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贝人生

HD

主演:张艾嘉,陈泽耀,陈彦雯,叶朝明,刘界辉,颜薇恩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马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分贝人生 剧照 NO.1分贝人生 剧照 NO.2分贝人生 剧照 NO.3分贝人生 剧照 NO.4分贝人生 剧照 NO.5分贝人生 剧照 NO.6分贝人生 剧照 NO.13分贝人生 剧照 NO.14分贝人生 剧照 NO.15分贝人生 剧照 NO.16分贝人生 剧照 NO.17分贝人生 剧照 NO.18分贝人生 剧照 NO.19分贝人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分贝人生》:90分钟的猜字游戏

剧情片不好拍。

商业片有纯熟无比的叙述套路,

但是,剧情片少有。

讲个故事很容易,但是观众不喜欢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

讲个好故事也很容易,但是,讲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故事很难。

本片的问题就在于,故事异常的单薄,而且表现又相互冲突。

前提了营造生活的艰辛,兄妹情的温馨,虽然节奏有点拖沓,但是令影片生色不少。

高塔仿佛生活中不可逾越的阶级。

穷人只能报以仰望。而且,就算你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爬了上去,只怕也是一无所获。

影射了大多数穷人的窘境。

拼命努力,付出极多,所得却极少,甚至无所得。

所以,穷人必须活得像草原上的捕食者。为了活下去,什么道德,什么律法,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社会制度又处处和穷人为难。

为什么穷?因为没有文化?

可是,我们看到,穷人家的小孩子上不起学。

为什么穷?因为懒惰?

他们可比脑满肠肥的议员们更加努力。

甚至,他们的出生都是个错误。

谁能想要,阻碍主角见妹妹最后一面的,竟然是一张“出生证”呢?

没有出生证,就不能见死者。

出生证,是否能证明此人来过时间?

没有出生证,那么,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导演把困境给了主角,也转变了片子的基调。

营造的温情面纱被血淋淋的撕下

现实的残忍暴露出狰狞面孔

这姿势如同被贫穷击倒,陷入囚牢。

主角已经身在牢笼了,所以他还怕什么?

所以,我们见到他为了钱,去偷去抢去求人,最后进了真正的监牢。

可以说,他的困境,是因为身上还有“人性”。他还在乎自己的妹妹,家庭。

然而,到了结尾,他一晌贪欢之时,撞了人表现得麻木不仁之时,这一抹人性的色彩,已经要开始改变了。

看到有评论,还在谈,他们偷盗,有没有顾忌被偷人的感受?

开好车的人,在乎过路边混混的感受吗?

双方本来就隔着一层可悲的厚坚壁,不要再学议员们,说出那种假惺惺的关怀话语。

他们偷窃没有任何愧疚,而被偷者对他们又何尝有一丝同情?

社会的其他人何尝对他有一丝关心?

造假证的只在乎钱,医院在乎制度,生活富足的人在乎秩序,警察在乎安定,邻居们在乎生活用水。

整部电影里,除了同伙和底层的“兄弟”,谁在乎过主角的死活?

谁又在乎妹妹的去向?谁又为一个女孩逝去付出过一点点悲伤?

没有。

人们的眼睛不会往下看。

就好比有钱人,希望穷人们知道廉耻,守法讲秩序,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好好当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穷人,安安静静的死去。

他们根本不在乎穷人们怎么活,为什么穷。只希望穷人们,不要像夏日的蚊蝇,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而已。

分,贝。

贝,是钱。

被钱所分类的人生。

分贝。

上分贝,下人生。

上面的人,说话才能有分贝。

下面的人,只能过着没有分贝的人生。

就电影的故事来说,节奏缓慢,时间略长。而且表达的方式过于直白,解决的方式也过于粗暴。

几乎是想停就停,毫不顾忌观众体验。

本片的结尾在,作为小说来说,尚可。

作为电影来说,不太高明。

甚至让人感觉故事才到中段,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1800块钱的事情,导演还非要玩一个开放式结局。

是才华有限,还是格局不足?

不过,我是赞同导演就此结尾的。

因为冗长压抑的叙事,看不到任何出路的生活,缺乏起伏的情节设置……

早已经消耗了我的观影耐心。

我心中直说,嗨嗨嗨,我已经知道他们很惨了,接下来呢?哦,就是卖卖惨就走啦?

就是这种“你看我多惨”,然后就结尾啦?

那种就算生活是坨屎,也得过下去的觉悟呢?

那种我和妹妹情谊深厚,无论如何也要破解僵局的努力呢?

影片的镜头还不错。

但是,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并不高明。

或者说,非常偷懒。

所以给两星。

以及,节奏太慢了,90分钟的内容,换个利索点的导演,可能用不到45分钟就讲完了。

 2 ) 家庭决定命运?

一周两刷上海影城,竟然赶上了这部片子的首映。

虽然张艾嘉没有粗线,不过看到男主角和导演,也已经挺惊喜的了。

演员导演出场和剧终都有掌声,电影节的观众素质都很高。

片子只有短短90分钟,不过看完片后感慨还是不少,因此虽然不太满意导演的作品,但考虑到影片还是可以引发很多值得思考的点,就给个三颗星吧。 【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 身为母亲以后的我更容易从家庭这个角度看待事情和人物。虽然这部戏主要是站在19岁的男生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说实话这个男生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重担,一边照顾生病的妈妈一边带着学龄前的妹妹很叫人心疼。但是缺乏妈妈教导的大男孩处理问题的方式冲动又极端,徒有贫穷和骄傲,浪费了很多可以解决问题的好机会,深深地为他感到可惜。如果他的家庭虽然贫穷,但目前依然让他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到更多的爱和以及面对问题的方法论,男主也不至于这么绝望。男主从小缺乏母亲的指引,又迫于生活的压力,要抵御住诱惑不走上歪路还是挺不容易的。家庭环境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格命运,尤其是母亲的性格和教育。 另外感觉母亲和家境这一块的背景介绍也欠缺了一点,母亲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就像一个青春期少年符号,也没有心路历程母亲会什么会疯?为什么一直藏着男人的衣服?父亲是抛下他们了还是已经去世了?如果给母亲多一点介绍会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电影只有90来分钟,其实细想可以设计更多内容。 【剧情设计不够丰满】 影片里面哪怕说着粤语也是一股浓浓的台湾文艺风,不愧是在湾湾学习过的马来西亚新锐导演。机车下的吉隆坡和台北有几分相似,只是只有破旧灰暗的一面,找不到台北的纸醉金迷。哪怕是议员所谓的豪华派对也透露着一股中国五线城市的村味儿,议员家里供水也需要用水车,我想说其实贫富差距还真的没有很大。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很害怕看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大男生最后被逼上绝路惨死,像《旺角卡门》里最后张学友的样子,流着血抽搐的画面感觉终身难忘,又或者像《乘风破浪》里面的六一(但这些好像都是配角)。可是电影结束男主角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我既松了一口气,又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活着总是好事,还能重头开始,可是背负着保释以后又再犯的案底,以及这样的原生家庭,活着又谈何比死了更容易?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没有很好地设计人物冲突,剧情也不够跌宕,结尾又很戛然而止。有点为四项提名的大奖担忧,唯一觉得还有希望的,应该是最佳摄影奖。 【评委青睐VS价值观传导】 虽然偏执型人格似乎更容易碰撞出戏剧效果,刻画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悲剧更容易受电影节之类评委的青睐(不然那么多女演员也不会争先恐后去演村妇)。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我不很认同这部电影的价值观。穷归穷,急归急,但是一再地偷零件偷水偷车,虽然中间做过一些小小的抗争但似乎并不走心;在妹妹是被别人车祸撞死并且逃逸的情况下,自己开车撞了别人竟然还逃逸?也许导演想表达特殊环境下的人性抉择、没有绝对的善恶,但我于情于理都理解不了。况且,生活也并不是没有给他伸出过援手,邻居保释了他并且带他们去了议员的派对,似乎看到了一丝与生活和解的机会,但是年少又骄傲的男主不是很想领这份阶层差异巨大的情面,不辞而别。最后的最后,还开着偷来的车伴着妹妹的歌声在雨中母子情深,导演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价值观,对男主角是什么态度啊?最多有点同情,但是已经麻木不仁了,感觉生在这个阶层只有永远无法翻身的绝望。 PS:吉隆坡一定没有很多外卖和快递小哥吧,不然这么爱开机车,分分钟找个月薪上万的工作,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挣扎在温饱线上了呢。

 3 )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上影节选片,我总想着要中国化一点,期待多找些本土的影片,哪怕稚嫩却更为感动。

《分贝人生》的首映算得上是很惊喜的了。特别看了《冰之下》之后,会更加感动于这部片子的朴实。

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而今,却大多成了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舞台,就铺满多大的空间。

简单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局,但很真诚,很诚恳。作为第一部作品,已然不错了。

尽管人物背景有些交代模糊,一些场景设置显得不够契合,却不难感受到,导演有一颗想说更多的心,在这里许是被抑制了,或者说被分贝淹没了。

医院,一定需要妹妹的出生证明才能认证抱回尸体。

药房,一定要先“排队,拿号码,拿药”,即使母亲正在发病。

证明,只有有足够钱,可以很快被买到。

监狱,另外的狱中人,介绍便宜的律师保释赚钱。

议员,高谈反对杀生,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干实事。

等等等。

种种都是点到为止,一两句话,却再没有了然后。

不过在镜头上有一处很有意思。夜深,当男主坐在伙伴开着的偷来的车后,车撞倒了人,当机开走,对比男主和妹妹深夜被撞,肇事车扬长而去。开走的路是圆形的建筑,一圈又一圈。

影片结束,片尾曲这样唱着。

“日子过得多么笨重”

“再没走几步又频频回首”

“我们在无限的孤独中漂流”

“仿佛这样活下来 就能找到出口”

如果说生活是一团毛线球,那电影更应像是一种理线的工具,它会选择一根去深入,最多扯到其他。如果再一把抓着杂线的话,生活不过还是一团原地踏步的线球。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期待新声。

 4 ) 这是导演想说的话吗?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原来已经上映很久的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还想不起来,演疯子的是谁?后来一查,才想起来原来是张艾嘉,太有名了!简直就是功力深厚啊。其实我很想知道,她是为了什么而疯?又疯成什么样子?可以在行为上有什么不一样?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定义她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还是让她自己自由的发挥。

主角阿强演得非常到位,从化妆到穿的每一件衣服,非常的认真,这应该算是导演的功劳吧,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他的妹妹死了以后他没有嚎啕大哭,是因为不够悲伤吗?是因为他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吗?是因为他已经非常的坚强吗?没人知道答案,但他又非常固执的要把妹妹从医院里面拿出来。而到最后又开车带他母亲远走,代表什么呢? 是他最最终绝望了吗?也许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正因如此才好看,每一个人看的东西都会不一样,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就像每一个人看一幅艺术品,各有各的感觉;各有各的领悟,从根本上应该是说从是个人体会和人生阅历上理解这份作品。所以,差异是非常巨大的。阿强一直都是循规道矩的生活着,努力坚强做到最好,是整个社会怎么对待他呢?也许可以反过来说,他是怎样看待他身边的这个世界?最后他是否领悟到了?哪怕是贫穷也好,这事也有因果报应:因为他偷车,他的妹妹给偷车的人撞死了,他们再去偷车,结果又把别人撞死了,这就是因果吗?是否领悟到这一点呢?还是,导演想跟我们说这个道理,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一起讨论一下,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什么?就是阿强开车带着她的母亲要去哪里?

有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马来西亚国家怎么会这样?如此的贫穷,还缺水严重。缺乏人情味,缺乏社工,缺乏有效的关注,但是细细一想,以前我们不是一样吗?更多的地方不是一样吗?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怎么去看待身边的世界?去看待自己的世界。如果阿强没有去修摩托车的地方偷零件,如果她没有认识他的这些损友,如果他只是安稳的找一份工作,照顾着他的母亲和她的妹妹,如果他平静和安心地工作,是不是一切又不一样了?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分贝人生?而不是贫穷人生,是不是,想说贫分开来看,这样也许就不一样了吗?

 5 ) 旁观者

.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当人同时听到多种声音时,会下意识从混乱的声音中寻找一个,作为焦点,并忽略其它声音;若是没有焦点的话,就会将所有的声音当作是噪音背景。

影片中,场景很多,故事线索很多,切入角度很多。但从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隐约是有一条线的——就是你是自己世界的主角,你要为自己去生活;你是别人世界的配角,你的苦难与否取决于他们的关注程度;你还是陌生人世界里的过客,你的心酸于他们无关。

就像影片里的护士,你再苦难又怎样,你只是我要服务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个,谁又是谁的某某呢?所以,还是请排队。

你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所以生活是苦难也好,幸福也罢,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活下去。

从拍摄和剧本的角度来说,影片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有自己的观点,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强加进去,警察也罢,护士也罢,甚至是主角也罢,各自有各自的视角和独立的观点,他们的行为都合情合理。导演尽可能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幕后,而让观众去评判。最后的开方式结尾也很赞,车的路、立君的路、自强的路都还在继续,但电影却结束了。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谁也不知道,因为命运是无常的,人也是会变的,至于导演和观众,也是会变的。

无论怎样,我们只是这部影片91分钟的时间里的一个旁观者。

 6 ) 没有拍出真正底层的人生

开头那个是水塔吗?畏高的我,看着挺想爬上去看看的。

从妹妹意外身故后,这个片子就变得没意思了,主要是为了一个出生证,1千多块的事情,要做出那么多事情来?男主的那些小混混兄弟又不是乞丐。你要是小妹妹身患重病急需要手术费或者移植器官,才把男主逼上绝路我还相信。

这个故事,总不免让人拿《一念无明》来对比。很显然《一念》更残酷真实,当然跟演员演技精湛有很大关系。张艾嘉基本就不需要出力,出工就好,因为角色和戏份给她发挥的机会不大。

 短评

既然活成这样 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抱怨社会的同时 自己还不是一样干了一样的事 怨不得别人

7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跟看之前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剧中每个人好像都心不在焉,他们能不能专注一点?

1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金马创投百万首奖??我从张主席的表演里感受到了她隐藏的绝望。一部几乎不存在导演控制感的车祸片。(里面车祸真的多,像韩剧)

17分钟前
  • 黑狗成
  • 很差

2.5 如[德布希森林]前传,崩坏的亲子关系只有在高楼大厦的游离独处中才能得到救治,不过省去音乐之后的情感应该如何堆积,导演仿如陷入困顿迷失的漩涡恶性循环。而当最后施害人与被害者的身份互换之后,所谓的因果关系却并未得到深挖阐释,空留"暴雨已至,人生无从归"的惘然。

20分钟前
  • ChrisKirk
  • 较差

3.5 虽在具体情节上有过多巧合的设计,但人物塑造很出色——除却演员表演外,同情或关怀没有被剧本作为“视角”被滥用,困境绝对成立。男主角随意且混乱的行为动机和疲惫恍惚的状态都写的很妙,所谓生活的曙光、成长的弧线也从头到尾都没闪现过。整个电影陷在停滞的困局之中打转、作无用功,恰好贴近人物兜兜转转的生活。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导演有一个不错的概念,可惜剧本上人为的痕迹有点重,不过首尾的两场意外也正是导演想要的概念。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时间紧凑的故事,全程跟着男主角的视角,看这样一群穷人如何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活着,最后男主角从受害者变成肇事者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悲剧了,导演的情绪掌控能力也还不错,收尾很漂亮。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剧本无力拍成流水账 结尾扳回一局 大雨洗刷所有不快 惠姗唱道 回家吧 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吧 好像车子一直走着就有水用有冷气吹有鸡腿吃有议员帮忙有妹妹回家 可走到头还是继续无望的人生

27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8.5/10 張大導演難得最潦倒一次, 睇到心到實了, 情感上這片是恐怖片!! 太可怕了!! 很討厭, 但確是拍的很好, 昨晚趕快在導演來戲院映後談前走了, 擔心我會揍他去坐花廳, 把我偶像催殘到這樣....

2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好好地写一个法哈蒂式(?)的故事不好吗,非要在最后15分钟搞出个因果循环的大蛇足,大败笔。张艾嘉这次演精神病竟然反而还可以,找不到黑点。最难得还是男主了,又帅又会演。

32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男主角很帅,没了。

34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这是一个关于苟且求存在大城市底下的贫穷家庭的悲惨故事 并引发穷人所面对的困境与悲歌 导演却采用了一种平视的视角 呈现出对社会真实写照 表现对底层人群的人文关怀 真正主角是张艾嘉的儿子阿哲 青春叛逆 脾气暴躁 岂料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夺走了其年幼妹妹的生命 阿哲才真正陷入到一种无望的实际当中

38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全世界用尽方法要把马航从海洋里寻回,他耗尽全力要把妹妹从医院接回。富人从水罐车里源源不断获得资源,穷人在偷了邻居水的叫骂声中耗尽尊严,一桶水映照出阶级;撞了人的赛车不加迟疑逃之夭夭,他撞了人也不假思索扬长而去,一场事故反衬出人性。命似草芥,人不如畜。我们活在这样的人生里丧却分贝。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出於種種原因,我保證,沒有任何電影的瘋子,可以比這部片的張艾嘉演得更好。她身上沒有一絲一毫被粉飾的可憐、更沒有編劇妄想的可愛病理,只有讓眼前人想狠狠賞她巴掌、外人們卻無可遏抑湧出想默許暴力這種違常希冀的無奈可憎。張艾嘉演的就是這麼好,即便我很清楚,這表演在這部片是何等脫節。

4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携着金马百万首奖和张艾嘉加持的光环,成品却乏善可陈。显示了从一个讨好的概念发展到一个完善的剧本中间的距离有多远。导演在戏中堆砌社会议题,效果却极其浅陋而刻意,处理戏剧和人物逻辑时也不难看出稚嫩和混乱,尤以男主角塑造最差。@平遥

4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SIFF20#只有把视角放在底层,才能真实看到不公的社会和不平等的人生。阿强和母亲扮演两种角色表现两种态度。如果现实的痛苦超越了精神能够接受的程度,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能好过一些;可是如果必须接受必须活着,就会像阿强那样忍耐着眼前的无解。生活施予人的悬崖我们从来无从选择,「要么跳下去要么就坐着」。

46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爆发力好强的一部新人新作!简简单单的格局慢慢呈现出马来西亚社会现实,节奏、情绪和画面感都把控的好好。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难免还是有点过激和浮躁,以后再沉稳一点就很可能成为马来西亚的Mike Leigh或者Asghar Farhadi了。开玩笑。

4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片名竖出,于是所谓的分贝人生便成了“贫人生”。

5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似乎有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墨菲效应带出制度荒谬和贫富差异,令人唏嘘。从找议员和砸车开始,批判意识变本加厉,反而显得刻意。结尾偷来的车与食物换来片刻心安也是讽刺。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只有张艾嘉的表演是对的,她的表演中带着启发与线索,引导着故事的走向,同时给观众以答案。而在哥哥跟护士说“妹妹昨天出车祸去世”的那一幕,哥哥的表现像是在谈论一个完全不想干的人,没有悔恨,只会一味发泄他的“怒”。P.S.导演是妥妥的“车祸控”!P.P.S.《论监控的重要性》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较差

去马来两次,了解到马来西亚的华语电影正在兴起。这部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值得鼓励。张艾嘉的出演,加分不少。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