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

已完结

主演:程贺南,裴宜理,马勇,吴宝璋,余斌,杨苡,刘缘子,张道一,潘际銮,李红英,闻黎明,杨振宁,闻立雕,郑晏,伯乐波斯,艾伦·麦克法兰,吴庆宝,吴大猷,唐绍明,王汉斌,余丹,巫宁坤,郑哲敏,王希季,李忠,关英,罗振诜,郑敏,彭珮云,孙亮,方堃,查平,戴景贤,龙绳德,和丽琨,李少龙,谢本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西南联大 剧照 NO.1西南联大 剧照 NO.2西南联大 剧照 NO.3西南联大 剧照 NO.4西南联大 剧照 NO.5西南联大 剧照 NO.6西南联大 剧照 NO.13西南联大 剧照 NO.14西南联大 剧照 NO.15西南联大 剧照 NO.16西南联大 剧照 NO.17西南联大 剧照 NO.18西南联大 剧照 NO.19西南联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西南联大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由徐蓓导演,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新影集团联合出品,一共5集,每集52分钟,分别为《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当晚展映了第一集《八音合奏》以及第五集《嘉荫长留》,讲述了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建,“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故事,展现和解读这所大学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时空转校生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美国派9100小时游戏连打挑战永恒的记忆母亲2022抵达星辰合宿24号房新娘未满Escape完结篇绝世宝贝 (粤语版)虎·破——电影《八佰》制作纪录007之诺博士英语昨日的美食2020新年特别篇诈欺游戏繁花鬼屋欢乐送第一季拥抱波浪功夫阿宝:天下无拐浮城大亨绝代双骄1992(粤语版)13骇人游戏好汉两个半 第二季王妃总是要和离狐狸的故事1937沉睡花园(卫视版)野鸭变凤凰 第二季克林顿鬼道无医可靠中南海保镖粤语突围黑蝴蝶2017女人不再沉默我们的餐桌~我们的假日~恶魔在人间 第一季初恋的恶魔天涯客埼玉的牛郎高中女生第六感(2003)圣诞倒计时良心黄昏监察局长

 长篇影评

 1 ) 大师如何诞生

在那个物质匮乏、硝烟弥漫的年代,在边陲云南这样的地方,聚集了沈从文、闻一多、冯友兰、吴大猷、朱自清、陈寅恪、华罗庚、费孝通等等时代大师,在短短八年多办学时间里,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许渊冲、邓稼先、汪曾祺等等影响了中国科学文明发展进程的大人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西南联大无论从办学经验、管理模式、硬件设施等和如今高等院校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却能有如此成就,怎能不令人自豪,怎么能不让人为如今的学术生态感到痛心?

我最大的感受一是“纯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纯粹地做学问,纯粹地享受求知的快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去学习去做研究并不会带来诱人的利益,尤其是西南联大那个偏远又恶劣的环境,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筛选,筛掉了那些把求知作为获取利益财富手段的人,留下了真正做学问的人,把求知作为目的的人。而这种内心的动力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叠加上这些人本身的天赋,自然会成为领域的佼佼者。

而现在学术之路充满了弄权敛财,充满了黑幕钱潜规则,利益诱惑面前又能容得下几张耐得住寂寞的书桌?现在社会里并不缺乏纯粹的人,也不缺乏有天赋的人,而二者兼具的人少,而兼具二者又能不被追名逐利的劣币驱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二是“信念”。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年代会激发人们心底的爱国情怀,激发人性之善,在那种带着悲壮热血的氛围里,个人的得失会让位于国家的兴亡,这种信念带来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会给人道德上极大的满足和精神上极大的振奋,由此激发的能量也是远远超过和平年代人们所能够企及的。

“爱国”、“抗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根植于心中的信念,那是特殊时期独有的情感连结。现在的焦虑内卷是我们面临的时代特点,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国家民族这种宏大的叙事会被消解,甚至现在大家开始怀疑婚姻的必要,连小家都顾不了,个人能好好活着已经很难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过去那种信念实在是过于奢侈了。

三是“自由”。西南联大的成立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之举,相比于现在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顶层设计,也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些看起来都是弊端,但这些恰恰给了西南联大师生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教授们不需要费时间精力去写一堆没多大意义的材料申请各项课题,写一堆注水论文去增加影响因子,更不会压榨学生去做一些琐碎烦劳的任务,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去研究,可以把时间精力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可以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像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大师居然会亲自一字一句改一群本科生写的文章,会扎扎实实备课,为学生准备甚至亲自抄写书籍,这种事情放在现在真是难以想象的,高校教师里能重视教学任务的不多,在大多数人眼里上课只是附带的,“做课题”才是正事,学生更像是员工,美名其曰给锻炼的机会其实无非是廉价劳动力)。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评奖机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比赛、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整个氛围虽然艰苦但是是自由轻松的,大家都在为自己想学有意义的东西努力,那而不是为了一些外在的东西卷死对方。现在,高校的建设已经趋于完善,这种完善的体现就是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官僚体制——这并非只是政府的行政制度,而出现在每一个有管理需求的地方,学校也不例外。这套体制铸造了“现代的牢笼”,在给管理带来高效、执行力的同时,也会让学校呈现出机器的特征,而学校中的人——老师和学生则会出现“非人化”的特征,人变成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第四是“战争与和平”动荡充满危机的时代会激发人类本能中的原始冲动,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抗战时期高涨的民族激情和爱国热情,是面对共同敌人被激发起的群居性动物认同感归属感排外性的本能,亿万年进化里刻在DNA里的领地意识和面对恐惧的应激反应,爆发出了和平时代难以想象的力量。

特殊时期带有正义性质的显性困难和稳定时期具有内耗性质的隐性困难。比如抗战时期学者们面对的是战争的威胁、生活的动荡、科研条件的艰苦等物质现实层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会筛掉那些将科研作为手段谋取其它利益之人,留下真正钻研学问的纯粹之人,而这些人对真理的追求、对救亡图存的信念和在纯粹钻研时获得的满足能战胜物质上的匮乏。而如今稳定的时期,学者们面对的是学阀派系、行政事务等非学术性任务、非升即走等各类外部考评机制,还有要对抗各种诱惑等等带来的精神层面上的困难,这些困难会让一些真正想要钻研的人望而却步、被劣币驱逐或看清真相后无奈放弃,而留下了一些善于驾驭规则达成自己目的之人,坚持留下来想要做研究之人要么常年坐冷板凳,要么在与制度抗衡中消耗太多精力,很难成为大师。

在动荡时期依靠的是人,需要的是打破、创新、革命;稳定时期依靠的是制度,需要的是规范、维持和稳定。

西南联大的奇迹是由一个特殊时期,一群特殊的人共同铸造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处于当下的我们,剧中那个时代的情怀、精神会感染我们, 成为我们内心的力量。但我们也不得不认清,这个时代和当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土壤,奇迹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现在更是难上加难的奢望。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运行法则和规则,无论是选择遵循还是挑战,走主流的道路还是选择少有人走的路,都要放弃幻想,认清现实,接受代价。

 2 ) 浅析纪录片《西南联大》的艺术特色

纪录片《西南联大》以深厚的文化品格感染了广大观众,获得一致好评。它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除了西南联合大学本身的精神魅力,也离不开其在艺术创作上不落窠臼的锐意创新。

由徐蓓导演、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出品的5集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自2018年11月开播以来便好评不断。影片之所以能打动广大观众,不仅因为对西南联大历史的娓娓道来和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细致解读,其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同样功不可没。

一、叙事视点:自叙和他述同驻,情感与理性共生

《西南联大》第一集《八音合奏》以蒋梦麟的自述口吻拉开帷幕,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诵读其自传体作品《西潮》,将一幅19世纪末期中国江南乡村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但影片并未完全以蒋梦麟的主观视角展开,在开头短暂地通过《西潮》引入之后,随即转为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解说。以1889年这个时间节点为轴,横向展开,依次引出蒋梦麟、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等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几位人物。这种明显模仿《万历十五年》的“年鉴学派”①式解说词,在建立不同人物间关系的同时,也生发出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韵味。

随着讲述推进,代表蒋梦麟个人回忆的《西潮》和体现创作者理性认识的解说依次在几个关键节点出现,贯穿该集全片。蒋梦麟的自述,和旁知的他述,一主观、一客观,穿插交错,相映成趣。其他人物的回忆和诉说亦点缀其间,如张伯苓自述、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梅贻琦妻子韩咏华自述、钱穆《师友杂忆》等,在不同情境下深化了观众对当事人内心感受的认同。韩咏华的自述,还特意用了女声配音,可见创作者刻意区分不同叙述主体的用心。

这种解说角度的自觉转换,使影片的叙事视点丰富多元而活泼灵动,构成了《西南联大》最引人入胜的特色。《西南联大》共分5集,每集一个主题,并有服务于主题的解说词作为主线。纵观全片,“第一集,以蒋梦麟《西潮》始,以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终;第二集,以《吴宓日记》始,以闻一多《也许》终;第三集,以沈从文《边城》始,以鹿桥《未央歌》终;第四集,以金岳霖《论道》始,以穆旦《森林之魅》终;第五集,以冯至《昆明往事》始,以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终。”②此外,还以大量当事人的自叙、日记、诗文等第一人称感受作为旁白,用于辅助叙事。作为纪录片常见手法的访谈,也被运用得恰好好处,影片把对西南联大变迁历程亲历者和研究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采访,剪辑在合适的地方,起到解释说明、整合信息、强化主题的作用。

纪录片也需要叙事,而解说词在此间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但作为创作者理性思维和主观情感的直接外化,如果解说词使用过多,也会使纪录片显得有失公允,甚至说教气十足。《西南联大》巧妙地把第三人称的解说词和第一人称的回忆、讲述交织在一起,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替叙事中,呈现出西南联大的气象万千。通过这种多元视角,使得全片既有宏观视角的把握,也不乏内心感受的描摹,既宏大磅礴,又细腻动人。这种叙事上的创新,在建立一种纪录片新型结构的同时,也打通了历史和当下的界限,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事、物,通过“西南联大”这一媒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影像素材:水墨插画悠远深邃

纪录片是视听艺术,需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影像来呈现斑斓世界和传达创作诉求。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历史类纪录片往往面临着影像素材匮乏的创作困境。尽管可以将既有的图片、文献等资料作为素材直接引用,但规模宏大、内容庞杂的创作目标,依然令许多创作者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为历史类纪录片找到丰富、动人的影像素材,就成了考验创作能力的关键一点。

《西南联大》不仅展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变迁和群星璀璨的学术贡献,更映射出其傲然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气韵。从这一点出发,导演选取了具有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插画,用在不便实拍或搬演处。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画的代表,在“钩、勒、皴、点”和“烘、染、泼、积”之间,通过“焦浓重淡清”的变化错落和散点透视法的灵活运用,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底蕴深厚的美学思想。④映射着中国美学情致的水墨插画适时穿插片中,不仅有效弥补了素材的不足,更与影片内容相得益彰,助其形成了宁静悠远、淡雅深邃的整体风格。

《西南联大》每集片头的影像,即是水墨画配以古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几句诗出自杜甫的名篇《旅夜书怀》,它所表现的“国破山河在”之景与旅途凄孤无依之境,暗合了西南联大师生在狼烟四起时的颠沛流离与漂泊不定。这便和水墨画影像一起,奠定了全片的文化氛围和情感基调。在正片中,“厚重的水墨加上历史照片营造的环境,巧妙地契合了西南联大精神的内涵,也契合了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⑤达到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水墨插画在片中的运用,也并非作为单个的静态图像,而是与其他视听元素一起,服务于叙事和表意。比如第2集里,在以陈刘求、陈美延的口吻回忆《先父陈寅恪失明的过程》时,伴随着蟋蟀等昆虫鸣叫,横移镜头交代了陈寅恪的家宅环境,画面转为陈寅恪立在父亲遗像前时,哀婉幽咽的提琴声也如泣如诉地响起。“和作为符号的摄影影像一样,动画同样可以指向现实。特别是经常出现在声轨上的现场同期声,更让观众明确感知此时创作者对现实世界进行指涉的意图。”⑥在这里,水墨画和音响、音乐相辅相成,烘托出面对国难当头和父亲离世,为了不给日本人办事,陈寅恪决定放弃右眼治疗时的复杂心境。

“任何一部电影都需要通过不同的电影技巧来制造风格的印象,而电影工作者将在历史环境条件的限制之下,对这些技巧作出种种选择。”⑦在影像素材稀缺的现实情况制约下,《西南联大》的创作者巧妙构思,以纪录片的内容和意涵作为依据,将具有古典美学韵味的水墨插画有机融入片中,不仅有效弥补了素材的欠缺,更使其本身形成了浑然一体的风格。

三、音乐运用:不同凡响,一唱三叹

作为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每集一个主题。第一集《八音合奏》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求同存异的团结精神,第二集《刚毅坚卓》颂西南联大教授艰苦卓绝、浩气长存的高洁品格,第三集《大学之大》叙西南联大学生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第四集《火的洗礼》忆战火摧残下坚守学术或投笔从戎的西南联大师生,第五集《嘉荫长留》讲西南联大及其精神对云南甚至中国文化的影响。对每集而言,无论叙事、写景,还是抒情、咏怀,音乐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南联大》的音乐总监由台湾大提琴家和音乐制作人范宗沛担任。范宗沛率领团队,以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为主,为影片的不同场景创作了风格迥异而独具匠心的配乐,“既富有年轻的朝气,又不乏款款深情,刻画出联大师生的青春过往和赤子之心。”⑧片头响起的《西南联大(主题)》低沉、空灵而不失大气,为影片确立了情绪基调。作为片尾曲的《西南联大校歌(弦乐)》则音色明亮、情感婉转、格调悠扬,给观众以意犹未尽之感。在正片中,小提琴配乐也反复出现,比如第3集结尾在表现“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时,就用了《杨柳》作为配乐;第4集讲到西南联大学生暂停学业、奔赴前线时,也伴以激情昂扬的《旅途5首(之一)》。小提琴是最接近人类声域的乐器,这样的配乐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情感穿透力。

片中的歌曲更令人难以忘怀。第2集结尾,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枪杀时,《也许》恰到好处地唱起。《也许》原本是闻一多写给女儿立瑛的葬歌,以凄婉哀伤的格调,表达了对早逝女儿的抚慰和思恋。重庆工商大学教师、光荣之夏青年剧团团长张蜀之认为:“这首诗里蕴含着群山般厚重、江河般深情的多种情感。”⑨感动之余,他为其谱曲并倾情演唱。清脆明亮的嗓音,配以舒缓的旋律,赋予了《也许》以新的旨趣。当唱到“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画面上出现字幕“1945年初冬,陈岱孙教授回北平接收清华园,问闻一多有什么事要代办。闻一多说,你看看我那屋前的竹子还在不在。”⑩此时,画面由仰拍窗外摇曳的竹枝叠化为阳光下的竹叶特写。无疑,歌曲所传达的意境,与影像和字幕信息一起,指向了“刚毅坚卓”的意蕴。在这情景交融的氛围里,歌曲不仅起到了抒发情感的作用,其诠释主题的功效也同样不容小觑。第5集中,陶云逵因贫困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而病逝时,这首歌再次响起,表达了对这位民族学、人类学先驱的缅怀和哀叹。

此外,第2集中出现的歌曲还有《桑塔露西亚》和《迢迢长路联合大学》。前者是闻一多在流离途中唱过的英文歌曲,他以此来歌咏祖国美景。后者则是赵元任为迎接西南联大湘黔滇步行团而作,系根据一战名曲《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重新填词,赞颂了步行团披荆斩棘、长途跋涉的壮志豪情。这两首歌也都由张蜀之演唱。

第3集在展示“政治系学生沈叔平摄影集”时,配以台湾歌手黄舒骏的歌曲《未央歌》。黄舒骏创作此曲受到了吴讷孙长篇小说《未央歌》的影响,小说《未央歌》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为背景,讲述了抗战时期大学生的青春、友谊和爱情。纪录片《西南联大》则直接引用小说作者吴讷孙对“未央”的解释,伴随着悠扬轻快的歌声,诗化了大学“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和文化风骨。

结语

除文中提提到的几点以外,这部纪录片精练的整体结构、厚重的解说风格、生动的动画图表,以及丰富的历史素材也都值得称道。该片以令人击节称叹的艺术巧思,展现了西南联合大学动荡的变迁历程及其恒久的精神魅力。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则让我们得以真切地领略这座高峰的风采。纪录片《西南联大》通过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不仅让当下观众体味到西南联大人血脉里流淌着的家国情怀、坚韧不拔、乐观豁达和高风傲骨,更为当代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求真尚美的新风。

注释:

①法国年鉴学派,指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他们主张打破过分专门化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把新观念和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明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的写作方法受其影响。

②豆瓣网网友“凝湮”短评://movie.douban.com/subject/30151530/comments?status=P

③参见〔美〕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第2版),孙红云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第215-237页。

④参见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孙红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8-120页。

⑤吴月玲:《纪录片<西南联大>:烽火中,中国人的刚毅坚卓诞生的奇迹》,《中国艺术报》2018年11月23日,第3版。

⑥王迟:《素材的含义——对动画纪录片争议的延伸思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第88页。

⑦〔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曾伟祯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第355页。

⑧虾米音乐《西南联大 原声大碟》专辑介绍语://www.xiami.com/album/2104452638

⑨李星婷:《用全新角度述说一段历史风云:纪录片<西南联大>在央视播出获好评》,《重庆日报》2018年11月10日,第6版。

⑩影片中这段字幕共占两屏,分行显示。标点为本文作者所加。

 3 ) 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转载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713890827339.html

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联大师生置任何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当下的决定在未来看来是对还是错,但是我相信,哪怕陈寅恪、梁思成、穆旦们知道了日后的结局,哪怕重新站在历史的分叉口让他们再次选择,他们也一定不会做出有悖于正义与良善的选择。

因为,他们必定会始终坚守大学之精神,恪守大师之风骨。

 4 ) 西南联大,大抵“风骨”二字。

上世纪30年代,昆明。

有一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乞丐,拄着木棍,混在难民中进了城...

他头发已经结块,风尘仆仆,就像一个刚挖出的芋头…更奇怪的,是他紧紧抱着一个咸菜坛子...

在一所大学门口,他遇上了刚出门的校长梅贻琦。

乞丐拉着梅贻琦的手,说:梅先生,我终于到了…

梅贻琦看了半天,才看出,这个人竟然是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赵忠尧。

而他怀里的咸菜坛子,放着一个铅管,是中国当时唯一的50毫克镭…

原来,北平沦陷,赵忠尧趁着夜色潜入日本人占领的清华大学,偷走了镭…为了躲避追捕,装成乞丐,千里走单骑,把中国核物理的重要家当,带到昆明...

此时,放射性极强的镭,已经灼伤了他的胸膛…

1937年11月,华北沦陷。

中国最优秀的三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决定南迁,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存在不过8年的“最穷大学”,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3000多名学生里,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欧美教育人士称:世界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昆明。

最近,有一部国产纪录片,把镜头对准了这所传奇大学:《西南联大》

壹丨闻一多的茶

1937年,武汉。

因为抗战局势,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决定搬往昆明。

出发前,闻一多抽空回了一趟武汉老家。

老友邀请他留在武汉,到教育部任职,他婉辞了。

老婆炸了:为什么不留下来?兵荒马乱!我们好不容易才能团聚…

当时家里4个孩子,最大的10岁,老婆责怪得不是没有道理。闻一多只能喃喃的说:学校太困难了,太困难了…

临走前,他叫醒两个儿子,说:我走了,将来,云南见吧。

话还没说完,眼泪先掉了下来。

从小在城市生活,出国留学的“假洋鬼子”,在国难之际,走过湘西村庄,走过长江河滩,走过贵州大山…

一路上,他唱着那首《桑塔露西亚》: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金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

3000多里路走下来,鞋底薄了,胡须长了,皮肤黑了,心眼也敞亮了…

有人说:这是闻一多走出殉道之旅的第一步。

到了昆明,房租贵,置办家具花了一大笔钱,闻一多很快用完了手头的存款。加上通货膨胀,堂堂的大教授,月薪不过等于战前的九块八毛...

他给妻子写信说:快一个月了,我没吃过茶,每天喝白开水。今天到了陈梦家那去,他把不要的茶叶给我,哈,我总算是开荤了…

贰丨华罗庚的房子

西南联大刚建校时,没宿舍,没教学楼,没办公室…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如何安置老师呢?

学校出钱租一个院子,上下楼各住几户人家。

那一年,华罗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一家六口没个落脚地。

仗义的闻一多说:不如来跟我挤挤?

住了进去,华罗庚愁了:闻家人也不少,两家十几口人,挤在10多平米的小厢房,靠个布帘隔开,晚上打个喷嚏都能把隔壁吵醒...

后来,他在昆明城外20里,找了个便宜住处。

说是两间小厢楼,实际上就是猪圈牛圈顶上有个堆草料的棚子。全家人吃饭睡觉都在里头。

晚上,一个香烟罐子上放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就算是灯。

有时候,楼下的牛挨着墙擦痒痒,那就惨了,整个棚子地动山摇、危楼愈倒,猪叫牛叫乱成一团…人在楼上,跟喝了酒一样,站都站不直。

华罗庚自嘲道:别人说我是清高教授,唉…都不见哪里清高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叁丨费孝通的书稿

云南,昆明。

五华山上,明晃晃挂起了三个红球。意思为:紧急警报。

广播里又一次响起了尖锐的长鸣,刺着每个人的耳膜。老百姓们一边收拾着家里的金银细软,一边啐了一句:小日本,又要搞空袭了,烦人!

《生活》杂志拍摄的重庆空袭警报

据统计,战争期间,日军战机先后281次空袭云南,最多的一天,出动27架飞机轰炸昆明。

西南联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一家,习惯了每天要跑警报。有时候他会带上一本书,在躲在防空洞里看...

1940年10月13日,西南联大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空袭,整个师范学院被夷为平地。而费孝通的家被炸毁。

四小时前,好好的一个院子,成了一片废墟。

前后房子都倒了,满院颓垣断壁,破烂的书报、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尘下。

费太太哭了,费孝通却笑了,因为他在废墟里,找到了正在翻译的《人文类型》手稿。

他顾不上掸去上面的灰尘,紧紧揽进怀里…

肆丨李政道的求学生活

1941年,上海沦陷。

15岁的富家少爷李政道,沦落成身无分文的小难童,靠打扫茶馆吃剩饭,艰难求学度日。

幸好,四年后,他进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

当时,西南联大的条件,并不比逃难的生活好。

宿舍,是建在坟地里的茅草屋,小,挤,乱,脏…一间宿舍40个人,上下铺,两个床紧靠在一起,翻个身,旁边的人都会被摇醒...

食堂的饭,被戏称“八宝饭”。

是哪八宝呢?除了红米、稗子、谷子、麸皮,还有石头子、老鼠屎…

最可怕的是,臭虫还特多,咬到人夜不能寝、浑身都痒。最后连女生都习惯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人与臭虫和平共处…

西南联大宿舍内部

但是,此时的西南联大,堪称当时世界最好的学校之一。

中文有闻一多、朱自清…哲学有冯友兰、金岳霖…社会学有费孝通,历史有吴晗,数学有华罗庚,物理化学的有吴大猷、赵忠尧…

有一门课叫《欧洲名著选读》,9个教授轮番上课:钱钟书、吴宓、莫泮芹、吴可读、叶公超…

据说,因为老师太牛了,很多学生穿越整个昆明城,去其他学院蹭课。

1946年,李政道这个物理天才少年,通过教授推荐,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1957年,他和同是西南联大出身的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部《西南联大》首播于2018年11月,共5集,每集50分钟。目前豆瓣评分9.3,还在上涨。

有网友评论说:民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不管是任教大师,还是跋山涉水的学生,都是在艰难时局下大放异彩的璀璨群星!

纪录片里最珍贵的,是摄制组横跨海峡两岸,远赴英美,采访了不少西南联大的亲历者。

他们中有学生,如杨振宁、许渊冲,还有联大教授的后人。

这些当事人,年纪最小的,都已80高龄…

当时的西南联大,哪有什么像样的教室,坟地里盖的平房,铁皮做的顶,泥巴垒的墙,窗户是拿纸糊的…

遇到下雨,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叮当叮当,嗓门不够大的老师,上不了课。有一次,教授陈岱孙实在没办法,在黑板上写下来:下课赏雨。

满屋子的青年才俊,坐在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风雨声…

课本也是稀缺货,几乎没有一本新的…常常是学生之间,传抄“复制”课本。

有时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拿到的手抄课本,是从几年前的毕业生那里,一级级继承下来的…

纪录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气象学的学生要上课,可是连最基本的温度表和量雨筒都没有…

怎么办?上课的老师李宪之就教大家土办法:用手指蘸水,来感应风向。

他对学生说:手指哪面比较凉,风向就是哪边。

大名鼎鼎的教授,过着特别贫穷的生活。据说,当时昆明的乞丐都不找他们要钱,大家都说: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战前,校长梅贻琦的工资,一个月能买一辆小汽车。

来了昆明,入不敷出,不仅卖光了所有值钱家当,梅夫人还得上街摆摊,卖米糕补贴家用…

有一天,梅校长迟到了,原来是今天出摊晚了。他对学生感慨道:今天点心卖得特好,有钱挣啊!

冯友兰的夫人,在家门口支锅卖麻花;法律研究所的费青,变卖了家中所有藏书;闻一多干脆靠给人刻印赚钱…

中国现代物理学之父吴大猷,每天化妆成乞丐,到菜市场捡没人要的剩骨头、烂菜叶,回去给妻子熬汤…

这些人,本可以在沦陷区里,混一个高薪闲职,却偏要来这里受苦受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了我们中国文人身上的“风骨”二字...

在这样的条件下,吴大猷写成了《多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陈寅恪写出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冯友兰写好了《贞元六书》、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之作《中国现代语法》、吴宓用英文写就了《世界文学史大纲》、费孝通试图构建社会学版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还有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周培源的《湍流论》…

他们治学严谨、要求极严,联大办学8年,8000余名学生中,只有3882人能顺利毕业。

产生了一大批科学家、数学家、翻译家、文学家,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汪曾祺、许渊冲…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高尚,乐观,苦难,聪明,自由,坚韧…

当我们回望历史,深情地注视着这个乱世里矗立于红土高原上的学校,我们可以知道,它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出产了多少的著作、多少的院士、多少的奖项。

而是:在炮声和空袭的侵扰下,在臭虫和蛀虫腐蚀的政权下,在时局的动荡中,在生活的贫寒中,它竟然奇迹般的,保留下几千年的文化种子。

它让一批学术泰斗没有变成流亡海外的亡国奴,让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让这种倔强的皮实劲儿,在火的洗礼中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的校歌里,有这样一句: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如同网友所说那样: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人想要站起来,他们只能靠知识改变中国,一国的担子压在身上又怎能不努力?

评价我们中国文人,离不开“风骨”这个词,将“风骨”一词分开,就是“风度”和“骨气”。风度,源于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天下为公的坚守。(引用自: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炮火中的西南联大,颠沛流离的文人大师们,他们的身体力行,让亿万中国人看到了“风骨”二字的真意...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西南联大渐渐远去,但它的传奇故事,将以图文、影像、口口相传的方式,永远留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5 ) 纪录片《西南联大》引用整理

注:如有一份资料多次引用,仅记录一次。

EP01 八音合奏

蒋梦麟《西潮》

张伯苓自述

徐若陶自述

韩咏华自述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南开大学教授黄钰生自述

西南联大教务长查良钊自述

历史学者易社强(美)《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教授钱穆《师友杂忆》

蒋梦麟致信胡适

梅贻琦日记

西南联大教授郑天挺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毛子水自述

EP02 刚毅坚卓

吴宓日记

北京大学教授吴大猷《回忆》

清华大学教授任之恭《一个华裔科学家的回忆录》

北京大学秘书长郑天挺《滇行记》

北京大学教授罗常培《七七事变后的北大残局》

陈流求 陈美延《先父陈寅恪失明的过程》

闻一多致妻子高孝真信

西南联大教授华罗庚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白英(英)《闻一多印象记》

EP03 大学之大

沈从文《边城》

汪曾祺《受戒》

鹿桥《未央歌》

汪曾祺《老味道》

汪曾祺《人间草木》

赵瑞蕻《离乱弦歌忆旧游》

汪曾祺《泡茶馆》

杨振宁《邓稼先》

EP04 火的洗礼

西南联大教授金岳霖《论道》

西南联大教授陈岱孙《回忆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教授费孝通《疏散》

穆旦(查良铮)《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西南联大学生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

穆旦(查良铮)《从空虚到充实》

西南联大教授金岳霖《谈谈我的书》

西南联大教授钱穆《国史新论》

西南联大教授费孝通《云南三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费孝通《山水人物》

西南联大教授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西南联大学生姜广正《在大普吉的日子》

穆旦(查良铮)《阻滞的路》

穆旦(查良铮)《抗战以来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学生田曰灵《回忆西南联大化学系》

西南联大学生王宪钊《我在西南联大学气象》

西南联大学生钱能欣《西南三千五百里》

西南联大教授柳无忌《烽火中讲学双城记》

许渊冲日记

梅贻琦自述

穆旦(查良铮)《慰劳信集》

《罗友伦先生访问记录》

西南联大教授金岳霖书信

西南联大教授钱穆《国史大纲》

西南联大学生何兆武《上学记》

西南联大学生姚渠芳《怀念在台湾的钱穆老师》

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论轰炸》

西南联大学生李循棠自述

西南联大学生卢少忱自述

西南联大学生王伯惠自述

穆旦(查良铮)《森林之魅》

EP05 嘉荫长留

龙绳武自述

胡淑贞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冯至《昆明往事》

汪曾祺《米线和饵块》

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自述

西南联大学生孙愚自述

西南联大学生刘缘子自述

汪曾祺自述

楚图南评述

陶云逵自述

边疆人文研究室(南开大学)邢公畹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冯文潜自述

边疆人文研究室高华年自述

西南联大教授曾昭抡评述

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献给永远的西南联大。

 6 ) 西南联大观后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小的时候看电视就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冲锋陷阵有的人却在后方安稳的看书,看到废寝忘食。现在来看他们的手里捧的不是书,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唯有保留文明的火种,方能燃起希望之光!学者之铁肩,担负民族国家的中兴之责。

最后一个特写镜头是一群孩子的笑脸,我顿热泪盈眶,这或许就是先辈们的众望所归吧。悠悠中华巷,如今衣冠已堂堂!

 短评

这里曾经存在过的,是真正的浪漫与自由。

2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第一集,以蒋梦麟《西潮》始,以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终;第二集,以《吴宓日记》始,以闻一多《也许》终;第三集,以沈从文《边城》始,以鹿桥《未央歌》终;第四集,以金岳霖《论道》始,以穆旦《森林之魅》终;第五集,以冯至《昆明往事》始,以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终。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字与这段历史融合在了一起。第三集,当《未央歌》的开头在纪录片中被朗诵出来时,当黄舒骏的歌被当做背景,而影像中闪现的是一位位联大的学生时。联大精神,永远未央。

6分钟前
  • 凝湮
  • 力荐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热泪盈眶,唏嘘不已。风骨不再,斯文难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西南联大,不能忘记。

11分钟前
  • 阿春
  • 力荐

1948年冬的南京机场,胡适面对三架从北平飞回来却空空如也的飞机时,嚎啕大哭。

13分钟前
  • 九個9
  • 力荐

时代剧变,风急雨骤;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西南联大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表征着一个民族在面临存亡绝续临界点时,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

18分钟前
  • Seagull
  • 力荐

我虽依然可以自诩为知识分子,可我这一辈人,已经没有了赤诚之心。

20分钟前
  • Row Kingto
  • 力荐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如今之所闻失望透顶的讯息,叹息一声

23分钟前
  • 拓扑
  • 力荐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真正的乱世佳人。

27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推荐

这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却用钢铁一般的意志,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31分钟前
  • 终有剑心在
  • 力荐

西南联大的历史,可说是中国学人“抗战”史的缩影。旧中国之学者精英,在艰难险阻中,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出镜的联大校友都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说到兴起时,仍激动不已,可见对当年岁月记忆之深,对一生影响之大。

36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力荐

终于理解晓松说的名校,国之重器的意思了。也明白他为啥对找工作之类的问题那么生气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国内最聪明的人,最顶级的学者,教着,保护着这个民族的未来,看着那些九十多岁一百岁的国宝们,真的是,热泪盈眶……人终其一生,如果能如此,才不算白活一场吧?……

41分钟前
  • fish
  • 力荐

第三集黄舒骏《未央歌》!!!《未央歌》影视化会不会是有生之年?!

42分钟前
  • Talent
  • 力荐

中国群星闪耀时,民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45分钟前
  • 黛玉倒拔垂杨柳
  • 推荐

“办大学就是要民主,自由”。我在想,促成西南联大的因素里,除了优秀的教师之外,是否也有政府的未干预(无暇顾及)。很难想象有这么多影像资料,而且清晰度很高

50分钟前
  • Cynosure
  • 推荐

承包全年淚點……

54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力荐

我之所以热爱那个国破家亡、民族颠沛流离的时代,就是因为乱世之中有一批铮铮铁骨,挺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

55分钟前
  • aaron
  • 力荐

已哭瞎。作品一般,真正的伟大是生活本身

60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看完了以后,我想看书,我想学习,我想不负此生

1小时前
  • KINGKO
  • 推荐

牛,太牛了!此等学者,死去不需一秒钟,再生产一位,却要几十年!!泪目……

1小时前
  • 力荐

4.5;前三集看得心潮澎湃回肠荡气,当值五星。群星闪耀,大师云集,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荣光年代,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从三校合并渊源始,及至抗战白日化,最终返平津,穿插西南联大师生的诸多出镜回忆或文字记录,调用多方影像,资料较详实,配乐动人,但囿于篇幅有限,某些名字的未提殊为遗憾。下午读到巫宁坤文革时收到沈从文的勉励信,在本片中他忆起老师的精神感召,唱起《松花江上》,真是令人泪目,与闻一多遇害前问及窗前竹子、金岳霖重写《论道》、穆旦诗风的转变,都让人无限怀缅昔日文人的铮铮风骨。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