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之名

HD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皮特·波斯尔思韦特,约翰·林奇,马克·谢泼德,比蒂·埃德尼,艾玛·汤普森,安东尼·布罗菲,弗朗基·麦卡弗蒂,莫琳·麦克布赖德,唐·贝克,科林·雷德格瑞夫,杰拉德·迈克索利,弗兰克·哈珀,杰米·哈里斯,汤姆·威尔金森,凯莉·麦基芙妮,艾莉森·克罗斯比,菲利普·金,奈·赫伦,保罗·沃利纳,朱利安·沃尔什,斯图尔特·沃尔芬登,乔·康纳,卡伦·卡莱尔,谢默斯·莫兰,比利·伯恩,萨弗蓉·布罗斯

类型:电影地区: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因父之名 剧照 NO.1因父之名 剧照 NO.2因父之名 剧照 NO.3因父之名 剧照 NO.4因父之名 剧照 NO.5因父之名 剧照 NO.6因父之名 剧照 NO.13因父之名 剧照 NO.14因父之名 剧照 NO.15因父之名 剧照 NO.16因父之名 剧照 NO.17因父之名 剧照 NO.18因父之名 剧照 NO.19因父之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因父之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盖瑞(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生活于当年战火纷飞的北爱尔兰,那时北爱共和军正致力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年轻的盖瑞整日无所事事,偷鸡摸狗,无意间得罪了北爱共和军。  无奈之下,其父(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Pete Postlethwaite 饰)只能送他到英国闯天下。孰料,刚到英国的盖瑞就被当地心急立功的警察诬蔑为北爱共和军的恐怖分子,还连累了在英国的姑妈一家一同被当作恐怖分子关进了监狱。  其父四处陈情,最后也被关进了监禁。父子俩在监狱受尽苦头。直到多年之后,一位英国的女律师才开始从头调查这件极其荒谬的冤案。这件冤案最后能否得以平反,父子能否重见生天?幸存者1937破雾最后的警察电影版豪斯医生第二季鳄鱼变更好的世界决不低头2004我杀的那位丝绸之路2021厉害了我的车中国兵王伦敦黑沼化学课贴身兄弟(原声版)怒江之战铁拳老爸奇迹赛季恐龙之爱电影版圣诞树2迟到的情书美少女的谎言:完美主义僵尸大屠杀你知道的魔鬼恋慕大江东去19542013我爱HK恭喜发财魔法学院之六大令牌山门致命直播:生存新闻编辑室 第三季多莉·巴顿的七彩圣诞 爱之圣环赚它一千万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食尸人1982网红边境战士完美嫁衣绝境逃脱西部人1958穆桂英大战洪州8号警报我分享了老公动物总动员光明守护者

 长篇影评

 1 ) 可以以暴制暴吗?

看《因父之名》是冲着北爱尔兰题材而来,看后才知道,北爱问题只是个背景,影片的复杂意蕴和丰富的主题层次都与北爱关系不大。有的人会为影片里的父子深情感动,有的人会对司法的黑暗深有感触:未经审判就可以将嫌犯羁押7天(想想严打)、刑讯逼供、真凶落网后公安机关仍试图掩盖冤案(想想佘祥林、聂树斌)…… 此外,影片还探讨了一个有深度的话题: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是否可以以暴制暴?故事的主人公——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的盖瑞被无辜卷入了伦敦基尔福酒吧爆炸案,此次爆炸死了7个人,伤了几十人。爆炸系爱尔兰共和军(IRA)所为,在当时(上世纪70年代),共和军经常搞无预警爆炸行动,主要针对军事目标,但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今天看来,这无疑是恐怖活动。 盖瑞不是共和军成员,但他却在狱中遇到了真正的共和军——乔,他也是基尔福酒吧爆炸案的真凶,而且基尔福酒吧爆炸案只是乔一长串“成绩单”中的一项。乔个头不高,目光深邃,外表沉静,气场强大,一看就是“魅力男”。执拗和强势往往是构成魅力的重要元素。执拗和强势不属于平庸、平常的人,却可以属于邪恶的人,这大概是为什么许多邪恶的人会拥有众多粉丝,因为他们的确具有魅惑力。 “魅力男”魅力举动A:牢头狱霸和他的拥戴者们在聚餐,监狱菜鸟和弱势的爱尔兰人(比如盖瑞和他的父亲)只能绕道而行。乔从容自若地走到聚餐的餐桌前坐下吃饭。一个人挑衅地将面包扔到乔身上,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打得鼻血长流。 “魅力男”魅力举动B:乔带着盖瑞来到监狱的洗衣房,那里也聚集着牢头狱霸和他的拥戴者,大概洗衣房的工作很不错,被牢头狱霸霸占了。乔:“如果我再听说盖瑞,或者其他爱尔兰人被你们欺负,我就不客气了。”牢头狱霸:“怎么不客气?”乔:“我会炸毁××街52号,包括你的家小。”牢头狱霸:“你想威胁我?”乔:“我不威胁人,我只执行命令。”强盗遇到贼爷爷,牢头狱霸只好屈服了。 以上两举动确实有魅力,很有点锄强扶弱的意思,让痞子青年盖瑞佩服得五体投地。盖瑞对父亲说:“至少乔比你勇敢,他敢于挺身而出。你还记得你有次骑自行车带我爬山坡,你怎么也爬不上去,只好叫我下来吗?知道你为什么爬不上去吗?因为你在油漆厂工作,那里的工作环境把你的身体给毁了。你为什么要在油漆厂工作?因为天主教徒(爱尔兰人多为天主教徒)他妈的只能找这种工作。你一辈子都在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但你从不敢挺身而出!”乔的“挺身而出”就是以暴制暴。用更强的暴力制服暴力者固然很有快感,成就感,甚至正义感,但一旦习惯使用暴力,自己也就很容易演变为暴力者,用暴力对付无辜者,和不那么死有余辜的人。说到底,死有余辜的标准由谁定?如果是自己,那是可怕的,因为本恶的人性会被暴力和无约束诱发,所以应该尊重法律,哪怕它有缺陷,但它是许多人理性的结晶。 相比于盖瑞对乔的崇拜,盖瑞的父亲却从一开始就不认同乔。第一次见面时,乔礼貌地说:“很抱歉连累了你们。”盖瑞的父亲说:“你用不着对我们抱歉,你应该对那些被你炸死的人道歉。”“那是一个军人酒吧。”“那又有什么区别?他们是无辜者,是上帝的儿女。”不能伤害无辜者,这就是盖瑞父亲的原则,这也是检验暴力是否得当的原则(不过即使行使暴力的人心怀这个原则,也难免在暴力行动中“擦枪走火”,因此有人绝对反对使用暴力)。这一刻,我觉得这个平凡的、拘谨的父亲,形象高大了,比“魅力男”高大。不能伤害无辜者,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却会被有些人遗忘,乔正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魅力男”邪恶举动A:基尔福酒吧爆炸案、××爆炸案、××爆炸案…… “魅力男”邪恶举动B:某狱警和乔鼻子不对眼睛(狱警和时不时闹事的囚犯的关系,只能是鼻子不对眼睛),但这位狱警和盖瑞的父亲,相处还不错,偶尔还能闲聊。这大概说明,该狱警虽然缺乏足够的正义感(对牢头狱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不乏基本的善意。在一次给囚犯放电影的活动时(放的居然是《教父》,太人性化了),那位狱警站在门口守卫。乔安排其他囚犯制造混乱,混乱中,乔用火机点燃了狱警的身体,在众人目睹下,狱警被烧得血肉模糊。盖瑞被这一幕深深刺激了,他对着乔喊:“连我这个被神遗弃的人,也还是头一回看到生命如何被毁灭!”乔依然不动声色,目光深邃。此时的“魅力男”已像魔鬼的化身。 尊重生命,是基本的人伦,越过了这个界,只会越魅力越可怕。

其他评论:

评《金粉世家》://movie.douban.com/review/13368255/

评 93版《倚天屠龙记》://movie.douban.com/review/4925114/

评《秋日奏鸣曲》://movie.douban.com/review/1051780/

评《闻香识女人》://movie.douban.com/review/1051777/

评《追风筝的人》://book.douban.com/review/1071644/

评《居里夫人传》://book.douban.com/review/1129210/

评《偷穿高跟鞋》://movie.douban.com/review/1257128/

评《社交网络》://movie.douban.com/review/4570920/

 2 ) 观电影《因父之名》后的几点反思

电影《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后的几点反思

   这是英国当代历史上,最为可耻一出司法丑剧,重重黑幕之下遮掩着掩盖着所谓民主制度下的虚伪和对人性的压榨。一个浪荡的爱尔兰穷小子,蒙冤入狱,在英格兰的铁窗下一呆就是十五年,和他一起获罪的还有他的父亲,一位安分守己的老人,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他的儿子,他也自愿走进监狱,即便到了临终前,还在为洗刷儿子的冤案而操劳着。

   本片虽然与大家熟知的《肖什克的救赎》题材相近,但由于《因父之名》由真实的历史事实改编而来,且与轰轰烈烈的北爱独立运动密切相关,因而更具历史感和震慑力。

   这部片获1994年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西方人眼中,它所揭露的黑幕无疑是令人震惊的,结合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驻伊、阿富汗美军虐囚事件、黑狱事件以及美国国内的窃听事件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这部片中所揭露的强力部门对人权的野蛮践踏着实令人深思。

   而在中国人眼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首先,是北爱的独立运动,影片的开头便是爱尔兰动荡的街头,骚乱的人群与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激烈的对峙着。闹独立,这是一个令中国人非常敏感的字眼儿,几乎是全民对此保持着血脉偾张德状态,反独和抗日的言论一样,充斥着网络各个论坛之上,游行示威等也都有过发生。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言行上的不慎,很容易将他推向人民公敌的位置,在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的情况下,司法的独立与公正,人权的保障都显得有些弱不禁风。社会舆论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当舆论可以决定人生死的时候,悲剧便要发生了。

   电影中的英国司法制度纵然黑暗,可无论怎样,受害者也始终坚持按照司法程序,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我们的民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里面有没有人”,有没有所谓的“青天大老爷”替自己说话。实际情况也往往是这样的案例,行政部门、强力机构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侵害了老百姓的某种权益,后者告官无门,要么吃哑巴亏,要么捅到媒体,被曝光后引起某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妥善处理。这样的步骤极不正常但却早已被习以为常。

   我们平静地窝在家中的沙发坑里,看着新闻,对美国的政坛、欧洲政坛、台湾政坛等上演的各种闹剧指指点点之后,有没有想过站在人家的角度上看咱们自家的院子是什么的样子?百姓的言论真的得到了表述了?司法的公正真正得到执行了么?行政和立法真正做到分离了么?我的政府官员真正被监督了么?舆论的导向真的全都代表着正义么?无钱无势的人们的权益真的被维护了么?

   《因父之名》是西方对自身司法体制的一次自省,也是我们审视自身的一面镜子。


   

 3 ) 《因父之名》——及电影后面的故事

英国电影《因父之名》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年后重睹,法庭辩论一幕,仍不禁热血沸腾。
 
这个案子被称为英国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幕。从1974年爱尔兰四青年(著名的“Guildford Four”)被捕并作为替罪羊判罪到1989年无罪释放,时隔十五年。2005年2月9日布莱尔首相向受害家庭正式道歉,又在十六年之后。
 
黑暗的背后必有黑手。《因父之名》中警方延时拘压,刑讯逼供,编造伪证,隐藏不利证据;甚至当真凶坦白后仍坚持不还人清白。法官更表现出极端的仇恨,只恨不能以叛国罪将他们施以绞刑。人性之恶不足以解释一切,人类发明的制度显示了它的漏洞,给黑手以可乘之机。即使是在近代理性发源地英国。
 
人性之恶,我们向来不逊色于英国人,而制度,所谓“法网恢恢”,网岂能没有漏洞。前有林昭张志新,今有湖北佘祥林,山西聂树斌。佘祥林在杀妻案入狱十一年后有幸等到妻子偶然归来,冤案不攻自破;聂树斌则在被枪毙十年后真凶归案才得以洗刷罪名。中国的黑手,如果不比英国的更黑,实在是并无二致。
 
假借正义之名,乃黑手惯用手法。七十年代的英国政府通过反恐怖主义法案,电影中的“Guildford Four”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做成替罪羊的。今天的美国人重新拾起这套英国的老把戏,却愈加无赖。与美国的《爱国法案》相比,我们只好夸英国人理性了;更不要说美国政府公开支持虐待囚犯,无限期拘留了;关塔纳摩海滩,CIA的黑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其遭遇却是可怕的,丧失青春的伤痛将伴随他们终生。电影故事的主人公们在十五年后一无所有,正如帮他们重获自由的Gareth Pierce所言,“他们出来以后没有钱,没有人帮助。由于缺乏信用,他们甚至开银行户头都有困难,更别说购房贷款了。他们没有归属。”更可悲的是,剑桥犯罪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学家诊断,包括主人公Gerry Conlon在内的许多受害者都多少遭受了不可逆转的脑部及精神损伤,这直接伤害到他们与旁人正常相处与生活。
 
这样的遭遇最终换来的是五十万英磅的国家补偿。这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却没有选择。
 
《因父之名》中的女律师Gareth Pierce是个执着勇敢又十分细心的人权维护者。若不是她及同行们的不懈努力,受害者或许永无见天之日。“Guildford Four”一案扬名之后,她办一个案子,人们的目光便紧随其后。如今她的视线已经盯上了关塔纳摩海滩,那个美国人无限期关押外国囚犯的地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占着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国度,谁在维护他们的权益?

 4 ) 我看《以父之名》——一个法律人的凌乱表述

首先破题,谈点与法律关系不大的问题。以父之名,“父”在我的眼里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父亲。电影里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有足够深。刚开始因为儿子被共和军误会而匆匆赶去营救,手举白手绢从警察一边颤巍巍有些哆嗦地走到另一边,为的是营救他那不成器的儿子,我看到的是亲情。而当他得知儿子偷窃,他甚至都不愿意理睬他的儿子,我看到这是一个正直的父亲。而在被警方逮捕之后,从拘留、审讯一直到法庭判刑的过程中,他都是最镇定最临危不乱的,身处同样的险境但他还在鼓励着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坚强。而当他被判入狱,在狱中受尽欺凌却不愿跟共和军合作,依然坚信自己会被平反。他做事一直都有自己的原则,面临困境也不妥协,这是操持。而当他最后终于衰老,面对死亡而害怕,流露出最真实的人之常情时,我不由得对这位父亲油然而生一种崇敬。“父”的第二层意思是上帝,至少我这样认为。普通法系国家从中世纪的漫长教会神权统治下发展过来,其人民的法律信仰与其说是对法律,倒不如说是对上帝的信仰与期待。所以,当父亲被判入狱后,受到法律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你可以看到他仍然很虔诚地在祈祷。他相信上帝会睁开眼睛,所以他仍然走了常态的上诉路径而不是跟随激进分子的步伐。我没有资格说哪条道路更有效,甚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可能会认为后者更为有效(毕竟中国近代史就民众而言更大意义上是一部抗争史),但是我想说,在受到如此不公待遇之后仍然对于法律(或言上帝,因为我认为是上帝赋予了法律神圣性)有如此信服与坚持,这才是一个法治传统根深蒂固的表现。法治传统不在有多漫长的历史,而在于人们面临绝境是采取何种方式救赎自我。法治在于人心。
好了,下面要说的是无聊的话题。
一、人权。从启蒙思想家们提出“天赋人权”的时代起,如果有人统计每个时代最常被提及的字眼,我敢说,人权必然高居前列,即便中间我们经历了太多战争目睹了太多对人权的践踏。但是,我同时也想说,人权从它诞生那天起,注定了它只是社会科学家们思想激荡的玩物、社会活动家们忽悠民众的幌子。不管是“天赋人权”还是“以人为本”,美好憧憬下的现实是人权被蔑视被践踏的现实。即使是常态的宪法秩序下,基本人权也时不时地遭到手握强权者的蔑视(当然他们蔑视的不止人权)。因此,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动乱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呼吁人权是多么自欺欺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当生存受到威胁时,谈论人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是“涸辙之鲋”的道理,不消细说。所以,别拿人权太当回事,知道有这么个口号也就可以了。
二、群众。群众的眼睛从来不是雪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冤案在群情激昂中发生了。佘祥林案是个例子,不用再作列举。当然,有人会把这归结为我国法制不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这个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再发达的国家都会发生同样的冤案。所以,我觉得群众都是瞎子,历史或者说时间才会彰显真相。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跟群众有关的民主制。自从苏格拉底自鸩之后,民主一直备受争议。这是一直讨论的民主的暴政问题,不想多提。所以,我相信那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也一样。还要说一句,我们同样不可以因噎废食,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的巨轮还是呼啦啦一直向前转着。
三、律师。律师是中性的,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他可以代言正义,也可以为见不得光的阴暗面代言。不要去质疑律师这个行业。我们要唾弃的是某个群体卑微的可鄙的灵魂。但是,你能肯定自己一定会如何一定不会如何吗?我是不敢的。
四、警察。行政权是个强大的东西。而当行政权赋予了手握大棒的警察的时候,它显得格外狰狞。而这个时候,处在它对立面的私权利往往是手无寸铁无法与之相抗的。私权利也很强大,可惜他没有大棒棒。保护私权利的宪法据说是最强大的,可惜它好像也没有大棒的。最好有根链子锁着那些握着大棒的手,不过好像那根链子的另一头是在行政机关自己手里的。说白了,管它合不合法先关你个十年八年的你爱上诉上诉去吧。先想清楚自己有几个十年八年,这叫三思而后行。所以,出头椽子不是人人都当得的。
那么,我看完了这个电影,觉得自己很绝望很弱小很微不足道。

 5 ) 真相无力还原——[因父之名]

  父亲:你碰了那些迷幻药?……他们迟早会要了你的命!
  儿子:好吧。在你的有生之年我发誓不会再碰它们。你高兴了吧。
  父亲:不高兴。无论我是死是活你都不能碰它们。
  儿子:好吧,我答应你不会让你在墓地里不安。
  
   因父之名。让人沉重得几乎无从抬手书写什么的字眼。抛开这部电影不说,父亲在每个人的概念里应该都是不同的意义,但却都有着相同的定义。那是对我们严格而慈爱的要求,对我们内敛却周到的关怀,对我们似远而实近的引领。父亲,这个每次让我想起来偶尔感到厌烦更多的却是感动的词。
   就像电影里的父亲。在儿子第一次赢得了他的足球赛下场后第一句问的却是:你有没有犯规。他送儿子离开贝城,跟随儿子蹲监狱,反复为儿子上诉,直至他离开人世。我一直不太明白这部电影会取这样一个名字的原因,直到最后,儿子出狱,在众人的簇拥下挥拳高呼:我必将提出上诉。以父亲的名义。而我坐在屏幕前,几乎落泪。
   这对父子以在中国人眼中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方式交往与沟通。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字,在冲动时大声而尖刻的责骂父亲,可他们又深深相爱。我想这里的父亲始终是得不到儿子的理解的,直到有一天,儿子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同胞怎样报复了监狱长。他终于懂得了父亲从前所有的严格与仁慈,所有坚定的悲悯。
   同样都是被误判而关进监狱,[肖申克的救赎]描写的是安迪对于希望的坚定,所以带给我们温暖;而[因父之名]让我看到的却是社会的不公,种族的歧视,人性的悲哀。它让我感受到比[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愤怒、伤感与无可奈何。虽然最终他们得到了女王的特赦,但他们已经失去了15年。整整15年啊,最美好的年华全部消耗在狱中,并且他们已不可能像安迪那样可以在出狱后有那么美好的结局。虽然电影止于此,却让人萌发更深的思考:那么以后呢?儿子会怎样以父亲的名义去上诉?他是否能够赢得胜利?导演在最后的字幕里让我看到,只有那位面目可憎同样虽然拥有家庭却丝毫不懂得怜悯异族人民的典狱长受到惩罚,其他任何参与的警察都没有任何的处分。
   说到底,这些人全是政治的牺牲品。和劳伦斯,和巴顿,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些战争的统率者们还有过风光的经历,而他们充其量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苟活。他们的卑微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他们代为牺牲的最好理由。不是吗?他们被污蔑、被指责、被隐瞒有利的证据、被关进监狱,因为他们渺小,不会有多少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而小人物最终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因为他们被耗费了15年,他们的痛苦被拿来当作利用的工具。
   人成全了政治而政治毁了人。我始终在想,政治不过是件死的东西,却何以能够玩转人类?说到底,因为操控政治的,还是人类。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把一切表面上看起来不用流血斗争实则是更为残酷的背后战争堂而皇之的扣上了“政治”的美名。因为能够玩弄人类的,最初和最终都只有人类自己而已。
   在这部电影背后,我深深的叹息。它还是给了观众一个好的结局。其实现实远不是这么美好的。就像女律师站在法庭上陈述时说的那样,他们有这样的遭遇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爱尔兰的血统。这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而既然都是作为人类,都是作为上帝的子民,爱尔兰或者英格兰又有什么区别呢?可电影终于还是打住,我想它没有办法承受这个太过深刻与沉痛的话题。又何止英国呢?这个世界每天里有多少个角落在发生这样的事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心去关心与沉痛呢?

 6 ) 《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含冤记【第4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in-name-of-father44.html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本片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完整讲述了“基尔福四人案(Guildford Four)”。男主角是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个混混,因为四处偷窃,爱尔兰共和军要惩罚他。为此,父亲将男主角送去了伦敦。在途中,男主角遇见老同学,两人来到伦敦后就投奔了男主角的老乡,并当起了嬉皮士。几天后,两人与屋内人发生争执,只好露宿街头。那一夜,男主角捡到一个妓女的钱包,他用钱包中的钥匙将妓女家的钱偷走,两人大肆挥霍一番。此时,伦敦的基尔福酒吧遭到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袭击。男主角很快回到贝尔法斯特,向家人炫耀自己的成就,大家都很高兴。几天后,英国警察将男主角、他的同学以及同乡四人都抓了起来,并进行严刑逼供。英国警察让他们承认自己是爱尔兰共和军,并炸毁了基尔福酒吧。几天后,四人都屈打成招。父亲为了救儿子,来到伦敦的亲戚家,很快英国警察就将父亲以及亲戚全家人都抓了起来,并认为他们是幕后的炸弹制作者与运输者。审判很快结束,所有人都被判为有罪,男主角与父亲被关在了一起。在狱中,男主角与父亲因为是恐怖分子,犯人们都厌恶两人。一段时间后,真正的爆炸案凶手被抓了进来,他向英国警察和父子俩承认了爆炸案是自己所为。随后,在真凶的帮助下,男主角在监狱内获得了地位。一段时间后,真凶因为谋害狱长,被送去了另一个监狱,也让男主角看清了现实。同时,父亲的身体在男主角参与的几次闹事中每况愈下。此时,一个女律师想要帮助他们,男主角就用录音机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男主角父亲很快去世,同时英国、爱尔兰都有人为他们翻案游行,这坚定了男主角翻案的信念。上庭前一天,女律师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警察隐藏的证据。于是,女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了这个证据。这引起人们的骚动,“基尔福四人案”的所有人都被取消指控。男主角昂首得从法庭正门走出,与律师、欢呼的人群相拥。

本片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片中人物都是真人真事,所以使得这部电影观赏性非常高。谁不想知道男主角的遭遇?谁不想知道冤案有没有昭雪?因此,这部时长133分钟的电影,我是一气呵成,一口气看完,而且还感觉意犹未尽。电影结构完整,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塑造分明,而且通过剧情的前面铺垫,使得影片结尾的欢喜大结局让人颇为感动。这些都电影紧紧抓住观众们的法宝。总之,本片具有的这些,使它也有一部好电影最基本的素质——好看。

电影重点是影片片名所揭示的父子情,因为男主角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父之名”。因此父子关系是本片重点,这些通过影片都可以看到。一句话概括:本片对父亲的塑造非常全面。此外,电影还描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使得男主角有了成长。比如,男主角最开始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但在父亲不懈坚持下,男主角终于看清了是与非、对与错。还有,电影对父子交流采用了比较含蓄的方式,诸如儿时的回忆、往事中的趣事等等。总之,男主角父亲虽然是一个外在比较软弱的人,但是他用内心的坚强改变了男主角,让观众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父爱”。大概,世间的父爱都是如此吧。

除了父子情之外,电影还表现了英国政府的黑暗与无情,这也是影片着重展现的一点。看着片中英国警察们的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看着英国法庭的冠冕堂皇,就可以真实的看到人性之恶。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但它还是让我对英国的印象打了折扣。原来英国并不比美国强多少。

以上就是电影的优点与主题。编导通过电影故事反映了男主角众人们的顽强不屈以及心理的转变,并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同时还揭露了英国警察、司法机构的黑暗。这样的主题看起来虽然很教条,但影片却非常好看,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之所以“好”的地方。

额外说一句,如果女律师没有看到那个档案,男主角们岂不是还要在狱中度过?这也太巧合了。男主角他们运气不算太坏嘛。

电影拍摄方面没有太风格化的东西,毕竟这不是艺术电影。不过,电影音乐值得一提,尤其是电影开始前人群的仓皇逃窜配合着摇滚乐,使得电影别有一番味道。通过这个场景就知道,编导想用摇滚乐的叛逆来表现男主角们的特立独行。此外,听着入耳且富有节奏的影片音乐,可见爱尔兰音乐人才倍出啊!

演员表演非常出色。男主角Daniel Day Lewis的演技不用说了,一种“神经质”式的表演方法,看起来很真实。父亲扮演者Pete Postlethwaite是一个脸熟的人,曾出现在很多影视剧中,是个大绿叶,只可惜他在2011年去世了。Emma Thompson在本片中属于打酱油的,基本没有戏份,但最后的法庭争论却很真实,竟然都“脸红脖子粗”了!其他人戏份不多,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且能给人震撼的电影,除了歌颂基尔福四人案中的坚强的人们,也让观众们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当然也看到了英国政府的黑暗与麻木不仁。因此,本片获得金熊奖实至名归。

序列:0840

In.the.Name.of.the.Father.1993.720p.HDTV.x264-DON

2012-06-14

 短评

资料馆2014.5.24.7pm 被命名为恐怖主义的民族独立革命/战争,在当代的三种路线(嬉皮乌托邦的逃避、纵火的暴力、制度内解决),选择性表述后被转化为一个司法问题,以一个父子情感弥合(道德理念继承)的叙事呈现。较成功的把敏感政治问题商业化。三星四星间。

4分钟前
  • xīn
  • 还行

何处都有黑暗,希望有一点中国电影可以拍政治题材

5分钟前
  • 红色的狐狸
  • 力荐

在1993年的《因父之名》里,我看到了未来影像的影子:有1994年美国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狱友联盟;有2006年印度制作的《芭萨提的颜色》里的放荡不羁青年却被政府无情的陷害,有2013年韩国上映的《辩护人》里的为屈打成招的无辜者申冤终获胜利的场面,……父亲惨死、盖瑞平反后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1、作为儿子,永远不能让父亲为你蒙耻;2、有天你做了父亲,永远要保护自己的儿子。片中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监狱墙上贴满了Sex Pistols的海报,Gerry是个有血有肉的爱尔兰嬉皮男青年

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一看父子的我肯定掉眼泪

10分钟前
  • 艾芙琳
  • 力荐

In the name of father! 经典的电影!伟大的父爱!可恶的英格兰政府!我泣不成声……正义需要勇敢执着的人伸张!

11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动乱年代下的父子情同样温情,剧情冲突很足。

13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当我们无限制脱轨后落入深渊时,已然还是被自己无数次挣脱的父母,在悬崖边上拉住我们。

15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没有想象中感人,不过你如果恰巧也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血色将至,那么就会明白Daniel Day-Lewis的演技有多强大了。Emma Thompson也很强大。

18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父子部分拍得尚且合格,但不算出彩。而司法部分则实在难以感染我等见怪不怪的天朝人...

19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还行

好看 最让我难受的是父子情 艾玛汤普森代表的勇敢善良的知识分子阶级 父亲的被欺压软弱善良的阶级 主人公那一代的血性与自我调侃 交织在一起彼此救助 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不矫情 这种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却不知道

22分钟前
  • 哭侠
  • 推荐

得知艾被取保候审时,我恰巧在看这部电影。盖瑞蒙冤入狱十五年,重获自由后,他说:我是清白的人,我因莫名之罪被囚十五年,我看着父亲冤死在英国监狱,政府仍然说他有罪,我要告诉他们,除非我父亲平反,所有蒙冤的人平反,有罪的人受制裁,否则我要斗争到底,因父之名,因真理之名。

26分钟前
  • 青陌
  • 推荐

即使动荡不安,可是父亲的爱却很安稳

29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直到多年之后,一位英国的女律师才开始从头调查这件极其荒谬的冤案。这件冤案最后能否得以平反,父子能否重见生天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历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DDL的演技此片中并不突出,Emma则着实厉害。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除了感人的父子情.那个女律师更不能被我们所遗忘.在一切有冤假的地方.我们要战斗.

38分钟前
  • Ex
  • 力荐

好歹英国人民还能上街游行示威...

40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政治与亲情,一个男人的成长

4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導演對於情節和線條顯然有極強的駕馭能力。他十分有技巧地把英愛衝突的背景、警方的黑暗腐敗、獄方的慘絕人性,和主人公的經歷際遇編織在一起,清楚地展現了這樣的背景,如何影響了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如何影響了一對普通父子的情感心路。但是,導演也在另一層面上,對於人性,揭示給我們更深層的思考。

49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