,一个对精神世界有着高度要求的人,一个对爱情依然抱有纯真念想的人,因此他宁愿不再重蹈覆辙,不再伤害与被伤害,所以他更是一个善良的人。

再遥远的旅程也有结束的一天,歌声回荡在风里,在雨水里,他们一起历经了一段自我追问、自我说服的难忘之旅。“必须有所改变了。”罗伯特给布鲁诺留了一张纸条后率先离开,这次他坐火车走,站台上一个男孩的笔记引起他的注意,男孩用笔记录下他所看见的一切,正是类似于照相机转化成文字的功能,《一次》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一切在摄影机前只出现一次,然后每一幅照片都会让这一次变得永恒。”男孩的朴素哲理启发了罗伯特,用墨镜和箱子交换得来的笔记,指不定就是他重新开始工作的素材来源,毕竟他是研究儿童语言的专家嘛。

布鲁诺站在边界处大喊过后,也踏上新的路途。尾声处再次出现汽车与火车并行的场景,配乐响起与布鲁诺哼唱的歌声重合之时,也正是汽车与火车看似交错的时刻,有那么一瞬间,我差点以为它们会交汇,然而在无限接近的一刻,它们迅疾分开,像极了曾相偕走过一段路程而终将分离的他们。里尔克在《沉重的时刻》中这样写道:“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萍水相逢的交错际遇,在无意间改写自己或他人的境遇,相逢在路上,分离在路上,“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既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又何必曾相识,在余生的命运里,见或不见,重遇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6 ) 静默流动的时间旅程

我曾经历过许多个旅途中的夜晚,乘坐的火车常常会停靠在某个不知名的过路小站,夜半醒来,从车窗望出去,仍能感到窗外的夜色是安静而流动的——微弱的灯光、摇摆的树枝、荒郊野外淅淅娑娑的各种声音。这种时刻与电影《公路之王》中的景象极为相似:男人躺在行驶中的客车上,仰面能看见车顶透明玻璃窗外流动的云彩。旅途中的人们会为这样的时刻上瘾,生命仿佛摆脱厚重的质地,走在路上,轻快而充满诱惑。

半个多世纪前,年轻人企图从工业化社会回归到自然的原始生存环境,他们在66号公路上留下生命的足迹,东起伊利诺州芝加哥,西至圣塔•莫尼卡,近4000公里的旅程,像一场青春的冒险,邂逅不期而至的自然天色、美景、废墟、遗迹以及对于那些遗迹所承载的传奇故事的想像,种种奇特的人事。尽管初始携带着无可救药的寂寞伤怀,但在路上,生命的激情是不死的。道路的前方绵延未知,也因此充满奇迹与不可预见的力量。

维姆•文德斯1976年的电影《公路之王》,又被译作《时间的流程》,在近三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视线追随着黑白影像里两个失意男人的旅途。他们行驶着大巴穿过空旷的公路,伴随着流动的美国音乐,保持着在路上的状态,没有背景,没有规则,没有目标,在路上就是生命全部的意义,真实而自然,世界就是他们的家园,所有的生活所需都依靠原始的自然条件,这种以天为盖地为庐的生活状态有时候像是一段精神跋涉,跨过漫长旅途为自己的精神困境寻找解药。

起初,电影没有过多交代这两个男人的背景,我们只知道布鲁诺是个四处飘荡的电影放映机修理工,开着他的大巴,潇洒地穿越市镇,在一个个小影院的放映室里显示一点微不足道的手艺。然后遇上一个受挫折的男人罗伯特,搭了他的车,两个人一起流浪在路上。陌生的两个人,不彼此交代背景,没有过多的交谈,沉默地面对着天地自然的一切。他们因为失意而开始了追寻自我的旅程,带着迷茫上路,对照着曾经的失败,自责并追问,企图在旅途中寻到答案。

罗伯特经历了妻子的离弃,失意与伤怀缠绕着他,与父亲之间也有着难以解开的郁结。而布鲁诺无法摆脱的孤独感导致他在旅途中即使邂逅了心仪的女孩,也没有办法去爱,孤独感带着毫无商榷的力量攫住了他。这两个男人的旅途,归根结底,是一场寂寞的旅途,在黑白影像里尤为突出。

但他们彼此相伴,走过了很多地方,每一次太阳的升起都是一场新的邂逅,前方永远埋伏着未知。当旅程越来越长,他们也越发释然。在路上短暂的邂逅,共同走过一段解答失意的旅程,然后在某个寻常不过的早上,毫无征兆毫无预计的告别,就像曾经忽然降落到彼此的生活中一样,自然地告别,就像一首轻快的民谣,飘在风里,划过生命。在旅途中发生的过往,随着身后越发遥远的路途一起留存于时间,归于静默,仿佛不曾发生过。

近3小时的电影,情节却简单到几句话便可概括,但这影像却充满诗意,简洁、缓慢,可能与文德斯本人对摄影的热爱有关,他的画面里充满了一种深情的凝视感。

规避表意太多的语言而可能引入的误区,文德斯与他喜爱的小津安二郎一样,迷恋于黑白静默的影像,并不完全信任语言所带来的价值,转而将欲诉说的一切交由影像来呈现。几近于无的戏剧冲突,视角平静而冷漠,即使生活的布景有多伤感,在路上的这一刻,有耳边呼啸而过的风,有音乐,生活便是流动而鲜活的。

文德斯无疑有着难以释怀的公路情结,《公路之王》与《爱丽丝漫游城市》、《歧路》并称为其旅行三部曲,无一不围绕在路上的故事而进行,这种欧洲式公路电影奠定了他的早期电影风格,其后的《德州巴黎》中,男主角同样是因无法面对自我困境而流浪在路上。与“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式公路电影不同,文德斯的流浪者有着更多的疏离与空茫感。

电影中伴随着“在路上”而频繁出现的公路音乐,多数是民谣伴随着轻摇滚,文德斯认为:“美国来的音乐代替电影所丧失的感性之势:融合蓝调、摇滚与乡村音乐,而产生一种不止是耳朵能感受到的经验,它是看得见的东西,在时间与空间里自成形象。”

电影的结尾设置颇为奇妙,重新走在路上的布鲁诺与罗伯特呈现出文德斯想表达的两种观点,有对理想生活憧憬的美好一面,同时也并不回避地提出对电影的担忧。两人乘坐的车交错而过,罗伯特遇到了一个天真孩童在描述他所看见的国家:轨道、砂砾、时刻表、天空、云朵、拿着行李厢的男子,笑着…就这么简单。而布鲁诺在电影放映室里邂逅的一个影院女老板,她喃喃自语:“电影是能看见的艺术,不想强迫自己,像那些十分愚蠢的傻瓜那样演绎它,内在的乐趣尽失,扼杀了他们自己的和世界上所有的感觉。”文德斯借用两种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对儿童视角的理想憧憬,以及为美国文化对欧洲电影形态冲击的担忧。

这种文德斯早期的电影语言,缓慢近乎凝滞,有感情有态度。而在他的公路情结里,一如苏珊桑塔格所说:“……意味着将一个人置入‘与世界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令人觉得像是获得一种知识——因此也像握有某种力量。”

                                        (《看电影》402期)

 短评

夜晚的云朵缓缓飘过卡车的天窗,不疾不徐,月明风清。

8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推荐

别样疏离的温暖。暖得踏实而冷静。速度和颜色,乡村,拖拉机,树木和雪地。芳华60滴遗少遗老呵~开幕便念叨着昔日的辉煌。。少现的女性,却隐隐构成幕后。路上的男人们,动物一样赤裸裸而静默。最赞是音乐。而片尾突然探讨起了孤单的性欲= =莫非回不去的地方让他开始滥情~HIAHIA

1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疏离的真实感…想到Down by Law…Theme reminds me of BbM…(guitar, country~…but more rock 'n' roll…King of the Road!~…(BbM也用了!…之前居然没想到…!NibelungenBen-Hur

14分钟前
  • 童殿
  • 推荐

“哀而不伤”,说的就是这部《公路之王》,它没有剧本,没有章法,没有终点;文德斯当时对电影的前路迷茫又悲观,将这主题融入到主角的工作中(影院放映员泡妞是比一般人容易的);但同时他又说这是自己拍电影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因为只有那时,你不需要剧本也可以直接上路...

1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维姆 文德斯的“公路三部曲”的第三部。电影里两位主角走过一条漫漫长路,文德斯在其中表现了德国影院或者倒闭或者改放色情电影的惨淡现状,借此落痛斥了社会的衰败。文德斯还邀请到德国著名影评人汉斯饰演片中女主角,一起声讨德国社会的文明衰落。将近3个小时,原声确实很赞。

2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这种能够秒杀近N年金棕榈的电影,评审团是有多瞎,才能一个奖都不给? 自然主义文艺腔可谓登峰造极。随意之中的探讨:对电影形式过去/现在/未来兼有涉及;对当时美国文化侵袭如何令年轻一代陷入迷茫的展现。就算撇开这些不谈,也是公路三部曲里,最“公路”、最情动的,三个小时宛如一瞬。

2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虽然有很多亮点。。。但实在是无聊到透了

29分钟前
  • gnitiz
  • 还行

不敢想象居然看完了这段旅程,这甚至要比博格丹诺维奇那部[最后一场电影]更萧索,更凄凉,尽管文德斯的口吻是温和的,我们或许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否则也根本见不到这部电影;《If I Could Read Her Mind》;在影院幕布后的即兴滑稽表演;“她难道不明白吗?此生即是一切,死亡并不存在”;p.s.想到加州午后那无尽绵延的公路,想到欧陆午夜巴士休息站的孤独,也许那个把车开进湖里的同伴,是这位“公路之王”的幻想

33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碰碰车,橡皮筋,健身球。。。

35分钟前
  • 胖丁
  • 还行

文德斯的[公路之王]是一部彻底而纯粹的电影,是这个保守倾向的导演最为激进也最富情调的作品。过去对于战后出生的这一辈年轻人是梦魇,他们与过往、与父辈失去了联系,却又无法真正与之进行彻底清算。最终他们成为了公路之王,陷入了无尽的“当下”之中。两位男主角分别代表着电影与文字,它们作为现实的载体都面临危机。最终文德斯借小男孩之口传达出汉德克式的宣言:看到什么就有一说一地纪录什么。在生活的庸碌里,他终于用他的注视创造出了诗意。

3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文德斯用三个小时就说了一句话:真是担心死我了!…魏玛电影传统被第三帝国截断,美国文化殖民已经深入骨髓(嵌在车前的米其林,无处不在的可乐瓶),几个年轻人浑浑噩噩地要死要活,跑回美国的妻子让人没法忘怀(意味深长)。欲望,需要找回欲望。改变,要赶紧发生啊。德国新电影宣言。

4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文德斯帶著你我走上抵抗惡俗文化的遙遙長路,這片一轉之前初看慾望之翼及德州巴黎的矯情感,非常自然的融合作者的文學和公路的自然風情

46分钟前
  • 踢你小腿骨
  • 推荐

美國文化,電影本質,人的孤獨,不能溝通還有對異性捉不著的感覺構成主題在整部電影內運行。更喜歡那德國的原名:時間的流程,那黑白的光影帶進我們到兩個男人的心理時間內,在最後的一小時更像和他們一起生活,那兩個活在死角內的人,只需要轉換一個角度,放下以前的包袱,那身邊的事物因此而改變

47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重看#一次沉默、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一场放逐与救赎的心灵洗礼,萍水相逢的交错际遇,在他人的故事里重逢心碎,稀释悲伤,绝妙原声伴着天地寥廓,催得情思渺渺,余味悠长;典型公路片范式,孤独是永恒的命运主题,相逢何必曾相识。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文德斯回顾展4k巨幕]元电影式生活流公路片,对电影前途的担忧与两位直男的孤独寂寥洒脱随性跃然屏上;直面性欲屎尿和德美间爱恨错杂的文化关系,美国歌谣与可口可乐殖民入潜意识;自然光亦极有美感,不愧德国新电影之眼睛;行车的多机位拍法大全,至爱夜晚云朵飘过卡车天窗的过渡空镜。(8.5/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三星半。有趣的是,就像是一起经历了这次漫长的旅程。

5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温暖而忧伤的路途,每个破碎心灵的碰撞都无需多言。一个在旧屋楼脚发现童年时藏起的画片,一个给永无可能打通的电话坚持拨号,家庭和回忆最终只能平添痛苦。而遇到爱情更是不安,孤独之际,上路而已:油门到底驾着小车冲向水潭,借来摩托驰骋在乡间小路,装满电影播放机的搬家公司车奔跑在一个个城市间,最终到达边境小屋的黑夜里,才会依着烛光直抒胸臆。油枯灯尽,分别似铁轨和公路的平行线,Man of means by no means, king of the road。

1小时前
  • Aby
  • 推荐

或者剧情纪录片导演更适合文德斯。相比美国公路片,公路之王更单纯,两个男人,生活琐屑,电影院,公路,父亲,女人,所谓的测试电话,家庭生活。更接近了某种永恒的状态,绝不带劲,但恰到好处,让我再次有了勇气继续某个小说。配乐和画面实在太棒,2小时48分钟,却反复倒带以至于看了四五小时,狂爱

1小时前
  • WSX
  • 力荐

3.5。reel/wheel。男性脆弱。buddy。電影/印報機。語言。WW END。Fritz Lang。Contempt。各種代溝(性別、世代等)。搖滾樂。很適合無所事事的時候看…

1小时前
  • HurryShit
  • 推荐

催眠指数:5颗星。

1小时前
  • 艾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