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零

HD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热拉尔·德帕迪约,多米妮克·桑达,弗朗切斯卡·贝蒂尼,劳拉·贝蒂,维纳·布朗,斯蒂芬妮娅·卡西尼,斯特林·海登,阿莉达·瓦利,保罗·布兰卡,唐纳德·萨瑟兰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九零零 剧照 NO.1一九零零 剧照 NO.2一九零零 剧照 NO.3一九零零 剧照 NO.4一九零零 剧照 NO.5一九零零 剧照 NO.6一九零零 剧照 NO.13一九零零 剧照 NO.14一九零零 剧照 NO.15一九零零 剧照 NO.16一九零零 剧照 NO.17一九零零 剧照 NO.18一九零零 剧照 NO.19一九零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九零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01年1月27日,著名作曲家歌剧大师威尔弟去世,这也正是意大利北部两户家庭产子的同一天。阿弗雷德(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饰),富有的农场主的孙子;奥尔茂(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饰),贫穷的农户的孙子。两人从小就结下了友谊,然而因为地位阶级与出身经历的不同,注定了两人天壤之别的迥然人生。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史诗巨作《一九零零》,以20世纪初期意大利社会动荡时期为故事背景,时间跨越40年,讲述了阶级矛盾和家族纷争下仇恨和抗争的故事。本片被西方国家视为阶级斗争电影读本,加上电影情节的大胆尺度,影片被长期禁映。本片演员阵容豪华,巨星云集,包括罗伯特·德尼罗、杰拉德·德帕迪约、唐纳德·萨瑟兰、多米尼克·桑达、伯特·兰开斯特、斯特林·海登、斯坦芬尼·桑德莱里、劳拉·贝蒂等众多大牌明星。极速一生向天真的女生投降2018乱点鸳鸯谱1961城市24小时粤语王者行动狂花凋落人吓人2023婚礼大斗阵夜闯寡妇村超级情报员麦汉4浪漫满屋2004化为尸骨火药、背叛和阴谋(原声版)下大侦探波洛第九季手工制品永生羊夏老师的日记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反派第二季桃色新闻病娇王爷仵作妻伏妖·诛魔镜(国语版)安检第二季茶亦有道格拉德贝克人质事件深圳故事美丽新世界1999法国版玛戈王后夫妇进行曲空拳赤手First Class 2狼镇紫禁秘录再战江湖(粤语版)女王的绿色星球吸血网站铁斧惊魂纳粹僵尸战场新精武门斯嘉丽小姐和公爵第三季The Wedding Veil Legacy调酒师

 长篇影评

 1 ) 当火车疾驰而过时要以那种姿势躺好

看过第三长的影片了。

这部片子在个人的较少的阅片经历里,可以说是个奇迹。且不说影片拍得有多美,五个多小时情节紧凑,不闷也不吵,有多难得,令人震撼的是导演对题材的驾驭和叙事节奏把控能力,能做到在贵族阶层和农奴无产者两个反差极大的世界间来回跳跃,把麻木矫作冷酷和粗野自然狂热等情绪完全分离,时有交叉,这样竟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形成古希腊悲剧式的和谐,实在让人惊叹。而且两个阶层的几次碰撞皆能成为亮点,人物塑造也代表性十足,堪称是包罗万象了。

说到人物,主角的形象在史诗电影中是反常规的。本以为阿弗雷德应是史诗中典型的,置身与新旧势力中间、思想与身份错位的人物,谁料确实只是个胆小鬼,他能感受到农夫粗野的狂喜,又习惯于贵族麻木的安逸,当列车带着恐怖驶来,他无心承担国与家的责任,更无力分享底层的痛苦和愤怒,只能选择痛苦最少的一方。时代面前没有局外人,只有不同形式的同流者。纵容者是帮凶,反抗者也免不了走向暴力的相同方向。

贝托鲁奇的政治立场实在捉摸不透,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影片绝不止步于阶级斗争。而是强调了旧贵族,法西斯,社会主义各方势力借煽动集体无意识此起彼伏,本质却相似;强调了大时代下人们理性缺失,主义泛滥,和同流者同为对六十年代末思潮学运的反思?那该片就更是指名道姓了。多次卧轨在这部电影中,就是一个最好的暗喻,而倒叙结构的信息隐瞒,细节上(大会上的猪等等)也提示着这一深层主题的存在。

然而,从这个角度看,整部电影煽动性实在太强,倾向一览无余,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回到1945后的情节更是直接放弃了这个隐藏的主题,大段感染力十足的段落成为累赘,对镜头讲话用在这里毫无必要,有一种直接把宣传片剪进史诗的感觉。这种奇怪的矛盾,从同流者,到1900,再到末代皇帝,可以理解为贝多鲁奇作为典型的左派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历史潮起潮落的见证者,内心理性的反思、预见,和一点隐秘的憧憬之间难解难分的搏斗吧。

所幸最后的镜头真是挽救了可能烂尾的影片。鼹鼠出洞看见阳光,是要选择和以往一样,面对火车直躺下来,像孩童时期那样去证明?还是回首此生,看透所有伪装的软弱,还有那些在泥土干粪里面虚度的时光,横躺下来,选择迟到的脱身、最后的救赎呢?

 2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拉拉扯扯

为了避免与《海上钢琴师》混淆,我觉得这本片子应该翻译成《二十世纪》。

一本五个多小时的片子算不算长?

其实不算,因为很多人都能看完14个多小时的指环王白金加长版,或者昏天黑地的来个《星球大战》六部连看。

不过,如果这五个多小时没有战火纷飞,没有出生入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跌宕起伏,割割麦子,挤挤牛奶,杀杀猪,你是否还能看完?

你是否还能看完之后,赞叹道,这是史诗片

贝托鲁奇做到了。他略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却仍然展示了一个二十世纪,不仅仅是意大利的二十世纪。

我没有看过《巴黎最后的探戈》,我亦没有看过《末代皇帝》,我所认识的贝托鲁奇,来自《戏梦巴黎》,三个年轻人,在与世隔绝的小屋子里做着游戏,你几乎会忘记外面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五月风暴,又或者,那运动,也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结局,不,生活继续,没有结局。

197×年,中国的文革即将结束,贝托鲁奇在意大利,请来美国的德尼罗和法国的帕蒂约,那时候,他不是教父,他也不是大鼻子情圣,他们是两个在1900年,同一天出生的孩子。不同的是,他的爷爷是农场主,他的爷爷是佃农。

他们出生的时候,农场主爷爷请佃农爷爷喝酒,说,看,多么巧合,他们同一天出生。佃农爷爷说,是,不知是否会同一天死去。

于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在捉青蛙和养蚕宝宝中打闹着长大了。他们碰到一起就要互相掐架,但是他们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请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流于阶级调和论的关于伟大友谊(伟大JQ)的俗套故事。

资产阶级可以叛逆他唯利是图的父亲,他可以学习他的爷爷温和待人,他可以学习他的伯父潇洒不羁,他可以厌恶那些势力的农场主们和残暴的法西斯黑衫党,可他仍然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农场主,他很软弱,况且他也没有必要去抗争。

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一起勾肩搭背,玩耍泡妞,可他却只会与无产阶级们一起手挽手走上街头,组织公社,游行,与法西斯抗争。那是他的生活中他的资产阶级好兄弟注定缺失的一部分。在他的内心,他恨着那些剥削他劳动果实,还花钱支持法西斯运动的农场主们。他不恨他,但是他毕竟,也是个农场主。

无产阶级被法西斯痛打的时候,资产阶级无声地站在一旁,没有敢上去为兄弟辩白一句话。

二战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是那个软弱的农场主,而他,是个共产党,是游击队的战斗英雄。

那批斗的一幕,是如此的似曾相识,或许就在拍摄的那时那刻,遥远的东方也在发生着同样的场景。

面对着那些指着他鼻子列举他罪状的他过去的佃农们,他淡然的说,我没有伤害任何人。

他的兄弟走上前来说,你是个农场主,这就是你的错!

他说,我好累,我能不能坐下。于是他找了把椅子坐下。

资产阶级说,我们小时候一起抓青蛙。

无产阶级说,不,一直都是我抓青蛙,你吃青蛙。

于是我们似乎听到了磨刀霍霍的声音,在那个遥远的东方,啪啪的枪响,资产阶级们,就这样被拉出去。

无产阶级说,所以我们要判你死刑。作为主人的你已经死了,已经死了。

(所以,活下的,只是作为一个人的你,不再是农场主的你。)

于是无产阶级就这样欢欣鼓舞的取得了胜利,他带领所有无产阶级缴枪给了临时政府。禁锢佃农的铁丝网被拉倒,他们扯着巨大的红旗,雀跃着庆祝他们的自由。

不再是农场主的他微笑着对然让是无产阶级的他说,你看,主人没有死。

(你们,已经有了新的主人)

(毛主席跳出来说,怎么可以缴枪呢,怎么可以缴枪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阿,阶级软弱性阿!!!)

故事没有结束,中年的无产阶级和中年的资产阶级,再次在那个院子里掐起架来,拉拉扯扯,一如顽童。

于是,时光流转,老年的无产阶级和老年的资产阶级,依然在田野里掐架,他们挥舞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拉扯着彼此,一如顽童。

童年的时候,他们都曾躺在铁轨中间,让火车隆隆的从身上开过,无产阶级告诉资产阶级,用手把眼睛蒙上,不然,火车开过时闪烁的光亮,会闪瞎你的眼睛……

 

此片风景宛若油画,生活场景真实,节奏快慢得当,配乐优美动人,情节极其琐碎,高潮基本没有,男主秀色可餐,女主全部炮灰。体现了贝托鲁奇的一贯作风和一贯水平。

憋屈已久的一只腐女跳出来做总结性发言:二十世纪其实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拉拉扯扯暧昧不清的一段琐碎历史!!!!!!

 3 ) 我喜欢这个故事

第一次接触超级长的电影应该是《美国往事》,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毫无拖沓之感。听说赛尔乔·莱翁拍摄它的时候几近倾家荡产,而当电影在美国公映,由于电影公司为了提高换场频率,将原本四小时的电影剪辑压缩为到只剩下两个钟头。惨淡的剪辑致使一部伟大的电影收获了非常惨淡的票房,最终,失败的赛尔乔·莱翁再也没有执导过任何一部电影。 这像极了最近热映的《雨果》中的乔治·梅里耶,都是一代大师,却因为各种原因致使他的作品差点被时光湮没。所幸的是《美国往事》注定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电影,定会越来越受到影迷的喜欢,这和梅里耶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话归正题,1900是我迄今为止看得最长的一部电影,长达五个多小时,我用了一个下午坐在电脑前慢慢看完了第一遍。当然,并不是电影时间足够长就牛逼,但1900让人看完后,却觉得意犹未尽,这才显现出作品的伟大。 我喜欢这个故事。爱情与友情,正义与邪恶,理想与现实,欲望和理性,快乐与痛苦,长达八十年的时间跨越,两个宿命一般的人物,爱恨纠葛让人唏嘘感叹。 五个小时,对于电影来说,似乎非常漫长,但是观影过程过得非常快,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故事骨干清晰。最喜欢的是意大利的乡村美景,色彩柔和温暖动情,美轮美奂。中间也会有少许的情色镜头,导演是拍过《巴黎最后的探戈》,所以那些镜头也毫无违和之感,且很好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也再让我膜拜一下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之一,罗伯特德尼罗,虽然现在你老了,演的都是一些类似于《拜见岳父》这样的爆米花电影,但是无比感谢你年轻时,给我们奉献的那些美妙绝伦的电影。《出租车司机》《教父2》《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美国往事》《盗火线》,当然还有这部《1900》,都是你献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礼物。 想起《一一》里有一句台词:“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 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 很久之前我也写过一首短小的诗歌 如果你给我一张照片 关于你的旅行 清苦,疲倦,却充满激情 我已达到,虽不能亲临 如果你给我一部电影 关于你的爱情 忧伤,磨难,却沉淀在心 我已拥有,虽不能亲近 如果你给我一个故事 关于你的梦想 勇敢,无畏,像只雄鹰 我必惊叹,投射在我的梦境 我的生命短暂无奇 只因有你 才能遇见我所不知的美丽 我的想象原本贫瘠 只因有你 每一簇花开都盛放着意义 嗯,感谢电影带给我们那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的灵魂短暂逃脱这个喧嚣的世界。

 4 ) 竖着是生,横着是死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一个时代结束了。两个同一天出生在二十世纪初命运纠缠不清的老男人终于消停了。

历史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同少年时一样,同样是一个人卧轨,同样是一个人在田间,《一九零零》究竟使世纪发生了什么?导演贝托鲁奇用道德的圣水浸泡人物,怀着强烈的改变人的历史命运的欲望,分别给两个男主角安排了不同的女人。爱成了唤起人物的本质的电影手法。

可是这次卧轨的已经不是那个在大自然中称王称霸的贫穷的农户的孙子奥尔茂,历经多次社会变革他显然改变了他自己的身份,他如今有一个时髦的身份——“无产阶级”,但是他死的方式显然同他农民的祖父一模一样。 时代总是安排不同的人依次成为社会的主角。只有那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孙子阿弗雷德才拥有两次卧轨的机会,一次是因为勇气,这一次是因为爱的枯竭。从一九零零到一九四五,从一九四五到一九七六,甚至到今天,作为主人(资产阶级)他失去什么了吗?没有。

那个法国血统的美女,新潮,脆弱,像是从赛纳河左岸游走到意大利的缪斯,从绘画、诗歌到出行方式,她颠覆着所有旧的世界,就算是伯父的情人,也丝毫不影响阿弗雷德的唇唇欲动。她就像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裹挟着机械、蒸汽机冲击着家族的农庄,一直叉进了阿弗雷德跳动的心里。

爱是无差别的吗?不,只有性是无差别的,是的,阿弗雷德和奥尔茂甚至可以同嫖一个妓女,但他们只能爱上不同的女人,一个是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一个是人类解放的布尔什维克。因为私有产权继承上位阿弗雷德完全是可以俘获美女的芳心的,可是恰恰在婚礼上她骑马飞奔而走,面对表姐的贪婪与监工的残暴,阿弗雷德沉默了——他深知热望的含义,他甚至政变一开始就递给了奥尔茂一把足以自卫的手枪。

他能从农庄一眼望见现代化的城市,他当然知道他的女人就应该是阿达这样的,但是他也爱着意大利,爱着祖父的农庄,牛粪,草堆,葡萄酒,舞会,音乐……他深爱着传统与乡愁,这同时也意味着等级、准则和秩序。 两种爱在那场舞会上激烈的碰撞,在这个乡土的仓库里阿达郑重宣布她失明了,她什么都看不见,好像一切都未曾发生过,时代断裂只因为她以为已经牢牢地抓住了阿弗雷德的心,我美吗,现代发出了质问,一个老头就着木偶的戏谑地迎着挑衅马上使她意识到了自身狂妄。

她应该意识到在阿弗雷德心里的爱与自己的不同,他一次能容忍法西斯,就能次次容忍法西斯,不出所料他的爱就是囚禁,是幻想,是病态。阿弗雷德第二次碰见妓女的那一刻也明白了爱不是陪她一起吸食海洛因,不是被启蒙,不是仰望。他要挽回这段感情,他们重温爱旧梦,但却碰到了又一桩命案,高利贷的原罪恶心着他们,这是一个注定没有后代的阶级。 每一个人都会觉悟,只是时机不同,阿弗雷德终于决定要解雇残暴的监工了,他怀揣着喜悦奔向阿达住的阁楼,他有很多未及开口的话没有说,她走了,战争结束了,革命胜利了,但她——再没有回来……

卧轨是等待的结束,竖着是生,横着是死,横竖就是一生,转眼就是一个世纪,历史与电影都只有一个人物,他叫阿弗雷德,他是主人,这是资产阶级自觉的时代。

 5 ) 1900:印象派的革命史

这张二驱碟存了很久,是从上海慈溪路的小店背回来的,据说,那间小店早已经关门了。
一直不敢看原因,是因为它太长,5个小时,需要欣赏的氛围,需要屏住呼吸的气力。
在解决它的那一刻,兴奋是压抑不住的。
最直接的感受,是导演对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能够以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是中国电影一种无法企及的境界。
你会看到,电影和现实的距离,也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现实的距离,这种距离不离不即,不近又不远,恰到好处。
他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超越,一如印象派对古典主义绘画的超越。影片的笔触深入了人生与现实,但又充满了抽象与想象。
地主的儿子和农民的儿子,即使好到穿一条裤子,但血液与气质以及身份的沟壑永远都无法填平。
他们在无数次地走向相交与理解,但又不得不保持距离。这种距离,不是一般性的阶级不可调合论,不是永远敌我的对立,不是地主阶级每一个毛孔都是沾满鲜血的,尽管你可以看到鲜血,可以看到对立,但对立是一种阐释,它不是空洞而生硬的,是充满诗意的阐释。
紧紧跟随帕索里尼的贝托鲁奇,把帕索里尼将现实戏剧化的能力放置到了最大,而且因为电影技术的进步,它的色彩更加浓厚与鲜明,他沿着帕索里尼提供给他的方法,把每一笔的笔触显现了出来。
尽管无数人都愿意给贝托鲁奇,贴一个性和政治的标签,但必须厘清的是,他的性和政治是怎样一种形式,换一种艺术来考量,犹如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与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区别,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主体,那一种形式和方法,才是打动人,感染人,升化人的。
性和政治,都是两种能够提供表现空间的题材,但题材的驾驭与显现,功力不同,手法不同,就会相去千里。
艺术曼妙之处,正是因为不同的艺术家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理解和想象。
当红旗飘扬在庄园里的时候,饱受中国意识形态教育和电影教育的我们会说:这也是革命?!
的确,这就是革命,而且是跨越了四十多年的革命史。
在这里不是要鄙薄中国电影,其实在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同样的题材,比如上海接收,《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还乡日记》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耕耘共同的题材,只不过,我们这种刚刚形成的能够展现电影的多元思索的火花,被人为地熄灭与统一了而已。
如同爱与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政治与性应该也是电影的永恒主题。
比及前者的抽象,后者更容易具象,也可以分置出更多小范畴与空间,这其实,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这部电影,唯一觉得值得商榷的,是对意大利黑手党有些符码化的处理方式,尽管这种表现非常强烈,甚至强烈得让人恶心,但还是给人一种过度之嫌,或许这是我们确实不了解的缘故。



 6 ) 笔记

结尾一幕似高更的一幅画,忘了名字,谁跟天使角力,几位修女在一旁围观。

历史的车轮如同火车,腐朽的东西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不顾个人意志。在中国,重新演绎一番,大概是《末代皇帝》,结尾也很相似,同样是回到他年幼时影响最大的那件事情上。

开头一段高明,留有悬念,接下来的故事是推翻与揭秘。开头看到妇女们插那对推着自行车,眉眼间相爱的夫妻,情感会偏向于这对夫妻,尤其是拉提斯被插了两下,仍然掉过头呼喊着奔向女人的时候。但故事讲了几个小时后,在看这个场景,则完全推翻了开头的感受,恨不得多插他两下也不为过。这里的对比是结构带出来的,高明啊,应了女人在猪圈里的话,噢人性啊人性,你们看看他多可怜。但只从这人性上来考虑问题,要么是无知,因为简单,谁都想得到,要么是心怀恶意。

导演喜欢在一个场景中找到一条稀释主要事件的路;让悲伤的事情不要只有悲伤,让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有快乐,这种价值观很自然主义,大概也很意大利吧,自然可以崇高,但自然不会简单到任何一个时刻只悲伤或只快乐。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相当于在一个场景中完成情绪的起伏与更替,一般的手法喜欢将一个场景作为一种情绪的高潮,然后句号,过渡由剪辑完成,但贝托鲁奇善于在一个场景内部完成情绪的更替,场景之间产生一种不言说的默契,即便五个小时,也不觉得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情绪是连贯的。他对自然的崇尚也建立在人物行为举止的轻松与非常态上,牛粪,裸体,亲吻,生殖器等等,并不因为影像而设限,影像反而邀请观众一同参与观看,而并不对观众予以任何道德评价与束缚。说到这里,不由想说,贝托鲁奇奔放的想象力,脑袋里转了几种拉提斯杀小孩子的方式,没想到会是这种。

农民爷爷死掉的时候,农民的儿子和农场主的儿子在称赞彼此的生殖力,警察骑着马走在道上,农场主们在收割稻子;另一个例子是农民们在墓地处置拉提斯,拉提斯忠于自己的立场,没有求饶,他冲着农民喊着猪畜生大粪,农民反而笑着围着他转圈圈,两个女人伴随着音乐跳舞,一个女人被枪声吸引,另一个女人则被另一个东西吸引,然后那谁回来了;最后一个例子是那谁杀猪,拿绿伞的疯子过来,将时间过去了很久,他的女儿长大了,日常的农民生活,疯子被放出来,他在精神上取代了爷爷的位置融到一个场景中,他把猪肝脏给了疯子,疯子走的时候,白鸽子飞起来,高明。

农民的拍摄有些纪录片摆拍的感觉,后期挑镜头应该是有意选择一些演员表演中的意外,德尼罗的叔叔发誓再也不来然后怒气冲冲地走向他的汽车时,叔叔脚滑了一下,德尼罗第一次见艾达,上楼梯的时候也是脚滑了一下,但某些地方又是过于戏剧化的。

如今,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做朋友,大概是燃烧里的设置了,通过一个女孩。另一个可以放在一起的故事是幸福的拉扎罗。

 短评

长达5小时15分钟的阶级斗争史诗电影。两个同一天出生的男人,农户与地主,革命者与被革命者。女人与兄弟,人生与革命,性爱与政治…以及各种三点全露(包括德尼罗的JB)。还是典型的贝托鲁奇电影!恍惚好似意大利革命版《美国往事》。剧情过度较生硬。五小时真的不长。电影上映那一年,文革在中国结束

9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革命是会发生的,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一切都改变了,然而一切都还没有改变。吐个槽啊太他妈长了

1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原以为是一个西西里岛黑社会的故事。。还有这片真TM长

17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1.片长315分钟,我的观影新纪录。2.副标题:教父转世农场主。3.两个男人搭上一生的纠缠,与这期间成就的历史却无关。不信你看看他们推搡的样子,一攻和一受,儿戏亦史诗。4.横卧着,竖躺着,老爷死了,阿弗莱德活着。影史最爱结局了。

19分钟前
  • Ocap
  • 力荐

抬头一看是贝爷作品,果断2颗星。5个多小时的阶级斗争屎诗电影尼玛要疯了。

23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卡司居然几乎都是外籍演员,他们不会说意大利语找配音也就算了,连说意大利语拿过小金人的老罗,都成了英语唇语+意大利语配音,看到最后死的心都有了,完全都能用英语的唇形校正字幕了...除了这个大问题之外,对意识形态过浓的历史片还是提不起兴趣

27分钟前
  • RIC
  • 还行

1.彻底臣服于镜头光影和场面调度,牛逼轰轰,这才是大片;2.国家的历史一直都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推进的;3.故事五个小时,沉稳细述,包罗万象,能够欣赏到如此电影,是一种幸事,导演不需要偏向哪个立场,观众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选择。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两个男人一生的羁绊和缠斗,小村庄里的意大利史诗。贝托鲁奇暧昧的政治态度和性爱化的处理使得本片的立场也很奇怪。按贝托鲁奇的说法,共产主义跟法西斯主义本是一体两面,他却把无产阶级拍得面目可憎,而且整个叙述限于碎片化。视听上本片受到杨索和帕索里尼的重大影响,下启安哲。莫里康内+斯特拉罗

3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五个多小时的最初剪辑版,真实的政治、性和暴力依旧很“贝托鲁奇”、很“意大利”,难得的不同于导演的其他电影,长镜头和诗意的史诗片。可以从《豹》《1900》到《灿烂人生》按顺序一起看,差不多就贯穿了整体意大利从独立到现代的历史。

36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实在太好看了。五个半小时仿佛打个响指的工夫,看完才发现老腰都要坐断了。一直觉得贝托鲁奇在政治上有立场却不够坚定,这部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史诗却是他最明确的一部,情同手足的富家少爷和贫农儿子,阶级的鸿沟是个人情感无法填平的。法西斯诞生于地主阶级的恶霸统治,这个角度鲜有得见

3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的这个揪心啊。。。贝托鲁奇就是懂得怎么不露声色的惨烈

4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历史翻过,宗教分子来过,地主来过,共产主义者来过,法西斯来过。墙头的旗帜在变,历史在推进,千千万万的大众既是书写者,也是随波逐流者。只有这片土地,从来没有改变。

46分钟前
  • 浴神
  • 力荐

杰作!!贝托鲁奇5小时的匠心史诗,惊心动魄,用情至深,像一幅浩瀚翔实的人文画卷,展开每一个镜头都凿进了历史,发出每一声呼喊都融进了人性,凝结巨大的甚至带有压迫感的戏剧张力,从开片到落幕无时无刻不紧抓着观众的内心——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偏远毋宁说传统到有点原始的小镇农场,却映射了一战二战期间的国家近代化进程,善恶与伦理的冲突、蒙昧与觉醒的斗争散发着无与伦比的人性光辉,而邪不压正的结局在表象疯狂之后仍然归于茫然,留下意味深长的暗示也更增添了电影的闪耀——以及,所有出镜的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的倾心付出都堪称伟大!在此起立鼓掌并向所有创作人员致以最热泪盈眶的敬意!!// PS. 〈灿烂人生〉完美承接本片,共同书写了意大利整个20世纪云波诡谲又璀璨多彩的厚重百年。

49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贫农的斗争方式就是亲自用双手接住马粪,再亲自糊农场主一脸,脏了你也脏了我。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奴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贝托鲁奇对作战路线作战方式都毫不在意,他着迷的是人与人之间脆弱而复杂的关系,是不论身处何种阶级都无法摆脱的罪孽,是飞蛾扑火走火入魔的爱恨情仇,是动荡时代飘零人生的因果循环。

5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五个小时,两个男人,三点全露,一段扯上阶级斗争政治主题共同成长久别重逢羁绊纠缠相爱相杀的爱恨情仇,德尼罗和德帕迪约,一辈子的基友。

5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五个多钟重温以阶级斗争为纲精神,觉得够糟心的。好在Burt Lancster说了句实在话,最大的诅咒莫过于不能做爱,想明白这个道理,鸭就上吊死了,实在很帅。

5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从1900到1945,两个男生的前半生,一辈子的相爱相杀。电影尺度大得惊人,有虐猫杀猪摔孩子等恐怖镜头,需要格外注意。5个小时过得像梦一样,不怎么美国往事倒更像意大利版的日瓦戈医生。另外火车出现的镜头虽然寥寥,但每次都极富寓意:不但钻火车首尾照应,坐火车离开的转场镜头,也堪称神来之笔。就在转瞬之间,火车上归来的已经是从一战战场上回家的意大利青年士兵了。

5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豹+美往+尤凝视+灿烂人生。青蛙,上吊,谎嘱,包皮,半薪,割耳,工贼,马刀,野鸭,木棍,十军,癫痫,油画,学校,盲舞,着火,处女,病毒,白粉,爸死,书房,白马,杀童,宰猪,洗礼,逮捕,酒馆,妓女,破门,马粪,抄家,雨屠,猪圈,审判,收枪,卧轨。

1小时前
  • 小哒1
  • 力荐

意大利小乡村折射出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和阶级斗争,两个男人一辈子的友谊与羁绊,虽曾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却在饱经风霜后回归生死相依。贝托鲁奇唯美考究的摄影和诗意化的摇镜头、沉稳而大气的叙事、莫里康内的配乐、德尼罗与德帕迪约的表演,都使这部长达315分钟的沧桑史诗足够引人入胜。(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315分钟,贝托鲁奇以两个身处不同阶级男人一世的交情,来阐述上世纪意大利历史进程中某个重要的核心变革;无产者的狂热/上流社会的浮华/法西斯的冷酷,都如最后那一面宽大鲜艳的红色旗帜深深的烙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几处:青蛙项链/卧轨试胆/割耳抗争/三人造爱/猥亵幼童。

1小时前
  • 糖罐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