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之光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内心之光 剧照 NO.1内心之光 剧照 NO.2内心之光 剧照 NO.3内心之光 剧照 NO.4

 长篇影评

 1 ) 另一种诗意

德国纪录片《内心之光》。摄影机以旁观者之眼,静观这些得阿兹海默症的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时间不逝,圆圈不圆。老人们的认知退行呈现出的生命的安然与顽皮,某一刻,我的内心被温柔击中:蠢萌如婴儿的他们,曾是今天的我们,昨天的你们。生命的惊喜与神秘都源于内心之光。 想起老年的仲代达矢出演的《海边的李尔》,也许,从另一个视角看,有了认知障碍的老人们得到了另一种自由吧…… 某一刻,这片子呈现出了一种诗意。如余秀华的诗句。 “我只是对这长久的沉默着迷 也深陷于这无垠的空旷里的一声叹息 和这叹息里,万物起伏的身影” ——余秀华 《星宿满天》 PS:最后一张图是德国阿兹海默症学会的检测图,据说看到骆驼的,不容易得阿兹海默症。

 2 ) 搞错了的内心之光

挺失望的。 冲着老年痴呆这个主题去的,是这次上影节一定要观看的少数影片之一,但也许是有所期望就会有所失望吧。 不知道导演到底有多少了解老年痴呆。如果要在这上面做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许他应该更多做一些准备多跟一些时间才对,而不仅仅是一年的拍摄时间。 影片收集了不少素材,毕竟一年时间的跟拍,其中还是不乏有意义的记录:比如开始时儿子跟父亲弹琴唱歌然后要走的时候父亲的不舍,老太帮老头剪指甲,老头跟老太调情,老头依恋年轻的女服务员,老太坚持不懈地把盘子端上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等等。

能把这些影像拍摄下来并剪辑入影片,说明导演本身是注意到了这些行为具备着某些特别的意义的。但是在影片中导演缺少对这些有意义的素材的深入挖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主题,所以影片也就缺少了对各种素材的把控和调度。我们在影片中就只能看到对各种素材的堆砌,因此让人对老年痴呆的印象只能流于表面,如果是一个对老年痴呆患者没有深入了解的观众可能很难仅仅从这些影像的简单展现就能抓住这些影像背后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患者的真正的内心之光到底是什么的。

这应该是跟导演没能长期地、深入地了解老年痴呆患者有关。他只是凭一时的感觉投入拍摄,所以他所感受到的老年痴呆患者的内心之光也只能是流于表面的。事实上,仅仅从内心之光这一主题来说,这部纪录片甚至都还不如我们早先拍的父亲在饭店里给儿子捡别人吃剩下来的饺子的电视公益广告表现得更好,而那在现实病患中是会实实在在存在的。

实际上从放映后导演的演讲中所说的“他认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内心之光是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真实”(大意)来看,他并不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真正的内心之光是什么。

实际上老年痴呆患者是最不真实的,因为他们所表现的真实只能是此时此刻的真实,而此时此刻的他们是与之前几十年的他们越来越不一致的,也就是“现在的他们”并不是真实的“一贯的他们”。如果说这个真实是指现在的他们外在和内在的一致,那也只是现在的他们,内在越来越少、他们正在倒退着走向婴儿的缘故,而并非是因为真实的缘故。

老年痴呆患者虽然记忆在消失,行为能力在衰退,但他们仍然还是一个人,在他们身上仍然能体现出作为一个人对于孤独的害怕,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爱的渴望、付出和珍惜、对于生命的存在的本身的坚持和执着,——至死如此。

这才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内心之光。

原本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然而可惜了。

 3 ) 换个方式打开绝望

这是一部讲述疗养院拍摄的痴呆症患者,即阿兹海默氏症的日常生活(下文我们称他们为失忆老人),故事主人公是佛斯先生。

他说起话来像唱歌,虽然很多事情不记得了,但他还会唱歌、还会跳舞、他喜欢跟音乐有关的一切活动。拍气球,是他的保健运动。

夜晚,佛斯先生与朋友一起吃冰淇淋,一副大孩子管小孩子的模样,“不要再闯祸了”,孩子般的语气与认知,偶尔还会给朋友读读书,德国一战的记忆。

每日不停去厨房找吃的、他习惯性的重复擦木板,但忘记了自己的木工身份,他偶尔修理灯架,与朋友相聚,但转眼间,这一切又都忘记了。

摄影师老奶奶夜间翻着杂志,钟声环绕在空荡的房间中,想不起来年轻时的工作与机遇。

有一天,我们会忘记自己所有的骄傲,与世隔绝,是否是死亡前的一种仪式,将所有执念清空,回到一个零的状态。

而尼采老奶奶没有力气连将吃饭的盘子放到桌子的力气都丧失,完成一个动作需要几分钟。生命力在静悄悄的流失。

而后,一个年轻人和养老院的护工推着一架棺材离开,在这一刻发生时,养老院的护工贴心地让其他老人回避。

死亡来临前是无限的光芒,他们晒着日光说“心中有太阳,肚里有洋葱。”有人打趣说“或许该放屁。”这日注定欢笑有时,痛苦有时,一切都有时。 关于这部影片,导演说有阳光就定有阴影与黑暗,因为现实中疗养院、护工、老人间的问题有很多,社会新闻也很多。除了这些乐呵呵地老人们以外,还有已经失语全然自闭的先生,只是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因为导演在讲述的是这样一群人,所以台词不多、镜头缓移,以及近一分钟的空镜头。仿佛思维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到静默的力量。是温柔地凝视时间,也是静观世间万物后复归宁静。

这虽然是老年人的故事,却是年轻人的安魂曲。如果说疾病如此绝望,如果说年老如此幻灭,那就遗忘世事,一直歌唱,直到把我们的言语化为旋律。

一如佛斯先生对看望他的儿子所求的,“再唱两首歌吧。”

设计|哇哈哈

编辑|Tsaiyu

今日暗号“内心之光”

 4 ) 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

上海电影节看了场首映+导演见面会

导演是摄影出身,怪不得看的时候觉得颜色跟构图都极好。音乐处理真的很上等很高级了。纪录片做到构图跟音乐都这么好,真的是赏心悦目了。他说上映的时候很可惜很多镜头面前的人已经去世了。不过没关系。

片子是在疗养院拍摄了一整年的,刚开始还是记录为主,到中间的时候发现了男主,觉得可以拍出一个故事线所以就继而围绕男主去拍摄了。很简单动力跟推进。

导演发现老年痴呆的人都很真诚地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周围的人看。他们只注重当下的想法跟感受,而且能全身心地去把自己交代出来。

看了之后再加上导演的解读,可以说这个片子真的很emotional。导演很会捕捉每一个镜头前的人情感充沛的模样,每一个人都可爱极了,可是组成这些的却是一帧帧朴实的日常而已。真的是镜头了充满了爱,可见导演的细腻的内心世界。

现实当然真的没有导演给我们看的那么无邪。有观众问导演说她在类似的疗养院呆了两周之后反而看出了the inner of darkness,然后问导演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经历。我想说社会福利,医疗服务,临终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很大的议题,不可能看不到阴暗的一面。

我想起了之前在香港跑了很多家养老院的画面,也想起了之前在病房照顾病人的漫长痛苦时光。导演很巧妙地回应了回答者的问题,他说:有光照进来的地方肯定有shadow and darkness. 很妙。

片头片尾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是我能理解到的层面。 日落之后森林里可能会被darkness包裹着,我们也不晓得生命终结之后的另一头会是怎么样的。年轻人总是很忙碌,老了病了就会忘记自己这一生做过了什么事情,也许会忘记自己是个摄影师。可能痴呆之后用抹布在擦木面桌子的时候肌肉还会记得摩擦木面的记忆,自己却都忘记自己曾经是个木匠了。

可是都不重要啊,天亮之后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好听的音乐自然响起,开心的人依然翩翩起舞。

希望大家都爱过生命,爱过自己做的事情,爱过自然,爱过音乐。不管老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是可爱的人。

 5 ) 潸然泪下(影评,Das Innere Leuchten)

继续补习去年那些遗落的作品,放慢节奏,慢慢看,慢慢写。

德国影片《内心之光》

作品类型:纪录片

故事概述:痴呆日常

上映时间:2019年9月19日在德国上映

特别令人感动的作品,讲述“痴呆症”疗养院的故事,纯粹的记录模式,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前期的预设,没有后期的点缀,就是平平淡淡记录了那些痴呆老人的日常,真实到潸然泪下。

本作的主角(如果硬是需要找一个)是这位老人(见下图),作品通过老先生的日常(从日出到日落,正常的生理作息时间),向所有观众展现了痴呆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笔者为何称其为“希望之光”?其中缘由有二。

其一,衔接本剧中文译名《内心之光》,仔细看片,用心体会,两个词在这实际上诠释了一个意思。

其二,这四个字直言了在下对于本作的五味杂陈。

接下来细细看,慢慢讲。详解“希望之光”的真正内涵。

1,痴呆症患者的小小世界

在旁人看来这些“痴呆症”患者都是些“忘记一切”、“孑然一身”的存在,没有记忆、忘却机能、抬头望天、低头瞌睡的“老小孩”。可是,谁又真正知道他们脑内仅存的记忆体中还留存了什么?是不是一个世人无从了解的“未知世界”?是不是一个常人不能走进的“绝对空间”?是不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忘记过去”、“忘记忧伤”、“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存在于此的“乌托邦”假想希望小小世界?

2,疗养院的爱心接力

这是来自于外界的“希望之光”,良好的机构,爱心的人士,先进的设备,这些外在的因素,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延缓痴呆症发展速度,降低其对于神经系统影响。不过,说到这,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医疗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针对于这类老人(痴呆症),医疗手段/人员配备/相关技术都处于“低位运转”,如何及时、迅速跟上需求,值得有关人员仔细思量。

3,日升、日落,希望一直在那

这是“希望之光”所蕴含的最后一个概念浓缩。对于这些痴呆老人而言,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昨天的事,已成云烟(一概记不清了);今天的事,从头再来(新鲜事、新鲜人、新气象);明天的事,新的历险,新的希望(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周而复始,一直在经历“新的旅程”,感受“希望与恩典”。

写在最后,以《圣经诗篇》上的一句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语。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圣经》

floyd

2020.2.16

 6 ) 当我老去,失忆,你是否还会继续爱我

整部纪录片并没有过多的台词,或者旁白。更多是摄影师静静地站在老人面前,默默地记录老人们的饮食起居:昏暗浑浊的眼眸,缓慢颤抖的动作,咕哝不清的话语,莫名波动的情绪;但也有老人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舞动的模样,嘴里哼唱的歌曲,彼此搀扶帮助,惬意地晒着阳光,享受着冬日的温暖的样子。偶尔会有摄影师和镜头背后的老人之间的互动。

我是在上海电影节上观赏这部纪录片。没想这样不会有很多娱乐性的纪录片,落座的人仍然不少。

我们的主角老爷爷的儿子一天来看望自己的父亲,他谈着钢琴,唱歌给父亲听,父亲很开心,在钢琴旁边用手打着拍子,身体也有节奏地摇摆着。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易逝。一曲结束,儿子要离开了,他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他礼貌地和养老院的护工再见,和父亲道别。

此时父亲百般不舍。像小孩一样撒娇道,我们再唱1,2首歌吧。

还有一个镜头,3个年轻人,其中可能有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和养老院的护工,推着一架白色木质棺材离开。是死亡。在这里应该是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事情。这也是到这里的每个老人最终的可预见的归宿,和结局。我相信,在这一刻发生时,是养老院的护工很贴心地让其他老人进行回避。不希望为他们脆弱,饱经风霜的心灵再增添负担。

昨日偶然和母亲的长聊,趁着画面切换的间隙,许许多多的记忆,疑惑,在脑海中闪回着。这样的老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以怎样的模样老去,和死去?因为阿兹海默症,当象征着彼此唯一性的记忆不复存在,行为的异样,甚至人格的改变,对于个体或者外界来说,“我”是否还是“我”?

纪录片并没有进一步去剖析。也未给出答案。纪录片的意义或许在于,当你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走在自己的荆棘路上,经过自己的独木桥的时候,这些纪录片就像隐匿在路边的小黑盒子,盒子打开了一隅,你从中窥探到了不属于你现在的生活,但又切切实实存在于同一个世界的某部分和片段;甚至像是时空穿梭望远镜,让你预见了你的未来,并为之担忧。

一直都不喜欢拍照,也不喜欢在镜头面前自己拘谨僵硬的模样。但现在,我突然很想买一部相机,拍我的家人,拍我的朋友,拍好多好多我们在一起的照片,记录许多许多我们一起的时光。这样当我老去,记忆交错混乱不堪甚至丢失的时候,虽然我已经都记不得了,但我肯定会像纪录片里的那个老奶奶一样,很感激这些在我生命中出现并陪伴过我的人们。

 短评

3.3

5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还行

To be honest I didn't see anything special.

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新年第一片。老人们很可爱。

11分钟前
  • 阿蕭
  • 推荐

说纪录片是真纪录片,没旁白,也没什么访谈对话,就是非常日常的记录,既无法理解患者,也不懂发生了啥…然后我后半程就睡过去了…

16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画面很美,整体很平静#百老汇moma

17分钟前
  • xoyabc
  • 推荐

里面老人很可爱。豆瓣尚无评分。阿尔茨海默氏症,离我们如此之近。为了姥姥而来但其实,病到那个阶段哪还有什么“内心之光”显现!她已经把自己几乎封闭起来!首博之后赶来临时买票。小付子最先自己买了票结果睡了好几次。第七届德国电影节。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1号厅 六七成满 最后两排疑似锁座

20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生命力在悄悄的流逝……

22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摄影真棒。好的电影,是获得一次凝视时间的机会。

23分钟前
  • 小完美小姐
  • 推荐

【2019第七届德国电影节·内心之光(2019】老年幼稚园的纪录片。时间静置,水波不兴。一群退行成孩子的老人呈现出的片段安宁和萌蠢,这一切被导演温柔的镜头摄录。既然系统性的崩坼是宿命,大厦将倾前片刻的苟安和诗意是生命中最值得铭刻的吉光片羽。任何一星半点的生命余烬都是内心之光在闪烁飘摇。

28分钟前
  • 锵阿锵
  • 推荐

视角很好,画面很好,非常喜欢细节的呈现(还启发了正在改论文),摄影机作为刺激物可以改变研究者的眼光~

33分钟前
  • 食菠萝
  • 力荐

非常非常好 爷爷在大树前独自哼唱的那段 有真正的光芒(另:吐槽光影车间的座位 前后排几乎一样高…

35分钟前
  • 13
  • 力荐

很平静,像一首舒缓的音乐,缓缓流畅

40分钟前
  • 天真的瓶子
  • 推荐

温柔的注视眼光

42分钟前
  • 推荐

像是度过了一个祥和静穆的午后,一切都停止了,唯一点亮光在微微闪耀。当大人再次长大就又成了孩子,内心的庞杂欲望也缩减为微小的孩子气的渴望,每天都是柔软的。

46分钟前
  • Lumos
  • 推荐

莫名放空治愈,里面的空镜太舒服了

51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给了观众巨大的平静鸭

53分钟前
  • likoma1988
  • 力荐

不尽兔意

54分钟前
  • 水泥脑袋
  • 还行

真的只是素材 ps这种inner light更珍贵在 需要太温柔和耐心的凝视 才能发亮 希望我老了也能如此体面

56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好多地方都睡着了,拍的画面挺美的。但太表象了,没看到我想看的吧

58分钟前
  • 醋爆虾
  • 还行

德国电影节上在MOMA看的,和以往看过的很多部纪录阿尔兹海默症的作品不一样的是这部作品里几乎没有煽情的部分,只是静静地纪录和观察这些失忆老人可爱无厘头又引人发笑的日常,没有访谈没有讲述甚至没有家人的参与,串联起这些日常的是关于大自然的空镜蒙太奇……我想导演想要传达的是:当我们年迈渐渐失去记忆,或许又能像孩童一样从新来过……每个失忆老人都有自己的“怪癖”或者说是“习惯”,最喜欢那个不停去厨房找吃的,热爱音乐,说话都像唱歌一样,只要听到音乐手就能跟着旋律起舞的老爷爷~还有那个年轻时是很厉害的摄影的老奶奶!“祝你今天一切顺利和愉快!” “只是今天吗?”虽然痴呆但又多么睿智!!

1小时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