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HD中字

主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Amit Arroz,Mark Long,Alexandra Staden,多米尼克·韦斯特,毕碧安娜·贝格,伊尔姆·赫尔曼,鲁道夫·霍辛斯基,Jean-Luc Nancy,Ana Samardzija,阿莱克斯·德斯卡,丹尼尔·克雷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7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8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9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今夜,可否拥你入怀哦,香雪怒火雄心怪人集团苏·帕金斯:完全合法给爸爸的信兄弟门伟大的起点如果还有明天龙与魔女#0.8守望者35米厘凶心人(粤语)克隆特工之极限对决他们/她们开心魔法粤语版花火(2015)徽娘宛心白领流氓3无坚不摧2003不义之罪宽恕2022圣女贞德蒙难记失眠社群系列之不眠之夜武林孤儿基亚拉三枪拍案惊奇多米娜 第二季怒火冲天江湖2004龙虎列传2:火拼天剎邪神末日的地球:火山爆发逃亡之道聊斋先生深囧与你在世界终结之日第三季大唐第一刺局风骚女子 第二季俏黄蓉2006无声的证言第五季小镇二友不二神探

 长篇影评

 1 ) 贝托鲁奇《水的寓言》

十五部电影短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托鲁奇的《水的寓言》。

拍黑白片的未必都是大师,但是大师似乎都比较钟情于黑白片,《水的寓言》就是一部经典的大师电影。电影一开始,影片的构图、摄影机的运动、画面景别的转换、干净利落的剪辑、演员的表演,马上让人体会到什么才是高水准的大师电影。

《水的寓言》似乎是一部贝托鲁奇版的《南柯太守传》,剧中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众多况味,最终又回到了原点。贝托鲁奇可能在影片中想表达有关佛教的宗教主题,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类似的思想。佛教典籍《金刚经》中对此有深刻的见解和阐述,《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影片中的男子在人生道路上踟蹰,到最后恍然大悟,他之前经历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幻影。老人平凡的一句话犹如暮鼓晨钟把他从迷途中唤醒,他虔诚地跪在老人的面前。影片到这里,出现了“过去”和“现在”两段时空交织的情况,已经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也分不清真实和虚幻,这也正是《金刚经》所阐述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部电影似乎可以做为上佳的佛教推广影片,但从电影角度来说,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影片的剪辑。

在十分钟内试图演绎一个男人的一生,这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贝托鲁奇做到了。他截取了男人人生中的几个片段:做为偷渡者逃到意大利,遇到老人,为他找水喝——遇到女人,为她修理机车,女人对他产生好感——在女人的店里,吃东西、洗浴——两人结婚,女人面临分娩——儿子长大——出去游玩,发生车祸——遇到老人,老人说等他找水等了很久了。

片段与片段之间时间的跨度很大,有的片段只用两、三个镜头来表现,也可以理解为镜头与镜头之间内容极富跳跃性。

影片两个片段之间大量留白,宛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有水墨的部分笔墨生动,留白的部分更是气韵十足,给人无限的遐想。

侯孝贤的电影也注重“留白”。他的留白,是让观众在银幕上体会到画框外的东西,但是银幕外的内容和情节跟银幕内的画面是在同一的时间和空间。戈达尔的电影经常“跳接”。一是作为“新浪潮”的旗手,在电影手法上标新立异;二是省略时空,加快影片的节奏。但他省略的时空跨度并不大,譬如前一个镜头是人开门,下一个镜头是人在屋子里跟别人说话。

《水的寓言》与前两者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影片镜头间的时空跨度极大,譬如前一个镜头还是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悦,下一个镜头就是结婚生子了。在电影史中也有类似的时空跨度颇大的镜头剪辑,但在影片中只是偶尔使用,譬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经典镜头——猿人抛向天空的骨棒剪辑为太空中的航天器。像《水的故事》这种通篇采用时空跨度大的镜头剪辑成一部电影,贝托鲁奇虽然谈不上“后无来者”,但应该是“前无古人”。更巧妙的是,影片采用这样“长跳跃式”的剪辑(区别于戈达尔的“跳接”)并没有让观众产生突兀和反感,反而整部影片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这是因为导演对影片有着娴熟的掌控能力。由于“十分钟”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导演对某些镜头的处理似乎有拖沓之嫌——这种“拖沓”并不是真正的繁冗,而是导演刻意控制影片的节奏。由于上、下镜头间的故事内容跳跃性很大,中间又缺乏必要的镜头衔接过渡,影片给人的感觉是跳跃性大,节奏过快。所以导演在处理单个镜头的时候,有意识地拍摄一些长镜头,处理得舒缓悠长,呈现一种记录式的效果。

剪辑的快节奏和悠缓的长镜头一张一弛,构建了整部影片的节奏。

上述作法除了体现导演对影片的掌控能力,也蕴含着导演对影片内容的深刻、独到地理解。

导演撷取男人生活中的吉光片羽,或许不是他人生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但这些都是情节发展的要点,而且这些片段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质感。再加上影片中记录式的效果,更增加了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到影片结尾部分,当真实与虚幻相遇,更加强了两者碰撞而激发的力量。

影片的结尾是男人跪在老人面前虔诚地皈依,这个结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前面男人生活的片段就会显得支离破碎,结尾就像一条点石成金的丝线,把影片前面散乱的片段串成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长跳跃式”剪辑手法是为《水的寓言》量身定做,影片的内容适合采用这种表现形式,“长跳跃式”剪辑更突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受,这简直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影片十分钟的长度限制并没有妨碍影片故事内容地表达,反而促使导演在影片结构和节奏上进行探索,促成了一部杰作的诞生。

 2 ) Volker Schlöndorff - The Enlightenment

当哲思用优美语言娓娓道来,这样的美,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这一刻,就好像憋闷的人觑见广阔的大海;又好像静谧的午后,在树林深处的小溪畔不留神睡过的那一梦;一切重新开始,刹那间,我们寻到了灵魂。

What is time?
Who can actually explain it ?

Who can articulate even a thought about it in any way?

And yet, what is more familiar and ever-present than time? So what then is it?
If no one ask me, I know. If I have to explain it, I could not.

All I affirm to know is that there would be no time past if nothing passed by
And there would be no future if nothing came towards us
And there would be no present if there was not something that existed

How is it then that these two concepts of time exists...
the one past and other future...
since the past is no more and the future is not yet

But if the present was forever present and did not pass
it would not be the present but eter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never a time when there was notime
But if the present only exists in order to become the past
how can we say that it does exist at all, since its very being is soon lost?

Or should we assert that time only exists because if tends not to exist?

What is clear is that neither the past nor the future exist at all
The past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t is no more
and the future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t did not yet come to be

Do I therefore have to say, that there is only one time, the present time?
Or could we instead posit that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 times...
Namely, the present of the past...
the present of the present...
And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The only time we can actually experience is the present time
but in our soul we do feel nevertheless three different times...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past, which is remembrance...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present, which is contemplation...
And there is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which is expectation

In the course of our life all actions I premeditate for the future
once I have completed them, enter into the past

In the course of time,
the more we live...
the more our experiences become remembrance

All things expected are diminished by entering the present
And this happens in the time of a single day
as it does in that time of our lives

I do confess, oh my lord,
that I don't yet know what time it is...

You, my God, will bring me Enlightenment,
you will be my lantern...
I will come towards your light...

You, my God, will make my darkness bright...
And brighter, and brighter, and bri...

 3 ) 十分钟年华老去

今天如同昨天,无穷循环,摇篮轻轻摇动,给人间带来激情,以及忧乐悲欢 ―――惠特曼

时间之手,摇动着历史的摇篮,年华似水,格里菲斯的晚辈们,一直没有忘记时间这个主题,2000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公司力邀全球15位顶级导演演绎这一个肉身无可回避的话题,激情永在的灵魂却无法阻止肌体衰老的自然规律,在他们的影像里无一不流露出这样的感慨。影片分成"小号"与"大提琴两篇,内容涉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话题,以及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简评】
年华老去,电影大师如斯言:
"大提琴" 篇共有7部作品,独立成章,讲述时间对记忆的侵蚀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他的故事十分浅显,讲述了一个人有关后半生的旅程的轮回过程,以水的概念为介入点,有着水波长流,生命皆空的东方式的禅意,在一个爱情故事中加进了岁月的印记,湖水、纯水、酒水、泪水和喜悦的羊水都是这个亚裔男子记录生命旅程的标记,贝尔托鲁奇在这部影片里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关联的可能性,影片以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对比和交融告诉我们的世界和她人世界沟通的可能性。当他经历一切回到他来路的树旁,那个吹笛的老人早已知晓他的归来,并一语道破人生只是一个起起落落后回家的过程,这种东方式的思维是贝尔托鲁奇几部东方片之后必然的产物。
恒河之水默默流淌,我们只是历史中无法刻记的一瞬。

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美国)《关于时间2》
知道迈克·菲吉斯是因为他导演的《远离赌城》,他探索境遇里人的沦落和因此无力改变的绝望让人心痛有声。而《关于时间2》是一部关于作家意象世界的故事。他以流行漫画版四格画面的形式发展剧情,同样表达着对逝去世界的感慨。战争的轰鸣在钢琴曲里异常刺耳,年迈的人只能静静等待发生,昔日的孩子将是明天的老人,平行和交叉的四格画面让我们反思着拥有过的和逐渐失去的人与事。
人的一生就像黑白图像里的老人呼唤,我们在挣扎和躲藏里老去、麻木。
我们曾经牢记的一切,在某一天将模糊不清,我们呼唤着亲人,其实我们在试图唤醒自己的记忆。

伊利·曼佐Jiri Menzel(捷克) 《瞬间》
只要上了一定的年龄看这个片断必然会联想的自己,只是我们没有Rudolf Hrusinsky(中国人熟悉的捷克电影《好兵帅克》的主演)那般的幸运,我们拥有的只是不再清晰的相片,而他因为缪斯女神的宠爱让他的一生通过他所扮演的角色长存在胶片和视野里。导演伊利·曼佐拍摄的《瞬间》以鲁道夫拍摄过的影片素材剪辑出了这个关于一生流逝的故事,我们跟着镜头目睹岁月在鲁道夫脸上凿出的印痕,但是,同时我们也感知着老人对自然和美丽生命的钟爱。
导演的聪明在于他的构思,在于他能够捕捉到这种人生必由之路的命题,让观众有着"逝者如斯"的慨叹。黑白和彩色的胶片里包含的不仅是一个演员成功的路程,也同时反映了捷克的人文的历史,遗憾的是大多数影片我们不知出自哪部影片,我们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无法跟着主人公的情感行走,只是导演的对生命意义的阐述我们可懂。
生命,就是鲁道夫在苹果树下的回忆。慢慢老去只是躯体,激情依旧,我们精神的旅途上永远年轻。

伊斯特凡·萨伯 Istvan Szabo(匈牙利) 《十分钟后》
萨伯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史诗般的电影联系以及它们的奖项连在一起,他的影片《靡菲斯特》曾经在我国公演并受到广泛好评。《十分钟后》是有着完整的情节平淡故事,它讲述偶然力量在人生命中起着的作用,一个等待丈夫回来欢度结婚纪念日的妻子收拾好已经一切,但是她没有引来丈夫的鲜花,相反,满身酒气的丈夫搅乱了温馨的晚餐,其后,在和撒酒疯的丈夫争执中失手刺伤了他,当警察带她回家笔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墙上的照片,微笑仍然,但是,不再从前。这个片断是比较中庸的,它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偶然性作用下的改变,是最容易弄懂的故事。

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法国) 《面对南希》
法国人电影的特色就是絮叨,这个段落描写的是享誉欧洲的哲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Jean-Luc Nancy在一列高速列车上和他的学生之间关于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都是关于介入的话题,教授喋喋不休和学生聊了十分钟,内容关及存在、介入、移民、独立性和融入的问题,语言在列车高速的行驶中传扬,窗外是欧洲大陆稍纵即逝的景色。地球的过客们一直想改变历史,但是,历史的终点上不会有人类的影子,沉默是最好的敬意,当我们在发生里无能为力。他们哲学式的话语对于车上那位凝望田野的黑人兄弟而言,只是发生着的过去,就观众而言,这个段落是最枯燥、乏味的,单调的场景和让人望而生畏的思辨式的话题,如果你对哲学毫无兴趣,建议你直接跳过这个段落。克莱尔·丹尼斯对普通观众而言真可谓是《日烦夜烦》。
我们都在同一辆的列车上,寻找着自己的终点。
人声是历史瞬间的留存,只有大地永在,默默记存所有的发生

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德国)《启迪》
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时期的四杰之一,他拍摄了一系列站在批判立场上的电影,他对德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进程进行精辟的分析,特别是1978年的《铁皮鼓》和1983年的《斯万的爱情(追忆逝水流年)》这两部名著的成功改变,让喜欢文艺的观众刮目相看,也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这次拍摄的《启迪》这个片断,故事来自古代(354~430)基督教神学大师之一奥里利乌斯Aurelius Augustinus关于时间的询问,施隆多夫将古代大师对时间表述的冥思苦想化为了视觉语言,而他以苍蝇的视角关注一家人的野炊是十分有意思的。旁白简直象绕口令在往昔、现在、未来这些时间命题里反反复复的咏叹,在没有确定的点上随着历史漂流,显然陷入了时间不可论的泥潭。河水再一次担负了流逝的意象,电影在这个短篇里加了许多时间对历史作用的意象,比如黑人融入了白人的家庭,而接下来关头党的出现增加了不和谐的成分,一家人的野炊因外一次触电的意外而中止了欢乐,而那只有着哲学"头脑"的苍蝇也因为撞上了捕蝇灯停止了它在历史中的使命。
昨天已经远去,在我们目送它远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承担发生;今天正在进行,在我们进入世界的时刻,我们理应尽情欢乐;明天尚未来临,让夜色种下希望,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存在,永远是合理的。

迈克尔·雷德福Michael Radford (英国)《沉溺于星》

时间旅行的主题,早在卢米·艾尔的年代就有,这个段落记录了一次太空80年的旅行和地球时间10钟的关系,故事传统而无新意,只是验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主题。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dard 《在时间的黑暗中》
《在时间的黑暗中》一如他的风格,以拼贴的手法,以字幕介入、影片的旧胶片为媒介、旁白组成了大师对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长存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电影的最后几分钟为主题,追忆生命告别的方式。这种貌似随意的自由拼贴,却有着导演对人类生与死的探索和理解,而片中也出现了大师的经典之作《小兵》和《赖活》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隧道。看到女主角哀怨的目光,而死亡集中营中睁着眼睛、骨瘦如柴的尸体和尸身上的虫子让我们明白大师的心事…
人类,在走向前方的路上,往往忽视了共存的天条。
影像留下人类瞬间的感怀,人类却在时光的长河里慢慢沉默,大师和我们都在灵魂的列车上,看沧海桑田,看年华老去。
一切在静默的黑夜里逝去,唯有音乐在我们最后一次的呼吸里记存。

"小号" 篇共有8部作品,由爵士乐大师Miles Davis 的冥想JAZZ串引下,讲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欢离合。
阿基.郭利斯马基 Aki Kaurismaki(芬兰)《狗没有地狱》
这是一个最有故事性的段落,讲述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车的故事,他是谁,影片没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这个意象有着必然的政治读解,而他给女友的戒指表达了他内心的坚定和意志的坚决。郭利斯马基以车窗外的黑夜和车上的灯火通明为参照,人物的情感被深藏在沉默寡言之后,这不仅是爱的旅途,也是一次心灵对意识形态的皈依。导演以《狗没有地狱》的隐语表达了他的政治观念,历史中的小人物永远只能被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此段落最大的特色是它的音乐性,音乐渲染了剧情也有机地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很是抢眼。
如果我们登上了列车,我们的命运将截然不同。在昨天的结果里我们等待黑夜过尽的黎明。

维多·艾里斯Victor Erice(西班牙)《生命线》
艾里斯以1940年6月28日一个西班牙小村落宁静、安详的下午发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为故事的开始,给我们讲述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以钟摆的摆动、墙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溅落、人的呼吸、树上掉落的果子预示时间的流逝。而以圣母像和报纸上的纳粹军人的照片为前后呼应。预示着安宁的脆弱和世界的动荡。也给寻常人安宁的生活里抹上了一丝阴影,但是,影片最后孩子单纯、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类的希望,一种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这是热情洋溢的西班牙人带来的春天,妈妈的摇篮曲唱给孩子听的,但是,她也祝福着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我们。整个片段音乐充满了恬静之美和景色之美,是最值得回味的一章。
影片中一个半大孩子手腕上自画的手表,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童年,孩子在心灵的聆听里慢慢长大。在长大中我们懂得生活。
孩子的世界曾经是我们的昨天,只要我们还能见到孩子的笑容,请你相信,只要我们放弃仇恨和怨气,明天一定美好。

沃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 (德国) 《几千年前》
赫尔佐格是德国新电影的旗手,他以哲学化和浓烈的思辨色彩给世界影坛留下理性的思考。他的主题往往是文明对"野蛮"冲撞过程中所导致的后果与不幸,他的主角往往是一些进行人力与天意的对抗的狂人,以他们的故事警示着人类的徒劳。
《几千年前》是一个人类学的主题,白人探险队给巴西亚玛逊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带来"文明"的福音,同时也带来他们没有过的疾病和困惑,也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后,我们发现他们的论理观和生活观已经开始转变,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而他们部落的明天也因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为种群的往昔,他们的家园随着他们孩子渴望融入现代社会的心而渐渐远去,同时,带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类对于历史的记忆,人类,因为文明的产生、分工的不同而变得迟钝和懒惰。
我们善意地去改变他人的境遇有着太多想当然的成分,天道给每一种生活方式留下足够的合理性,自以为是的文明人啊!请你止步。
我们应当明白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才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河流的萎缩,土地的沙化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节奏,自然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种群的繁衍没有了生存的准则,天道的质问,你可听到。
只有部落酋长手中的文明象征"闹钟"嘀哒依然,我们已经对自然失却了理解力,这是进步,还是无奈?

吉姆·贾木许Jim Jamusch (美国)《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贾木许被称为美国独立电影宗师,他的代表作《离魂异客》曾经震惊世界影坛,他以作品关注的是不同时空人对境遇的理解。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是一部关于因为车祸让一个女演员滞留在救援车上短短十分钟的故事,从表面看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是导演还是通过救援组织许多为女演员服务不同肤色的面孔,解构了地球是个村落的思想,瞬间可以到达的通讯,中国快餐,音乐的世界性这些话题电影不露声色地表现了出来。而女演员的服饰也表明了历史的反复性,有着间离的效果。此章中规中距,勉强及格。

维姆·温德斯Wim Wenders (德国) 《距离托那12英里》
温德斯十分喜欢在路上和天使的主题,因为那最能表述人类孤独的心境和内心渴望帮助的心愿。他的《咫尺天涯》和《德州·巴黎》就是这样的代表。
他因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凯特而获救,颂扬了人心的善意和帮助的可贵性,影片的配乐是后车库(Post-Grunge)乐队Eels ,音乐的狂噪和抒情的完美结合使得如同风光片的这个段落有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摄影的精致更是达到了极限,可称为微型的文德斯招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德斯在其中客串了戴绿帽子医生一角,露了一小脸。
段落的最终是磨难之后的温馨,当他在医院睁开眼睛:
看见了他的救命恩人凯特,凯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样。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国)《我们将被掠夺》
这个黑人一如既往的愤世嫉俗,这次他的题材是关于美国选举的。斯帕克·李以纪录片的访谈的手法直击戈尔幕僚的心态,并以对·戈尔竞选总统宣布败选的最后十分钟回顾,揭示政客的内心世界。紧张的气氛让人身临其境,因为我对政治不敢兴趣,所以一笔带过。
时间不是属于政客的,时间属于人民。
政治本来就没有准则,老李你还是拍拍你的黑人兄弟吧!

陈凯歌(中国)《百花深处》
凯歌老矣,而老的标志就是怀旧。
乔迁到高楼大厦是百姓们的愿望,在现代化名义下传统正在推土机下呻吟,而游子的晚归,找寻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寻找祖宗的根,这种没落的感怀是文化的回忆,我们在日新月异的建设里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因此失去了什么?
晃动的中国结在残垣断壁斗大的"拆"字边那么扎眼,冯先生的手势里有着老北京的身段。
时间的流逝有的不再记起,冯先生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欲哭无泪的苍凉哪一个字可以担当?!凯歌以虚拟的搬动衬着写实的音效,以传统的音乐传递了心碎的剧痛。就像历史的古瓷瓶在他们的手中"碎"了,哀怨的笛声是民众记忆的挽歌,百花胡同的梦境,搁在心上生疼!
清脆的檐铃在土中再现,心中的院落在电脑中重建。

可,现实是高速路上飘扬着轻浮、恶俗的歌声,是冯先生疯了,还是我们自己没有了北。在国粹的声腔里,冯先生独自在时空穿越,那悲凉的眼神,知者几人。
凯歌的片段,让人思索 无言。


【碟评】
比如陈凯歌认为时间是个轮回之圈,斯派克.李认为时间在乎的你是谁?而老导演维克多·艾里斯则谦逊地表示要做的更好。不尽相同的回答表达了导演的世界观和他们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以及他们段落所关涉的理念。

文德斯的段落我们看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说戏。同时,我们在他和男主角的交流中感知他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谦虚精神。文德斯是用传统的摄影机拍摄的,整段的画面犹如一部出色的风光片,我们甚至能够感受热浪向我们滚滚而来。在其中你也可以了解到驾车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十分有趣。
匈牙利的老导演萨伯在拍摄过程中事事亲范,显示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而手提摄影机的灵活性使得它可以无限接近演员,让肢体语言和表情带动一种"乐极生悲"的情绪,在片场,萨伯一直是乐呵呵的,一个讨人喜欢的好老头。


迈克·菲吉斯的拍摄方式是现代性的,他用DV 拍摄了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再通过后期复杂的剪辑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时刻的发生,他自己也讲完成这部作品靠的是集体的智慧,确实,素材在导演不同的构思里有着迥然不同的构架,在眼花缭乱的四格画面里,我们看到的是导演捕捉瞬间的努力,尽管每一次的记录我们留下的只是远去的年华。这个段落的意义在于他试图描绘存在和逝去的瞬间截面。
西班牙的维克多·艾里斯段落是最为温馨和富有人情味的,特别是导演轻轻抱起触碰孩子的一幕充满着人性的暖意,传统的叙事里导演以孩子寄托着对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正是岁月的前行,十分和年华老去的主题匹配。
伊利·曼佐用了那么多的素材剪辑了一个生命一生的故事,不需要语言,只有音乐伴随,带着感伤和无奈,15人中他是最用功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不会少于任何人,年轻到年老的在时间长河的记忆,或许组接在一起也真的只有十分钟。
戈达尔的招牌是哲理,我们在花絮里看见了他案头工作的细致,他特别提到那张将死之人的脸,表明着他对人生意义的最后理解。
施隆多夫一节最值得一看的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有着印象派的余韵,他以色调来对应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未来是独特的视觉享受。

凯歌一段,如果没有冯远征的出色表演将逊色不少,片末电脑虚拟的四合院是一个生长在北京的导演内心的寄托,一种类似冯先生的没落感。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卡夫卡.陆) 于寒鸦精舍

 4 ) 十分钟年华老去。下。

Bernardo Bertolucci 《Histoire d'eaux》(意大利)

Mike Figgis 《About Time 2》(美国)

Jirí Menzel 《One Moment》(捷克)

István Szabó 《Ten Minutes After》(匈牙利)

Claire Denis 《Vers Nancy》(法国)

Volker Schlondorff 《The Enlightenment》(德国)

Michael Radford 《Addicted to the Stars》(英国)

Jean-Luc Godard 《Dans le Noir du Temps》(法国)

1. Histoire d'eaux 水的故事

东方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肤色和语言。他离开吹笛的老人,遇见她。相识相爱,结婚生子。从最初的一杯清水,到婚宴上的酒,到妻子产前破了的羊水,到最后男人回到老人面前跪地掩面而流下的泪水。

不是很喜欢这个短片。除了片末老人悠扬的笛声。生活充满起落和际遇,不同地域不同言语的人们相遇并且共同生活。平淡平凡,看透风景,细水长流。也许这便是这一段十分钟所代表的含义。

2. About Time 2 关于时间2

说实话,不甚喜欢。或者说,对于Mike Figgis的四格漫画式影片,看起来觉得眼花和头晕。我不知道目光究竟应该集中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将目光分别扩散到屏幕的四个方向去捕捉和看清楚究竟每一格里面究竟在放什么。结果就是,我的眼睛集中在四格中央的黑点上,然后每一格都没有看完看清。

依稀记得的是一些片段。走廊与楼梯里高跟鞋清脆的奔跑声,老人们呼唤孩子名字的殷切,孩子们年少的局促,女人欢笑的红唇与指尖流淌出的清脆钢琴旋律,情欲的亲吻和缠绵……

可是,我实在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多么惭愧。笑。

3. One Moment 瞬间

这部短片的色彩有着清新淡然的田园风格。Menzel运用了捷克演员Rudolf Hrusinsky一生中拍摄的诸多影片的剪辑拼接成了这一段十分钟。他在院子的苹果树下小憩,朦胧中见到自己。年少时候的身影缓缓走来。黑白、泛黄再到彩色的一个个片段;英俊年轻、瘦长挺拔,成熟坚毅、魁梧强壮,再到松弛苍老却平静的同一张脸。

一生里他饰演了那么多不同的角色,有过那么多的辉煌与荣耀。他隔着铁丝网看见两个女孩。年轻写在脸上,肆意欢笑,短裙在风中飘扬,光滑纤长的腿在阳光里显得白皙而性感。他看她们骑车而过,逐渐消失。一个熟透的红苹果掉落在他的头上。

十分钟。往昔的成就与今昔的垂暮。不可挽回的老去与对年轻风华的眷恋。一切在苹果掉落的瞬间,嘎然而止。

4. Ten Minutes After 十分钟后
 
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英语教学的节目。女人正在为结婚纪念日准备着丰富的晚餐。精美餐具,烛台佳肴,香槟蛋糕,还有摄像机。一切准备就绪,她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以及两人甜蜜幸福的庆祝。

门铃响了,女人殷切地跑去开门,却看见醉酒后神志不清的丈夫。进屋后他不停地找酒,跌跌撞撞并且粗暴地吼叫和推搡。她没有生气,只是劝着他并且替他脱鞋宽衣希望他可以睡去。但男人是愤怒的。片中没有交代男人酒醉与暴躁的理由。只是她无法安抚并且使他平静下来,反而愈发地令他狂躁,渐渐丧失了最后的理智。他卡住了她的脖子,她在挣扎与慌乱中,用刀刺向了自己的丈夫。

十分钟。结婚纪念的精心准备一片狼藉,甜蜜温馨被扭打和流血所取代。丈夫被送去医院,警察在现场要求做笔录。电视里英语教学节目依然在继续,柜子上一张张印证着曾经共同欢乐时光的照片,寂静无声。

5. Vers Nancy 面对南希

不得不佩服Claire Denis,居然可以请来Jean-Luc Nancy这个享有盛誉的哲学家,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让这位著名哲学家用了整整十分钟时间坐在火车里,展开了一场一对一的问答讲座,关于“介入”的意识形态,关于进入一个陌生地域的“挣脱”,关于时间、地点与自身交错转换的哲学思考。

专业的学术性话语冗长晦涩。女孩崇敬的眼神与身后黑人男子抽烟远眺的漫不经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火车还有十分钟即将到站。男人回到座位。他不经意地说,你们谈得真是兴致盎然。Nancy点头。

他答:“但是,时间结束一切”。

6. The Enlightenment 启迪

旁白来自一只小小的苍蝇。从它的口中缓缓地讲出Aurelius Augustinus这位基督神学大师对于时间的自问与论述。镜头忽高忽低摇曳不定,这是苍蝇飞行的轨迹。湖畔林间有一家人在野炊烧烤。人们的轻松闲散与旁白的哲理内涵相去甚远。一边讨论着过去、现在与将来,讨论着时间在点上的短暂与的永恒,而另一边则是嬉笑歌舞,尽情欢乐。

不同的肤色与不同的年纪,男女老幼,酒后小小的不和谐,平凡生活与真实家庭。而当苍蝇飞近正在烤肉的父亲时,他本能地举起铁勺挥舞驱赶,却勾到了上方的电线。瞬间,生命便消逝。接下来的情形是可以想象的。慌乱、哭泣、悲痛。欢乐被这些字眼取代,家庭不再完整。

片子结束在苍蝇撞上灭蝇灯的一瞬。旁白结束,蓝色的灯光变得模糊而斑斓,色彩融合在一起缓缓回归到黑暗。十分钟,一切的欢笑与惬意,任何的哲理与自省,都只是瞬间的逝灭。

7. Addicted to the Stars 沉溺于星

具有科幻的意味,从地球出发,穿越了时空,又来到80年后的地球。

此去经年,物是人非。机器与真人无异,城市翻天覆地,没有人行走,修女抽烟亦不行善。男人在夜里找到自己的家。推开门去,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眼前已是白发垂暮的老人,满脸皱纹,话语不清。自己仍是出发时的模样,正当壮年。父与子,相对无言感慨万千。他出发前的照片还在,身着宇航服,牵着十来岁的儿子,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他带给他外星球的石头,然后不得不离去。走到门口的时候,老人缓缓地叫他爸爸。他说,爸爸,我爱你。他回过头来,百感交集。他说,我也爱你。话毕,他只身踏着清冷的街,于天色渐白的凌晨回到基地。

十分钟,时间给这对父子开了这样大的玩笑。孩子从童颜等到鹤发,漫长的一生对于父亲而言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一生等待着的父爱与亲情,都因这一声苍老的“我爱你”,而显得格外悲怆与温馨,亦是感人至深。

8. Dans le Noir du Temps 在时间的黑暗中

写到这最后一部短片,Jean-Luc Godard的十分钟。涵盖了太多太多太多的东西,让一切的语言和文字都黯然失色,变得平乏和贫瘠。

拼贴、旁白、旧质的胶片、黑白与暗黄的色彩交错,开片的暗夜与剧终时的烛光,伴随着一部又一部名片佳作的片段。青春、勇气、思想、记忆、长存、爱情、沉默、故事、恐惧、永恒。最终回归到电影。画面的交替更迭伴随着旁白柔缓的磁性声音,让人看到一些清晰而陈旧的记忆影像。青春与幽怨,狂躁与沉静,政治与世界,战争与杀戮,善与恶,生与死。

人类生存中稍纵即逝的东西,在影片里面被一一呈现。时间的长河里,一切只是沧海一粟。可是分明在这短暂的十分钟的影像里,我们看见了Godard对于和平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无声呐喊与呼唤。
------------------------------------------------------

生命是一条河。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改变命运,每一个十分钟都在使年华老去。弹指间刹那芳华。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人类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十五位导演各自有十分钟的答案。而我们的答案,又在哪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的画面色彩与音乐。一部部短片间隔时候沉静的水流,导演各自运用的黑白或昏黄或明快的色彩,时而沧桑时而现代。配合着小号的高亢明亮与大提琴的委婉低沉,宛见时间长河缓缓流逝。不知此片是否有OST,如此看片之余若亦得原声来听,便真正完美了。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3474895.html

 5 ) 大提琴篇/小号篇 深邃,导演风格各异。

中文片名:十分钟年华老去- 大提琴篇/小号篇
英文片名:Ten Minutes Older - The Cello / The Trumpet
导演:15位世界知名导演(见图表) 
发行公司:MCONE
D 商:ML
画面比例: 1.85:1不可变形
字幕:点击打开
画质指数:★★★★★
碟片:精装2D9
推荐指数:★★★★★

简评:《十分钟年华老去》:芬兰/德/荷/西/英/中2002年出品,15位导演、15部短片, 并且做为2002年嘎那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做为播出,得到了不少媒体的赞誉。观看这类电影,就好像欣赏一种汇集不同风格的大杂烩,看导演们在这个命题作文下能各自演绎出什么个性的东西来。而且不同导演的水平差异也能表现的很明显。
DISK1:The Cello
影片时间:1小时41分41秒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伯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意大利 末代皇帝 水的故事
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 英国 远离拉斯维加斯 关于时间 2
伊利·曼佐 Jirí Menzel 捷克 严密监视的列车 一瞬间
伊斯特凡·萨伯István Szabó 匈牙利 摩菲斯特 十分钟后
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 法国 日烦夜烦 面对南希
沃尔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ondorff 德国 铁皮鼓 启迪
迈克尔·雷德福 Michael Radford 英国 邮差 沉溺于星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dard 法国 精疲力尽 在时间的……

第一部:水的故事(Histoire D'eaux)
Bernardo Bertolucci (segment "Histoire d'eaux") 水的故事
黑白的景致,带着哲思。一个西亚人(我猜想他来自伊朗)听从内心的声音,走到一个陌生的开阔地,草丛旁碰到了酒吧小店的女主人,陌生、寂寞而快速的爱情,当动人的民歌唱起来,他们跳舞、结婚、生子,羞涩温暖的相握,平淡的快乐,最后在一个看似哲人的总结: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不顺利的话语中了了这个异乡人的一点心结。
短短10分钟讲述了几年的时光中过去的故事,非常喜欢里面的女主人公那种安静、恬淡、静默的面容,有种知天命而安然的平凡和喜乐。

贝托鲁奇很关心东方玄学,有过“末代皇帝”和“小活佛”,这十分钟,他的人物是偷渡意大利的印度难民。刚过边境,一个老者来到牛圈前的大树前坐下吹笛,告诉小伙子“我叫××,你会记得我的”,小伙子去为老者打水,碰到了一个意大利姑娘,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和姑娘结婚、生子,有了自己安定的幸福生活。一天他买的新车跌入了河里,所幸全家平安。这时候,他听到了笛声飘来,寻音而至,在牛棚前的大树下遇到了老者。似乎觉悟到了什么,他激动地跪下,附近,偷渡时的来路已通了铁轨,火车隆隆驶过。
故事名曰“水的故事”,似乎也表现了像水般平静流淌的生命。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水流偶尔也会受阻。总有些东西是不变不动的,是老者所象征的领悟?我不得而知,也远远尚未悟过。
故事中,有两处性器的暗示,而两次都以成长变化紧密相关。一次在刚到意大利姑娘家的印度男子洗澡时,肥皂刚碰到内裤,镜头一转,他和她结婚了;第二次在婚礼的喜庆中,新娘子羊水破了,镜头一转,他们的小孩长大了。这两点也都是生命的重要过程。
十分钟的影像里生命已经过了许多年,如水流不停歇,这个时候如果回头一看,或许能等等那被自己走得太快而拉下的灵魂。

第二部:关于时间 2
Mike Figgis (segment "About Time 2") 关于时间 2
用了试验电影的常用手法,麦克.菲吉斯(“离开拉斯维加斯”)在这十分钟里将屏幕分成了4块,是要将10分钟的信息量扩大到4倍?
开始的画面让我感到菲吉斯或许是把一个罪案过程从时间上打乱,当然4个空间注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电脑荧幕语无伦次的打出“一把楼梯,她停下,转向我,她,身着长群,举起了,躺下去”。影像上是诡异且绚丽的,似乎作者在等待观众梳理处这种显得无序的画幅关系。渐渐地,可以感到上面的2个画面和下面的2个画面是一把楼梯的上下关系。楼上一间房电视开着,女子在另一间房弹奏着舒伯特的钢琴曲;楼下的男子听见钢琴,慢慢地上着台阶。而故事也从上台阶的时刻开始明晰,人物关系渐渐呈现,基于观影经验而得出的故事前因可以想到。(以下文字可能影响观赏快感,建议观影前别看)
这其实是一个类似“鬼眼”和“人鬼情未了”般的故事,新的死者魂灵回归人间,驻足10分钟,得知自己的已死去的事实,接受现状,重新走下楼梯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安息。
这10分钟,是让魂灵回望的10分钟,这个时间通过楼梯连接了生死两界.

第三部:一瞬间
Jirí Menzel (segment "One Moment") 一瞬间
伊利.曼佐(“严密监视的列车”)这10分钟印象般地传达了一种关于回忆的情绪,并缅怀了流逝的美好时光。
午后、果园里,一切都是那么慵懒,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果园里的老人躺在树下,昏昏欲睡,镜头里满是丰收的颜色。而他的幻觉里些泛黄但精致的黑白电影片断。“十分钟,仅仅是短暂的片刻”,这片刻应该是美好的,你可以用它回顾爱情,越来越多的泛黄记忆的影像里,我们发现了他是一个老去了的电影明星。拿着球拍,蹬着单车的青春女孩从果园外掠过,老人羡慕地注视着,惊鸿一瞥间,他被栏杆铁丝挂了一下。熟透了地苹果从树上坠下,打到了他的头。“十分钟,我们的生命并不更为漫长”...
凝固在胶片上的形象忠实地纪录了我们的生命瞬间,在这些胶片的纪录中,我们老去。当用短暂的十分钟来回忆,除了叹息,更多的应该是美好。
“时间摧毁一切,回忆挽救一切”。

第四部:十分钟后
István Szabó (segment "Ten Minutes After") 十分钟后
上个故事提到“十分钟,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这个瞬间,在一生中或许平淡无奇,经常如此。但也可能成为成就一生的瞬间,或者另一个极至--毁灭一生的瞬间。
伊斯特凡.萨波(“靡菲斯特”)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毁灭性的瞬间,毁灭的地点和对象都是家庭。
妻子在为丈夫准备结婚周年的烛光晚餐,电视里反复教着英文人称代词的变化。酒鬼丈夫醉醺醺地回家了,他还要喝。丈夫发起了酒疯,妻子随手拿起餐刀,悲剧酿下了。她招来救护车,丈夫走了,接着,警车也来将妻子带走了。她挣扎着,说要跟丈夫去医院,电视里,英文教学节目继续着......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表意和象征成分的故事。它仅仅残酷地证明着十分钟里足够发生毁灭一生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在世界上太多太多,无所不在。我们既然逃脱不出时间,我们该如何避免悲剧呢?克制还是其他更多的品质...

第五部:面对南茜
Claire Denis (segment "Vers Nancy")面对南茜
系列片唯一一位女导演克莱尔.丹尼斯(“军中禁恋”、“不知不觉爱上你”)作品,比较随意地拍摄了火车到站前十分钟一男一女关于异乡人身份的对话。
法语已经很熟练的男子对对面的女子谈及作为异乡人的他对法国的不可言表的浓厚情感,关于这种在异地的兴奋感受,言语难以表达,但两人都愿意用有限的词藻去挖掘这种感受。10分钟,在火车上穿越了不少空间,这种穿越于异乡男子看来更是一种带有满足感的超越。即使在异乡,他也相信着时间能将陌生消融,于是,他爱旅行,爱空间变化的兴奋感。包厢外吸烟的黑人进来了,说:“快到站了!”两人关于时空的讨论也就此结束,男子说:“时间结束了一切。”
个人感觉克莱尔.丹尼斯处理这十分钟命题作业过于随便,用这种“直接电影”的方式表达对话者的关心焦点,而对命题显得关注不够。大家火车到站前的10分钟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六部:启迪
Volker Schl?ndorff (segment "The Enlightenment") 启迪
启迪,典型的德国人爱关心的哲学问题。沃克.施隆多夫的这个故事基于一位德国中世纪哲人的诗句,画面拍的很精致漂亮,更以哲人关于时间定性的诗句作为画外音贯穿全片。至此,“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片里除了早已过世的鬼才法斯宾德外,德国新电影运动四杰的其他三人悉数到齐。Paul Engishby单独为这个片断配了乐。
开门见山提问“时间是什么”,这个古代哲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他的理解。泛着绿光的湖面上,各种“此刻”存在的人物生活、玩乐着。“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个时间,就只有现在的时间,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未来的现在”。表述这些观点时,镜头也巧妙地符合着画外音,让观众能感受到哲人观念里这种时间的确切存在。Paul Englishby大提琴的长音引出了苍蝇的动机,苍蝇此时似乎成为了时间观念的见证者。渐渐地,人物间越来越有联系,故事漂亮地展开了。刚才哲人表述的三个现在时间,被引申:过去的现在就是回忆、现在的现在就是沉思、未来的现在就是展望。故事里,是一个家庭正在展开的野外烧烤派对,一群时尚的年轻人也来了,苍蝇与大提琴的声响里混入了重型电子舞曲。画外音依旧阐述着哲人对时间的观念。故事的结尾是一个触电事故悲剧,同样触电的还有苍蝇。死亡如此突然,“这一切发生在一天里,却像在我们一生里的事情一样,向上帝坦白,我还不知道时间为何物。渴求上帝给我指引,给我启迪”。
导演的观念通过画外音配合恰当地画面巧妙地传达出去了。如果单有影像或单有画外音,这个“启迪”的传达必然是枯燥的,幸得大师之手,发现理解古代哲人圣贤的思想也可以是轻松的。
10分钟,发生了一生的事,而至死,谁又能真的明白时间。

第七部:沉溺于星
Michael Radford (segment "Addicted to the Stars") 沉溺于星
迈克尔.雷德福(“1984”)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科学暂时未能企及的那里属于幻想,那也是人类思考的最远处,所以科幻故事常常蕴含了太多太多。
女声用仙音在唱咏着数字化的世界,精细的仪表显示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流逝在高科技下是以微妙计算的。宇航员拾起地上物品的一瞬,仪表显示飞行器已经过许多光年,到达了2146AD。以不断的时空飞行为使命的托马斯上校或许对任何一个时空都无法熟悉,因为他的现实时间消磨在时间的超越里。在陌生的2146年世界,他满屋目的地走着,享受着片刻的“真实时间”。上校来到一所住宅,见到一个老者,老者万分激动,而上校却保持着平静、压抑着时间错位带来的失落,原来老者竟是年轻上校的儿子。上校继续着他的时空旅行,在一片土地上放下儿子年轻时的照片。
看似荒诞的故事,在强大的科学技术面前却不荒唐。这样的科幻小品不带任何批判色彩,只是隐约地表达着些许苦衷。
时空的穿越让你不会老去,你却无法融入和熟悉任何一个时空,必须背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家庭,最终悲剧式地在时间穿越里被时间所抛弃。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百年。你去哪里了,我在这里等你,很久很久了。
宇航员从太空回到地面,他回家看望他的孩子,当躺在椅子上垂暮的老人对着年轻的他吃力地说出:爸爸,我爱你。方让我明白他们之间的牵连。看着年迈的孩子,他放下那块从外星球上拿回来送给儿子的礼物——一块石头,静静地离开。
大桥上,他孤独地走着,他又终将是一个人。
我是那么清晰地记得,那只温柔的手,把他最亲爱的孩子的照片,永远地留在了在那个灰色的星球。

第八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Jean-Luc Godard (segment "Dans le noir du temps") 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所有15个导演里资格最老的戈达尔出场了,热衷于出杂锦集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他强大创作功力的机会,于是拍出来的东西让人吓呆了。“红旗还在飘扬,老头更有力量”,74岁高龄的他依旧是电影的急先锋。
这10分钟,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时间漆黑的处境里,分别用10个“××的最后几分钟”来阐述短暂的十分钟。这十分钟用了极简主义的配乐原则,钢琴反复演奏着简单的几个音阶,大提琴隐约地拉着钢琴的进行。这段配乐由安娜.玛丽.梅维尔创作,亚历山大.马尔特演奏,已经收录入ECM公司的唱片中,编号1591.
郊外荒野,点着的火把堆。孩子问:“为什么在黑夜里要点燃火把?”老者回答:“可能因为这个世界缺少光明,需要用火把来照亮,用来驱走什么,带来什么,特别是面对人群,我总觉得有如此的需要。”
1.青春的最后几分钟:一个女士抢了一把枪对一个年轻小伙子说:你是要现在结束生命还是漫漫死去?小伙子选择了马上!结果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倒下!嘴里喊着“妈妈!” 他就这样的走了,带走了一切...
2.勇气的最后几分钟:炸弹落下,满身血圬的女人。画外音“保拉,我不知道你是否害怕?”。
3.思想的最后几分钟:女孩在清理书,并把一些书丢入垃圾堆,书名“有思想的幸福”,丢了书,就是背弃思想?放弃幸福?最终书籍还是进了垃圾车。
4.记忆的最后几分钟: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戈达尔式的字幕跳出“不失效的”。
5.爱情的最后几分钟:香颂唱着“告诉我你不会离开”,然而镜头却是离婚场面,关于告别以及一无所有的最终。
6.沉默的最后几分钟:戈达尔作品“小兵”中主角布鲁诺被阿拉伯激进组织行刑逼供的镜头再现,他沉默不语。布鲁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嘴硬,并不是为了理想,是为了面子吗?
7.故事的最后几分钟:女人在树下朗诵着关于死亡和神往天国的诗,然后躺在海边死去,男子和女子的声音:“她永远地走了”。
8.恐惧的最后几分钟:巴尔干战场,炮火连天。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巴尔干,恐怖就在于此,在于“习惯”。
9.永恒的最后几分钟:耶稣受难,字幕又一次跳出“永垂不朽”。
10.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洁白投影屏幕垂直方向上翻滚。
最后的意象:木偶在版画前舞动,多个声音说着:“他说,黑夜;她说,黑夜;他们说,黑夜。”
在时间的黑夜里,于戈达尔是影像狂乱表现的十分钟。任何事物都受时间制约,时间都让他们有着最后的几分钟。而时间本身,会消亡进黑夜吗?或许不会,因为黑夜也有着最后的几分钟。戈达尔不敢想,我们也不敢想:时间的最后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的。


DISK2:The Trumpet
影片时间:1小时28分10秒



导演 国别 代表作品 十分钟作品
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 芬兰 没有过去的男人 狗没有地狱
维多·艾里斯Victor Erice 西班牙 南方 生命线
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 德国 天谴 几千年前
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 美国 神秘火车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维姆·温德斯Wim Wenders 德国 巴黎德州 距离托那12英里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国 丛林热 我们将被掠夺
陈猸歌Kaige Chen 中国 霸王别姬 百花深处

第一部:《狗没有地狱》Dogs Has No Hell(芬兰)
导演: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
郭利斯马基老班底的另一部短片。从一开始宣称躺在铁轨上只是因为「火车误点了」,到中间「为了爱情」带着女人远赴西伯利亚,完全都是郭利斯马基一贯的风格与调性。就是那种冷冷的幽默,与静静的热情澎湃。
我最爱后面那一句「看祖国是否还在」。

第二部
《生命线》Lifeline (西班牙)
导演:维克多艾利斯Victor Erice
画在手上的表,呼吸、除草、打铁,所有的声响如此的有规律所有的声响都是生命流动的足迹。这部短片拍的是一个新生儿脐带出血,稍晚才被发现。而拍得格外宁静祥和。

第三部
《几千年前》Ten Thousend Years Old (德国)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
荷索的纪录片,记录巴西亚玛逊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片子的前半段是英法探险队第一次的接触,后半段则是二十年之后,他们再度回去寻找这个部落的残留。
乌哈乌呼族接触到所谓的现代文明,脱离石器时代的生活时,他们也一并感染上水痘与感冒,许多人甚至因此致命。失落的数千年里,他们保持着纯净,但也少了免疫力。
二十年之后,乌哈乌呼正逐渐被时间再次拋弃,新的一代甚至以自己的存在为耻。日月的变动对他们来说是实际的,而手中的闹钟滴答滴答,却只是抽象而游离的存在,象征着自身一点一点的流逝,而无以挽回。

第四部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Int.Trailer.Night.(美国)
导演 吉姆贾木许Jim Jamusch
这部短片在说的故事是辛苦的女演员。她在休息的十分钟里不断地被打搅,整理头发、检查收音线,除了讲电话之外甚么事也做不了。十分钟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休息可言。对了,这部片子用了郭德堡变奏曲呦。

第五部
《距离托那12英里》12 Miles to Trona (德国)
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不小心吃了过多迷幻药的中年人,正在跟时间赛跑,要在自己还清醒的时间内,想办法开车到最近的医院。沙漠加上迷幻药,变幻的光影疏落,实在是相当漂亮的景致。

第六部
《我们将被掠夺》We Wuz Rubbed (美国)
导演:斯派克李 Spike Lee
这是访谈高尔幕僚的纪录片,纪录着高尔与布什的选战开票日,从电视拨报高尔落后数十万票,到高尔的幕僚阻止他上台宣布败选的十分钟。可能是我不关心美国政治的关系,所以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但是那十分钟内的紧张与情绪牵引,确实是在这部短片里表露无遗。

第七部
《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中国)
导演:陈猸歌
好酒陈瓮底!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冯先生是个老北京,住了大半岁月,看过花开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话/京片子,突然又有了那种传统相声的喜感。而藏在传统段子里的那种深沉哀痛,却也一点一滴地表露无遗。那种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的辛酸!

 6 ) 十分钟年华老去

十分钟年华老去
  我对情节掌握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就说一下我的感悟吧
  人生就是由有限个十分钟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生命气息
  我不懂音乐,但在片尾,当大提琴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沧桑时,一个渐渐老去的面容缓慢而及时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有一种震撼的力量,年华流走的那种惊恐与失落突然涌上了我的心头。
  十分钟的感情和纪念和决裂,这些人生的碎片深深地触动着我。十分钟,足以摧毁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绚丽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不由得想象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读一篇文章,和朋友聊天,和家人吃一顿饭,听一首歌。。。十分钟,平凡却如此珍贵,以至于失去后用不可得。事实上,我么能有多少个十分钟能无怨无悔呢?
  突然就萌发了珍惜光阴的感想。不断涌动的湖泊般的水面像岁月诱人的外表,。可一旦到了生命的极限,十分钟都很奢侈,想到生命终了的那一刻,尘世的那些纷纷绕绕又何足挂齿?有句话叫“乐在当下”。
  过去不是最美好的,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未来也不是最美好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抵达,所以过好当前的每一分钟把!心情一直很沉重,也夹杂着一些释然,青春仍握在我手中,我仍有一大把时间可以经营。十分钟,年华老去。历史 现在 未来 都在上演

 短评

按顺序评分:三星半,四星,四星,两星半,两星,三星半,三星半,四星。大提琴篇在叙事方面确实弱了很多,大部分都是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考,麦克菲吉斯,伊利曼佐和戈达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施隆多夫的荒诞和思辨结合、贝托鲁奇凝练的剪接,迈克尔莱德福的太空与伦理尚可一看

7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今天看的是《ten minutes older》中“水的故事”和“关于时间2”。第一个嘛,太太太……淡如水了,也许像标题一样,流水般的日子过去,男人又回到原点。没有名字的主角。

8分钟前
  • 大v
  • 力荐

年华的老去是最无言的一种怅惘。就是十分钟让你老一次,每次都不一样。每个都是你,每个都不完全是你。最喜欢戈达尔

10分钟前
  • Anday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水的故事》,在中国这叫南柯一梦。

13分钟前
  • 半袖
  • 还行

在时间的黑暗中:我要用它去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我不知道 他会喜不喜欢。你想马上死,还是慢慢的死 。马上。。。。妈妈 有思想的我是幸福的,幸福的思想,可是现在我要背离这一幸福。 有很多书还很新,你真的要放弃它们?一旦放弃,就再也回不到你手中。垃圾车是它们的归宿。 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有新的欲望在我心中升腾,就象初次上路却骄傲的那匹马。与你做对,我尝到苦果,有所了结。 他说 黑夜 她说 黑夜 他们说 黑夜

15分钟前
  • 4-ever
  • 还行

伯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末代皇帝水的故事;迈克·菲吉斯英国远离拉斯维加斯关于时间2;伊利·曼佐捷克严密监视的列车一瞬间;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摩菲斯特十分钟后;克莱尔·丹尼斯法国日烦夜烦面对南希;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铁皮鼓启迪;迈克尔·雷德福英国邮差沉溺于星;让-吕克·戈达尔法国精疲力尽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18分钟前
  • duanjf
  • 推荐

混噩无所清晰中度过了人生。还是回归永恒轮回。虚无与真实无法平衡趋向无望,那浮的在上沉淀的在下。灿若星辰的年华老去,片段的永恒性的瞬间回忆。生命并不为更加漫长。正如车站与站台之间,词汇与词汇之间。我们寻找词汇从这一领域到那一领域。进入现在时一切预想的都变小了正如我们的一生在时间里。

20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第一部:水的故事。第二部:关于时间 2 。第三部:一瞬间 。第四部:十分钟后 。第五部:面对南茜 。第六部:启迪  。第七部:沉溺于星 。第八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24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我们无法取胜,我们只有用文字和影像铭刻下时光的一点一滴,因为时间就如同奔腾的洪流不可阻挡,一切事物只要进入眼帘就被它冲走成为历史,日晷、水钟、沙漏、香、漏壶、蜡烛、盂漏等等只能够对时间做出表面性记录,而时间究竟是什么?

25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6/10。每个导演用十分钟尝试实验性的电影语言,有一镜到底、有实时对话、有广角分屏技术、也有把人一生的影像叠化放映、更有对自己昔日作品的混剪,但以短片的时长所限还想表达生死时间类的命题就太仓促了,整体的每个故事要理解起来都很费劲,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切换会令人头昏脑胀,总之看得比较沉睡。

2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Cello篇還是木有多大驚喜。有點故弄玄虛。僅有一位女導演法國滴。水的故事還不錯。有些人解讀的很深刻。但偶只看看表面。

28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水的故事、关于时间2、一瞬间、十分钟后都不错。面对Nancy——法国人自爆其短。

31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看这些导演都在关注什么

3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喜欢贝托鲁奇水的故事,生活如水的哲学意义发人深思又让人感动;曼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描述,让人对生命之流逝伤感不已;施隆多夫对时间存在的探讨精彩之极,摄影方式也很特别;雷德福探讨了未来时间,同样满是伤感;戈达尔最后对时间在生命处处影响的总结达成全片完满,也让对时间的探讨达到顶峰。

39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5 stars to godard who made me cry inside

43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十分钟就把“时间”这个神奇的物件讲述的让人回味无穷,时间的真像,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总是乐此不彼的追问青春,感慨流年。

46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水的故事》8分;《关于时间2》6分;《一瞬间》5分;《十分钟后》7分;《面对南希》3分;《启迪》5分;《沉溺于星》7分;《在时间的黑暗之中》6分。

49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 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

50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没有巴黎我爱你和每个人有自己的电影好看

55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补签。消化大提琴篇所需的脑力可能是小号篇的两到三倍。最喜欢施隆多夫苍蝇视点的漂浮摄影,以及戈达尔在破坏的同时重构了影像的逻辑关系还有文本的逻辑关系。萨博完全隐遁于冲突的长镜头、迈克·菲吉斯的四个分屏叙事实验性有余而叙事的完成度不足。

5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