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HD中字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恩斯特·吴默埃,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艾玛纽尔·塞尼耶,德尼·梅诺谢,巴斯蒂安·乌盖托,让-弗朗索瓦·巴尔梅,友兰达·梦露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登堂入室 剧照 NO.1登堂入室 剧照 NO.2登堂入室 剧照 NO.3登堂入室 剧照 NO.4登堂入室 剧照 NO.5登堂入室 剧照 NO.6登堂入室 剧照 NO.13登堂入室 剧照 NO.14登堂入室 剧照 NO.15登堂入室 剧照 NO.16登堂入室 剧照 NO.17登堂入室 剧照 NO.18登堂入室 剧照 NO.19登堂入室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登堂入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法国高校文学老师吉尔曼(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要求他们如实记录周末的见闻。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16岁少年克劳德(恩斯特·吴默埃 Ernst Umhauer 饰)的文章异常精彩。克劳德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习 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作业是关于偷窥——讲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故事。吉尔曼被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亦被点燃。他不但决定单独辅导才华横溢的克劳德、鼓励他放手创作,还与妻子珍娜(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一同分享克劳德的作文。然而成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竟渐渐忘记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更懵然不知自己的居室早已房门大开......  法国鬼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曾凭借黑暗惊心的《八美图》、《泳池谋杀案》惊艳世界影坛。在《5×2》、《时光驻留》等温情文艺片后,新片《登堂入室》再次回归欧容最擅长的悬疑惊悚题材。电影改编自西班牙舞台剧《最后一排的男孩》,导演巧妙拼接偷窥文学与扑朔迷离的现实断面,用似真似幻、充满层次感的创作故事挑战情欲道德禁区。本片入围法国凯撒奖六项大奖,获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同时入选欧洲年度最佳电影之一。裂痕第三季人口零增长工作胜利之歌第二季罗非是条鱼机械怪兽斯大林格勒国语流氓英雄星尘往事噢,上帝风云Ⅱ(国语版)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五季恶行天佑之爱和歌子酒第二季浴血黑帮第六季超能敢死队:冰封之城 2024自由了!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欲海潮2咏叹岛谋杀案民初奇人传法医秦明大丈夫日记飞吧开天龙沙漠里的战斗秃鹰第一季菲尔欢乐谷1998远程遇害不准忘了我七煞香港浴血追查第一章唯一黑暗物质三部曲 第一季复仇的亚特兰大六月夏初恶灵空间2

 长篇影评

 1 ) 电影《登堂入室》中出现的作家以及文学作品

叔本华[德](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
[00:01:16] 吉尔曼与女同事交流假期见闻
-- 悲观哲学、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

拉·封丹[法](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
|《橡树与芦苇》("Le Chêne et le Roseau")
[00:09:03] 语文课黑板上的课后阅读作业
[01:30:31] 吉尔曼向学生拉斐尔引用诗歌段落
-- 被称为“法国的荷马”,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善于借用现成的民间故事情节,运用诗的语言对之进行再创造。拉封丹创作的寓言故事擅长以动物喻人,讽刺势利小人和达官贵人的丑恶嘴脸。文笔高雅,寓意深刻,讽刺辛辣。他的寓言诗对17世纪法国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福楼拜[法](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颗简单的心》("Un Cœur simple")
[00:09:03] 语文课黑板上的课后阅读作业
[00:21:01] 吉尔曼对克劳德第一次单独辅导
[00:25:03] 吉尔曼对克劳德第二次单独辅导进行名家举例
[00:53:54] 吉尔曼收取克劳德新作并布置新的扩展阅读
-- 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福楼拜主张小说写作应去尽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成分,直击读者的审美愉悦,使作品呈现出纯粹的面貌。他的《包法利夫人》以及短篇小说《简单的心》正是这一文学主张的完美体现。晚年,他曾悉心指导居伊·德·莫泊桑写作。

塞林格[美](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
|《麦田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00:21:55] 吉尔曼妻子提到列侬杀手的随身读物
--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

契科夫[俄](Anton Chekhov,1860-1904)
[00:25:03] 吉尔曼对克劳德第二次单独辅导进行名家举例
-- 契科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狄更斯[英](Charles Dickens,1812-1870)
[00:25:03] 吉尔曼对克劳德第二次单独辅导进行名家举例
--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奥赛德》《伊利亚特》("Odýsseia","Iliad")
[00:30:49] 吉尔曼向克劳德阐述叙事模型
-- 统称《荷马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被视为西方文学滥觞。其内容来源于古代歌谣、神话故事和英雄史诗等。《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奥德塞》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两部史诗在内容上各自独立又互有关联。

莎士比亚[英](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00:30:49] 吉尔曼向克劳德阐述叙事模型
-- 被誉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最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或民间传说,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的戏剧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卡夫卡[奥](Franz Kafka,1883-1924)
|《万里长城建造时》("Beim Bau der Chinesischen Mauer")
[00:40:37] 吉尔曼妻子在剧院中将克劳德比作卡夫卡
[00:49:02] 克劳德在拉斐尔家聚餐时提到吉尔曼的赠书
--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万里长城建造时》是一篇带有明显荒诞意味的神话,长城则是一种象征隐喻。

罗伯特·穆齐尔[奥](Robert Musil,1880-1942)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Die Verwirrungen des Zöglings Törleß")
[00:56:57] 拉斐尔向克劳德展示吉尔曼的赠书
-- 人们把他与弗兰兹·卡夫卡、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家。《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是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后在评论界掀起过强烈的震动,被评论界誉为是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书中穆西尔精细地分析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问题,以及制度对个人的压制。

帕索里尼[意](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
[01:06:34] 吉尔曼在对克劳德辅导中提到
-- 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1950年代末他写了诗集《葛兰西之烬》以及小说《暴力人生》使其位居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电影事业上,先后拍摄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爱与愤怒》、《十日谈》及《萨罗》(又名《索多玛120天》)等电影。

托尔斯泰[俄](Лев Толстой,1828-1910)
|《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01:33:24] 吉尔曼妻子向克劳德讲起所谓名著
--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塞利纳[法](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
|《长夜漫漫路迢迢》("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
[01:37:57] 吉尔曼妻子用枕边书将吉尔曼锤到在地
-- 这部小说在1932年出版时震动法国文坛,获勒诺陀文学奖金。塞利纳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独特的文体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语,猛烈谴责蹂躏欧洲的战争和军国主义,抨击残害非洲的殖民主义,描写了巴黎郊区的贫困、疾病、痛苦与死亡。在小说主人公巴尔巴米身上,已经表现出20年后流行的存在主义小说中人物的迷惘情调。

 2 ) 【待续】

(提示:严重剧透)

久违的让我看得五体投地、目瞪口呆的电影!这是一个用人性、欲望和生命三者,来影响并且控制的一场文本、角色和影像的对峙!整个影片,从克劳德下笔为原点,慢慢发展延伸至欲望的最深处,惊悚,赞叹!

克劳德的第一篇“待续”的作文,勾起了吉尔曼和妻子的好奇,而后这种好奇很快地升级为偷窥的欲望。

【第一个阶段:开始】

开始的阶段,老师吉尔曼占着主导地位,在这个阶段里,他控制着一次次“入室”的剧情走向,并且通过对克劳德所写作文的修改,间接实现着对电影本体的刚刚过去的影像的修正,也即同时段故事的重新演绎(比如克劳德在辅导拉斐尔的时候,拉斐尔父亲拿着篮球进来的段落的两次演绎)。但是从克劳德暗示老师吉尔曼必须把数学试题泄露给他,才能保证他能留在拉斐尔家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这对师生间的关系,就开始走向制衡,而这里,便正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制衡】

在这个阶段里,克劳德慢慢抓到了些主动权,他用笔下的故事开始牵制吉尔曼。而吉尔曼提出的所有指导和建议,都只能对克劳德的故事走向起辅助的作用,而不再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克劳德有了跟拉斐尔母亲独处的机会,有了窥视整个屋子的机会,他对拉斐尔母亲的欲望也愈加露骨,观者(包括吉尔曼夫妇二人和我们自己)也就异常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三个阶段:完全平等】

而在观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克劳德跟老师吉尔曼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从克劳德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开始反过来给吉尔曼画自己笔下的故事时开始!此时,吉尔曼已经明显地失去主导地位,他已被克劳德牵制,他一遍又一遍地问克劳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阶段里,吉尔曼虽然还是会提出一些建议,批评指导着克劳德所写的内容,而且影片仍然给他在影像上重述的权力,但是这时的克劳德已经是完全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跟吉尔曼“对峙”,他会直接质疑老师“既然你知道故事该怎么发展,为什么不自己写呢”!

【第四个阶段:带入】

在这个阶段里,真正的优先权给了电影影像。抛去两人正常修改作文的过程,而是直接把克劳德和吉尔曼的交流放到事发场景,影像在这个部分,真正的让两个偷窥的人一起来到第一现场。所有讨论与争辩,变得更加酣畅淋漓。克劳德“当着吉尔曼的面”,让拉斐尔跟校刊告老师的状,“当着吉尔曼的面”跟拉斐尔的母亲接吻,并且被儿子拉斐尔看见。影像上的癫狂,在克劳德看着拉斐尔父母做爱,然后躺在两个人中间后,达到彻底的高潮。而作为间接偷窥者的吉尔曼,更是欲罢不能。

文本失控,角色失控,影像失控!生命的本性,屈服于人性的欲望。

【第五个阶段:吉尔曼完全失去控制力】

在这个阶段里,电影本体和克劳德的作文这两者的虚实都愈发模糊。克劳德可以大笔一挥,就把主要人物之一的拉斐尔给写死,轻而易举地以此把吉尔曼吓个半死。吉尔曼自己也意识到他彻底失去了对故事走向的影响,他试图叫停,但是,这一切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克劳德“已经停不下来了”!当吉尔曼以罢读来宣誓自己的霸权,想以此来叫停一切时,克劳德轻蔑一笑,把写好的作文扔进了垃圾桶,结果当然是吉尔曼灰溜溜地捡起来继续看,他已经完全沦丧,他早已败给了自己人性中自有的欲望!当克劳德最后把几种结果甩给他,让他自己选择的时候,还在试图维护自己“辅导师”形象的吉尔曼,却已是彻底被克劳德赤裸裸地脱光了站在观众面前:你是想看这些故事的,你早已在你的欲望里沦丧,老师!

拉斐尔的母亲,纵然终日苦闷无聊,但她知道家里的两个拉斐尔需要自己,克劳德,是她片刻的兴奋,过后,终于还是要向生活低头,回归到原来的轨迹,那是一个在中国的新生活,对她来说,却是平淡的继续。克劳德,给拉斐尔一家和自己写下了这样的结局,可是电影,还在继续。

【第六个阶段:那好,这是我给你的结尾】

克劳德去找老师的妻子,他知道,这个女人一直都在偷看着自己的故事,他对拉斐尔母亲的欲望,同时正有意无意地在鼓动着老师的妻子,提示着她的生命,同样是那般压抑、凌乱不堪。这个被自己的艺术馆折磨得身心疲惫,丈夫不理解她的艺术品而且长时间不跟她做爱的女人,渐渐明白自己跟拉斐尔的母亲的境遇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她选择了最后的放纵,在跟克劳德云雨过后,了结了这段平淡而枯燥的婚姻。吉尔曼回到家后,跟妻子扭打在一起,他这其实是在跟克劳德故事中的拉斐尔的母亲厮打,是欲望与欲望的厮打,是愤怒与苦闷的厮打,故事走到这里,深入骨髓得可怕。

【最后:都输了,没选择】

没了工作和妻子的吉尔曼,落寞地坐在长凳上,克劳德走过来,两人对着对面阳台上的两个女人,讲述着自己认为的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时,他们讲的故事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电影的影像给到两个人的背影,我们,作为观众的我们,原来一直就在他们的背后,望着他们望着的故事,偷窥着他们偷窥的生命,原来,看得酣畅淋漓的我们,也不过如此。我们被这个结尾裹挟了,我们偷窥到那栋楼里,有人在打牌,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做爱,有人在用枪杀人,有人在看着一个叫“心生”的人写下的他自认为从《登堂入室》里偷窥到的一场欲望的对峙(别回头)……

【待续】

 3 ) 危险,才乐在其中

影片结尾的时候Claude对Germain说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On a toujours le moyen d'entrer dans n'importe quelle maison. Et vous pourriez m'aider, non? 人们总有办法进入别人的生活,你会帮我的对么? 而紧随其后的M.Germain的动作是:没有说话,不时看向Claude,带点凄苦、无奈又显得诚然满足的微笑。这里的一处细节是,他看着Claude的时候嘴角扬得高,而当他将视线从C身上移开,垂下头看着落魄的自己或是望着对过民居的万家灯火时,他仍旧在微笑,但这是幅度极其轻微的微笑,嘴角上扬得非常微妙,跟没有在笑已经不差毫厘,但是又很显然地给观众一种感觉——他依然是在笑的。 是Claude让自己一无所有的,可人为什么能够和一个让自己一无所有的人待在一起还又觉得非常开心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带给你的比你失去的更多。因此你打从心底认为这对你来说是比划得来的买卖,你心甘情愿地将一场危险游戏继续下去。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个没有工作没有孩子独守空房,胡子都不刮干净的不修边幅的老男人,然而Claude明白他内心对文学的期望和幻想,没有人比Claude更明白。甚至连M.Germain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而Claude唤醒了沉睡在他脑海里几十年的渴望,向他揭晓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披露现实的方式。它直截了当,却充满危险性。 这份危险Claude和Germain都意识到了,可他们要玩下去,从G帮C偷印数学试卷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无法倒回。因为危险,所以才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一部分人人的天性,甘愿为了未知而铤而走险、甚至自毁的天性。不惜用物质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崩塌来换个人精神的焕然一新。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壮的、不能被世界认可和理解的自由。它所关心的不是“学业繁重没时间旅行”或者“家里不富有不舍得贷款出国留学”诸如此类小情小调的阻碍。它已经延伸到更加深远的绝对自由,即突破一切建制的框架,完全不考量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来作出符合内心愿望的言语和举动。它的代价高昂,它带来的快乐和对好奇的满足也非常人可以想象。在政治自由的语境里这种自由是一种极端美好的狂妄,必死无疑,但仍然令我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nsieur Germain avait tout perdu, sa femme, son travail. Mais J'etais là à ses côtés. 吉尔曼先生已经失去一切,他的妻子,他的工作。 但我依然在他身边。 看到最后,导演你这么赤裸裸地揭露真爱真的好么! 话说回来好像也只能这么组合才合理。 Raphal,Raphal的妈,Germain的老婆,C对他们心猿意马,左拥右抱。但是谁都不是真爱。 这些人全都是作文练习里的一个道具,从Germain口中撬出更多渴望更多好奇的道具而已。 这是一部神展开的电影,神展开最大的优点就是切入点小但放射性无穷大,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理解方法。在我看,导演想揭露的是人际关系的无穷关联性,同时又反讽现代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迂腐和愚蠢,因为人们总是在套着一张愿意结交更多人的面具扼杀着人与人之间真正奇趣的关联性。人们放弃了想象,人们放弃了诚意。 所以我觉得dans la maison所反映的不单单是字面意义上的,C介入R的生活。影片的深远性在于C影响了G的家庭,虽然C没有进入到G的maison,但Germain和妻子的感情变质却在这场危险游戏里同步地愈演愈烈。同时Raphal和Germain,原本两个毫无交集的家庭在Claude的引导下竟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怨怼。 回到之前所说的“人们总有方法进入别人的生活”,也就能有更深入一步的见地。这不仅指:人如果有心,就可以进入任何人的生活,更奇妙也更令人惊惧的就是,你影响的永远不只一个人。 你若是一滴水,你就必定泛起一阵涟漪。你若是一阵风,你就必定掀起一处波涛。你若要挖掘一个人,那么你影响的就可能是一整张人际网,甚至是与你的探索完全无关的第三方,比如Germain先生。 Dans la maison. 真正的精髓其实在于 Au dehors de la maison. *注:评论里的法语是本人根据中文字幕听写所得,如有听写不准确之处烦请大神指点。

 4 ) 浅析登堂入室中各类元素

剧透线


~~~~~~~~~~~~~~~~~~~~~~~~~~~~~~~~~~~~~~~~~~~~~~~~~~~~~~~~~~~~~~~~~~~~~~~~~~~~~~~~~~~~~~~~~~~~~~~~~~~~~~~~~~~~~~~~~~~~~~~~~~~~~~~~~~~~~~~~~~~~~~~~~~~~~~~~~~~~~~~



片中元素很多 在这里对片中部分元素发表个人的一点看法:





1.恋父:影片刚开始就交代了克劳德的家庭情况,母亲出走,父亲冷漠且残废。父爱的缺失势必造成他对于年长男士的关注。影片里重点刻画了老师吉尔曼和拉斐尔的父亲。在克劳德第二次去拉斐尔的家里的时候,他幻想着拉斐尔父亲在浴室打肥皂的情景。这应该是青春期男孩子对性的冲动,加之家庭影响,也是对年长男子的企图亲近的心理。而这一定更是在他的老师身上找到了依托。老师欣羡他的才华,他却以此为借口要挟老师。与其说是克劳德的邪恶,不如说是他的对年长父亲任性的心理。他与老师在完成一次交换,他满足他的文学创作热忱和偷窥的心理,他获得他特别的关注和慰藉。

2.恋母:对于母爱也同样匮乏的克劳德来说,中产阶级家庭中充满女性气息的女人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成熟女性的气息无一不刺激着克劳德的荷尔蒙。男性对于女性的依赖和爱慕其实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3.师生:师生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很暧昧的状态。因为他们都熟知并且热爱着同一件事,因此他们也更能够探寻和了解彼此内心的寂寞。也更容易擦出火花。可以成为知己,若稍加升华便容易成为恋人。影片中吉尔曼对文学方面郁郁不得志,又人到中年难免对梦想会心灰意冷。因此克劳德的出现点亮了他心中沉寂已久对文学创作的热望。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的寄予厚望,并深深沉迷于克劳德的文学天赋中。片中两次在黑板前讨论人物走向的描写,便向我们传达了由吉尔曼在写作中对克劳德的带领到他对克劳德才华的敬仰的一个转变;与此同时,克劳德也对老师也在逐步掌控,由掌控他的好奇心到掌控他整个生活。

4.中产阶级:本片对中产阶级着墨较多,于是老生常谈的又要开始关于中产阶级的讨论。克劳德由于自身家庭的不完整也不止一次的对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到好奇。他们的焦虑,不安,在现实与理想生活边缘徘徊。吉尔曼和拉斐尔的家庭都是不折不扣的中产阶级,表面安然平淡,但内则貌合神离。中产家庭作为西方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常处于悬空状态,因此造就了他们压抑的生活状态。而寡淡的生活更是激起他们偷窥欲的温床。影片正式开始,吉尔曼便与夫人都遇到了事业的转折。吉尔曼开始担任了中学的法语老师,在一堆乏味的日记中注意到了克劳德;而他夫人的艺术馆可能即将遭遇被关闭的危险。而开篇不久后,随着克劳德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拉斐尔夫妇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拉菲尔先生企图脱离不尊重他的上司独立发展,而妻子计划已久的改装房屋的设想也可能因此而流产。克劳德的出现让两个家庭隐藏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5.校服:从影片开始的序幕里就开始强调学校在新的学期要求学生穿统一校服的,很显然吉尔曼对此并不赞同,他在一群鼓掌的老师中吃面包,在随后与校长的谈话中声称校服的改革是场悲剧。校方所强调的是校服对孩子们的平等,而吉尔曼则认为校服让孩子们变成了一群绵羊。将学生的特点包裹在一样的皮囊中。而他却也看不清这皮囊之下克劳德带给他的人性的邪恶。

6.文学,数学:个人认为影片中提到的文学与数学是虚与实,感性与理性的的两个入口。克劳德以辅导数学为由从一个理性的真实世界将我们带入了感性的文学创作的虚拟世界。当克劳德说出数学至少永远不会让我失望时,他企图放弃故事,回到理性真实世界来。

7.艺术馆:艺术馆象征着吉尔曼夫妇的婚姻,之前一直都是惨淡经营,却在同一天发生了转折。他们彼此都试图摆脱失败,却都无力的迎来了最终的毁灭。

8.同性之吻:在导演的《八美图》中也有过突如其来的同性之吻。本片中拉斐尔对克劳德的那一吻许是青春期的懵懂。拉斐尔是很无害且普通的男孩,他身处温馨美满的家庭,对父母都很依赖。而克劳德的强势闯入则让拉斐尔感到了好朋友带来的欢悦。而克劳德对自己可怜身世的强调和当众念作文被同学们起哄的一切微妙情感杂糅在一起,产生的无法言状的情感。

9.中国:撇开中法两国尴尬的外交关系不谈,在本片中的中国形象几乎都是美好的。在拉斐尔父亲的心中,中国是彼此尊重并且充满无穷机遇的国度。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选择搬到中国;而在吉尔曼妻子的艺术馆里,上海的云朵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因此中国在成为了一群中产阶级心中的乌托邦。幻想可以逃离不如意的现实生活。

 5 ) 你愿意相信谁的叙述?

原本在洗澡的时候把所有的剧情点都想好了,洗完澡出来后发现拷电影的移动硬盘没放在身上,悲剧。

那么就按照自己的观影记忆随意说两句吧。

从开头跟随着吉尔曼老师的镜头可以确定第一视角是吉尔曼老师,也就是说,我们是跟随着吉尔曼老师的视角来展开故事的,而呈现的另一层次的故事是处于克劳德的作文中,之后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克劳尔的写作所叙述的故事。在影片中吉尔曼老师其实有对这作文提出过怀疑,但是却在观众的描述性视觉中迷失掉:吉尔曼老师的故事叙述,使克劳德的作文来喧宾夺主,吉尔曼老师在片中对于作文的讨论也是起到讲作文的叙述推到更高一级的叙述结构中,那么,哪个才是真实的故事呢?

显然是吉尔曼老师的叙述是真实的,从拉斐尔父亲的真实性格(家长会后的谈话)和小说中的性格有特别大的差异外,同时小说中克劳德和拉斐尔父子打球其实并没有(之后克劳德到了球场却没有打球这一点直接推倒了之后克劳德在操场上被拉斐尔殴打的这一剧情点,是作文虚构的),以及吉尔曼被辞退之前的最后一堂课,拉斐尔得意的笑容(如果拉斐尔这是已经非常厌恶克劳德,他绝不会因为克劳德给他出的点子得逞而感到愉悦),以及克劳德和珍娜 拉斐尔的妻子发生关系的突兀(想想40岁以上的女人会不会因为一句对吉尔曼的无中生有的批判,或一段朦胧的诗句和自己小20岁以上的男子发生关系,要知道,珍娜之前也是看了克劳德的小说的,现实中与克劳德发生关系的几率几乎没有,显然这种剧情只会出现在小说中),但是,最重要的是,吉尔曼老师信以为真了(从作文中写道拉斐尔自杀的那段剧情可看出),大多数观众也信以为真了,观众也就和吉尔曼老师进入亦真亦假的文章世界了。

最后一段,可以看到克劳德的目的最终达成,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吉尔曼老师摆脱无聊的资产阶级的女人(网上很多用俄狄浦斯情结来分析克劳德的行为也是荒谬的),最后一幕是两人开始对着一栋楼看着各色各样的人物来填充各种各样虚构的生活的细节,同时再次点题,克劳德的文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量的虚构的,同时让吉尔曼老师和观众陷了进去,无法自拔。

所以这电影其实如同者少年PI,你是愿意相信精彩万分戏剧冲突不断的克劳德的小说呢,还是相信庸俗老套的吉尔曼老师的视觉展现呢?看来观众心理也有自己的答案。

“表现和呈现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电影里的台词

没检稿,有些乱,随意看。
 
洗澡真是思考作品的好机会

 6 ) 心智相投的恋人

法国片《登堂入室》在中国影迷中间红了好一阵。这部片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让大家嗨翻了天,一一找出来剖析解读。最惨的是作家冯唐,主人公拿着一本《冯唐作品》对这种现代艺术大加批判,这一幕让许多中国观众乐不可支。孰料这很可能只是字幕翻译者的同音恶搞,冯老师没干过艺术这一行,纯属无辜躺枪。

《登堂入室》可供玩味的地方当然不止于此。通过恰到好处的剪辑,整部片子的结构层层嵌套又步步推进,显得别具匠心。剧情的核心是一本日记:小男生克劳德是日记的写作者,也是日记中故事的叙述者;老师是它的读者,也是角色之一,但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入戏,不能自拔,以至于宁愿以身犯险,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故事走向,成了另一个撰写者。一个关于纯文学写作的故事,虽然和偷窥有关却毫无情色之处,仅仅只是经由巧妙的电影语言,就让观众目不暇接,全然找不到尿点。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不光是《登堂入室》,去年另两部最受瞩目的法国电影也都用了这种“戏中戏”的叙事技巧。一部是卡拉克斯的《神圣车行》,另一部是九十岁高龄的阿伦·雷乃新作《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这两部影片冷峻的表面下,透出厚古薄今的感伤气息,“戏中戏”的频繁运用加重了这种色彩。而《登堂入室》里的戏中戏只是不断地把悬念推进,再推进,让戏剧矛盾一步步走向高峰。它的质地并不冷峻,更不感伤;欧容再怎么变,黑色幽默、知识分子趣味和颠覆性的性别观念一直都在那里。

欧容是著名的同志导演,他早期的作品里,不论短片还是长片,即使不是直接涉及同性恋,也看得出明显受酷儿理论影响。对酷儿理论的支持者来说,不仅性取向不是问题,连性别也不是。比如那部著名导演法斯宾德撰写的舞台剧剧本《干柴烈火》,在他去世后被欧容拍成电影,里边总共只有四个人物,就包含了男同性恋、双性恋、女性异性恋,以及一位变性人。当然,法斯宾德本身也是众所周知的同志。

最近这几年,欧容似乎有意尝试拍各种题材,质量也就良莠不齐。《登堂入室》既博取影评人的普遍赞誉,又让欧容的影迷找回了他早期的感觉,算是一次成功的强势回归。它深化了《干柴烈火》的戏剧感,也承续着《失魂家族》里面讽刺中产家庭和谐表面的主题——上一次兼具这两点的欧容电影还是十年前的《八美图》呢。而“一家人都爱上闯入者”这样的设定,灵感很难说不是来自帕索里尼的《定理》,何况欧容还在片子里借角色之口提到了帕氏,算得上对这位前辈有意的致敬。巧得很,帕索里尼又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

如果从同性情感这个角度去解读《登堂入室》,将变得更有意思。片中没有明确的同性恋者,日记里的拉斐尔情不自禁地亲了克劳德,那也许可以归为青春期的迷茫和不确定。但是结局猝然降临时,有没有让你顿悟呢?原来克劳德费尽心力地重重布局,消除了横亘在他和老师之间的两大障碍——老师的身份和妻子,只为了最终跟老师结伴。

老师对克劳德的同性欲望最开始是被压抑的。当他第一次直面克劳德的文学挑逗时,愣了一下后反问道:“你以为我会喜欢看到一对男孩亲嘴?”看似义正辞严,却回避了正面答复。另一次对老师同性欲望的刻画,是妻子和他的一段对话:

“自从你辅导他写作开始,我们就再没做过爱了。”

“是吗?”(还是用反问来逃避)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很多老师都会爱上自己的学生。”

“可克劳德是男孩。珍娜,我喜欢女人!”(并没有强调自己不喜欢男人)

“可是随着你年龄增长,也许会发展出别的欲望来。”

“他才16岁。”(到这里几乎是默认了,慌乱中拿年龄作挡箭牌)

这欲望藏得多么深!老师和妻子貌合神离,她那些堆砌着各种费解名词的现代艺术在他看来就是“变态加狗屎”,只有自己的学生克劳德跟他在心智上是若合符契的,他们的对话火花四射,从文学创作观的碰撞一直可以深入人性的幽暗面。所以,这两个人物走到一起,就算有什么超出了文学以外的追求,对观众来说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短评

实而虚之,虚而实之。窥视旁听,登堂入室;片中男主,片外你我,莫不在偷窥之中,获得满足。

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吾爱吾师,所以栖之。外表羞涩的少年终于利用人性的好奇开出了宿主的果。文学不是文学,现实不是现实。一段师生关系就像被文学现实两只手轮番玩弄的魔方,直到停在同一颜色,观众才恍然大悟自始至终坠入彀中的是谁。间急流淌的配乐步步惊心,导演神勇!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难道片尾才是真爱?

11分钟前
  • 于哈哈
  • 力荐

可供解读的角度太多了。电影或文学的偷窥心理,虚拟与现实,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并达成参与式的创作。结尾还以《后窗》的画面收尾,一个窗户一个世界,进入一个世界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好像看过的一场场电影,读过的一本本书。克劳德,老师,以及观众,层层递进式的偷窥。很有趣的电影,文本上的乐趣。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样的电影最能体现出法国电影的魅力,有形而上的对文学与道德的争论,又有恰到好处的悬疑剧情。当然这么混乱的关系也只有在法国能发生。还有作为名导大片少不了的同性元素和中国元素。PS:为什么最近看的欧美电影,结尾都要去中国?!

1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中国元素太多了!!!

17分钟前
  • 奥特曼
  • 力荐

小变态,老不休

1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为了追更我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配乐很the hours,片尾很rear window。

2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登堂入室》完全就是一门写作课,故事简单却讲得很高级,曲径通幽扣人心弦,真实与虚构自由交叉接驳,自然洗练,文学爱好者、职业编剧都可以看一看。看得很兴奋,又回到当初看《游泳池》《沙之下》《失魂家族》《弥留时光》《挑逗性谋杀》那种感觉了。开春遇到的第一部五星级西片。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非常好看的欧容电影,观影体验极佳,特别喜欢前半段通过现实对文学的介入来影响现实,但后半段现实与虚构的重叠没能像《池畔谋杀案》那样让我完全陷入和晕眩,如上吊自杀那样的桥段若能玩得更放肆一点或许会更好,同时忘年恋又处理得稍草率突兀。最后结局一幕倒是很棒。配乐大赞。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中国元素冯唐黑,无敌艾伦中产黑,年下骚年更腹黑,后窗调教待续黑

3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用荒谬的方式讲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后窗式的窥视和悬疑,在嘲笑他人生活的时候又自顾不暇。但除去花哨的叙事手法,中产阶级又被无情的刨坟了,刨出来的都不知道想干嘛

3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伟大的文学作品莫不是窥私欲的产物,后人将其置之圣殿,却忘了它们其实诞生于幽暗而非堂皇。我们以为窥探能带来上帝视角的满足,安全的刺激,却从未意识到自己早已深陷其中,并将为此付出代价。少年窥探同学,老师窥探少年,我们窥探剧中人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被导演静静窥探着。

3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如坠《黑暗面》人性黑洞,如临《美国丽人》欲望深渊,如入《不良教育》现实与虚境的戏中戏,如迷《妙笔生花》笔下生辉的人生,如闻《香水》胴体的味道,如陷《天使的性》欲乱情迷,如进《空房间》胆战心惊,如醉《时时刻刻》流缓的音乐,如痴《朗读者》交织的深情……虚实相融,越乱越欢,2013目前最佳

4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我我这个电影看的太爽了好么!!!xavier dolan和我之间就隔了一个很nice的阿姨!!然后电影本身也帅爆了!!里面内个小正太应该未成年吧可是演的也太有诱惑力了Orz 魅力直逼那些修炼n年的大叔啊。。。当然ozon的片儿结尾都是怪怪的让人不太舒服,但是片子真心好看哟!!强!烈!推!荐!

45分钟前
  • やま
  • 力荐

故事其实一般,但讲述得实在精彩,不仅将故事张力无限放大,还有种扑面而来的章回小说的阅读感,现实和故事的相互介入令人着迷。开头和结尾构图的呼应挺有用意,就好像那些快速闪动的证件照片,你不禁想按下暂停指着眼前的一幅说:不如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

50分钟前
  • 推荐

偷窥和入侵仅有一线之隔,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原罪,后者是欲望吞蚀理性的苦艾草。任何一场看似旁观的游戏,都将陷入泥沼无法自拔。如果不能成为你,就让你成为我。影片将偷窥的艺术感用到最大化,中国娃娃、情色展览、藏在自知之明下的文学探险,谁决定了这一切的终章,愈想愈毛骨悚然。

5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刚开始以为是Gay片,后来发现有恋母情节,之后出现师生情,后面又出现婚外情,105分钟的片子,你这都凑齐了,实在不容易,扣你一星因为最后没有在一起[偷笑]

55分钟前
  • Ne-Yo
  • 推荐

最后一排是最好的位置,你能看到所有人,所有人看不到你。

57分钟前
  • Urkel Gru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