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2016

HD

主演:卡洛伊·哈伊久克,加博·贾斯贝埃尼,佐尔特·安格尔,普特·巴拉内,泽索特·斯里,索菲娅·绍莫希,莫妮卡·巴尔赛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窒息2016 剧照 NO.1窒息2016 剧照 NO.2窒息2016 剧照 NO.3窒息2016 剧照 NO.4窒息2016 剧照 NO.5窒息2016 剧照 NO.6窒息2016 剧照 NO.13窒息2016 剧照 NO.14窒息2016 剧照 NO.15窒息2016 剧照 NO.16窒息2016 剧照 NO.17窒息2016 剧照 NO.18窒息2016 剧照 NO.19窒息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窒息20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基于真实改编。本片发生在1960年代的匈牙利,以系列残暴凶杀而出名的小镇马特福。真凶被缉拿归案7年后,凶杀再次降临小镇,手法如出一辙,是误判还是效仿?本片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存在令人窒息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博弈,当局者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错综复杂的阴谋和令人不安的戏剧网络中。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恶女们的刀导演万岁!被掩盖的时间食人鱼2:繁殖你是我的命运绿翼 第二季武僧传奇之蹴鞠之战东京金盏花厕所下流之宴侠女修仙传速度与激情9水晶的结构武铉:双城记风尘三侠肮脏交易离婚快乐第二季屋顶1956终极旅程人偶新娘漫长的告白棋王(1988)撕票风云(粤语版)中央舞台:踮起脚尖光天化日之下尊敬的W热血姐妹团OK亲爱的贵族精英西出长安被遗忘的季节演播时刻 第二季OK老板娘煲车永不沉没:失落的日本战列舰正骨柔情犀利仁师电击少女 第一季这样就好

 长篇影评

 1 ) 摄影机视姦的美艳肉体、凶手主观镜头下挣扎无助的对象、精神分析式的童年阴影

三女神中行二者为叹息之母,伊未凭虚御风,亦不著头冠。人若见其目,非玄非妙,然人不能识其思,尽是南柯枕冷,颓垣不还。 --汤玛士·德昆西 〈列瓦那与伤悲三女神〉

卢卡·格达戈尼诺(Luca Guadagnino)的《窒息》“cover” 了达利欧·阿基多(Dario Argento)1977年恐怖片代表作《阴风阵阵》。格达戈尼诺用相当不同的配器和诠释方向转变了类似的“旋律”--夺目的颜色、扭曲的肢体、尖锐突出的构形和声音、艾雪式迴还隐藏的空间--和类似的“歌词”--美国女孩苏西来到德国的舞蹈学校却发现误入女巫巢穴的故事。

这也反映在新旧版本的配乐差异。Goblin在《阴风阵阵》的电影同名歌曲(也是贯串整片的主题动机)更为感伤、更具旋律性,但编曲中如澎湃的金属和人声嘶叫著“女巫”的字词凌驾著画面,使人分心,如同《阴风阵阵》甜腻艳丽的色彩几乎佔据人的全副心神,但这种迷离分心而不明所以的设计恰好是这部片企求的,随时准备远离常态的效果。而Thom Yorke的配乐(扣除片头有人声唱词的歌曲之外)更不谐和,但合成的较为简化,而更融入《窒息》强调战后分裂的德国阴鬱的色彩裡。《窒息》的色调与建筑佈景力求一种与时代背景接壤的气息。

阿基多原本五光十色的恐怖童话,变成格达戈尼诺更“现实”阴沉黯淡的质感,但《窒息》也并未放弃用各种形式强化不详与怪异。比如,原本《阴风阵阵》从开头就大肆挥洒的红色,《窒息》却是细火慢炖,在开头先让渡给其他元素,像是舞蹈学校玄关地板上深色三角形尖端连续地往深处指向,仍可突显“进去这个地方是回应一种危险的召唤”。而电影前段的红色调先是柔和地出现在女主角苏西(达珂塔·强生饰)的橘红色头髮上。《窒息》的红色并不尽然代表(无法使人同理的)未知与危险,反而在主角身上落实了,随著颜色变化和剧情逐渐说服人的“正统”--因而很难说结尾是种反转。

《窒息》中男性被边缘化(甚至,唯一的男性要角,精神科医师,由女演员蒂妲·史云顿出演),简单地呼应著“父国”认同的黯淡,红色贴合著女性赋权(甚至“复”权)的叙事重心,色系中的变化也反映著女性不同的特质。最后三十分钟的大量腥红色是大家长的排除与惩罚,而结尾苏西洋装的鲑鱼粉色是母性的温柔--新版把旧版裡学校桃粉色牆纸,以一种黯淡的版本,放在苏西身上。如果说《阴风阵阵》的房间走廊是老女巫呼吸著喘息著的腔室,《窒息》中女巫的巢穴其实就凝缩在苏西身上。

红色统治了整部片,女性的力量也“响彻”这栋舞蹈学校。《窒息》跟《阴风阵阵》一样,如同铅黄电影(giallo)的类型特色,强调声音的物质性:铅黄电影常见的身分不明凶手皮革手套挤压的声响;《阴风阵阵》铁圈唰唰声与锐利的皮肤割裂,躲在门内数著脚步声计算著神秘房间与自己的距离⋯⋯电影透过声音调度著其他感官的想像,这些想像伴随著强烈的身体与物关係的感受。《窒息》开场不久的“跳舞杀人”戏,就是这样先声夺人:当苏西第一次来到舞蹈大教室加入学员的团练,她毛遂自荐想当领舞,编舞家白夫人(蒂妲·史云顿)要她试跳,并触摸她手和脚以施咒--连结到困在另一镜室裡的学员欧嘉身上。一旦苏西作出手势和脚踏,即会扭转撞碎欧嘉的骨与肉。其中,被强调放大的踏步声、挥手声与撞击声透过两处平行剪接的传递和呼应,正是足以达成有效的痛感的咒法。

然而,旧版剧情的贫弱,恰好让颜色、形状、声音成为观众仅能攀住的线索,导向充满妄想和谵妄的网络,让人随时窒息于杀戮场景之中。新版却让想像落地,给了声音身世:恐怖的呼吸声响,不是女巫的鼾声而是生病的母亲;学校迴盪的喘息,是因为费力跳著现代舞而不是外于剧情的音效配乐;苏西恶梦场景的喘息声是童年躲在衣橱自慰,而不只是女巫们的骚扰。

这也因此重写了“女巫”。前作或其他铅黄电影的厌女核心--摄影机视姦的美艳肉体、凶手主观镜头下挣扎无助的对象、精神分析式的童年阴影--让女性时常落在妓女与坏母亲二择一的想像。《窒息》对声音与痛的癖好仍是恋物的,却也是为恋女的,苏西敞开身体的线条与肌理,白夫人和苏西之间的对视、触碰、(透过附身的)共舞,红色绳缚装饰底下、近乎裸身的群舞的力与美,盪漾著性感又恐怖的邀请--彷彿,认同这部电影,就得到了成为女巫的入场券一样(跑完演职表出现的“彩蛋”也呼应著这样的邀约)。裡头男性遭受折辱的镜头,刻意让观众共享著苏西的反应镜头--莞尔--这不意味著惧女,反而让人同理一种厌人的自私快乐,就像格达戈尼诺擅长透过餐桌戏的调度潜移默化著观众--《我爱故我在》的贵妇的食欲爱欲自我醒觉,《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少男青涩与濡湿的爱恋--舞蹈学校女巫老师们聚在餐桌上进食、密谋、大笑的猖狂,竟是阴郁不安的本片中最幽默放松的地带,让人有些想要加入其中一同放纵。

所描绘著“女巫”揉杂了自私的、受苦与使人受苦的面向,却不失为一种吸引人的阴性力量。相较之下,离开女巫巢穴之外的另一端,讲述“时代的无力感”是如此苍白单薄,彷彿是另一部电影的片段:老迈的精神科医师怀念著在纳粹统治下失散的妻子,穿插在新闻与话题间的1977年“德国之秋”红军事件。导演和编剧刻意设置的“与时代接壤”,倒像是苏西对跳跃的坚持--地板之沉重,不能简单跳离--拒绝关于美的形式的每一下有力踩踏可以蹬出的昇华。

 2 ) 「恋尸癖」这件小事

就像有人不喜欢香菜,有人不喜欢上班,这个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活物。

[窒息]真是叫人窒息

六十年代匈牙利,司法腐败、警察无能、冤假错案、人心凋敝。

犹如无数块湿纸巾,堵住了社会的口鼻。

尤其是这个反常规的杀人狂。

夜黑风高,路边野地干草垛,其紧扼受害人脖颈,直至窒息。

随后,勃起,对着冷冰的尸体,释放欲望。

与一般奸杀犯不同,十年内,他先后杀害五位女性,全是先杀后奸。

©[窒息]里,连环杀人犯对着尸体,便会产生性冲动

典型的恋尸癖

道德人伦中,恋尸癖从来是绝对禁止,且光是看到这三个字,就已经一地鸡皮。

但再怎么反人类,也不得不承认。

对于性方面一直领先于其他物种的人类,其仅是海量性癖好中的一种。

而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至少在匈牙利,有那么一个恋尸癖。

©1957年,匈牙利连环杀人奸尸案原型彼得·史密斯

就像有人不喜欢香菜,有人不喜欢上班,这个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活物

奇怪是,恋尸癖并非人类专利,生物骨子里似乎都有恋尸基因。

早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默里·莱维克便发现了企鹅的恋尸行为。

©乔治·默里·莱维克在《阿德利企鹅的性习惯》中,提及阿德利企鹅有个专门的恋尸癖团伙,专对死掉的雌性企鹅下手

2015年,在巴西首都某公园里,更有人拍到雄性特古蜥对着雌性尸体消遣了两天。

©特古蜥的奸尸行为

而人类就更早了,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有位叫希罗多德的史学家,虽非恋尸癖,但喜欢研究。

在他笔下,记载了几千年前人类最早的恋尸癖——古埃及人为防止恋尸癖,会将漂亮女性的尸体放至一段时间后,再送到殡仪员手里

©其记录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左为希罗多德,右为《历史》

这还不算完,他还发现本国历史上还有个恋尸癖皇帝,希罗多德戏称其为“冷炉子里烤面包”。

©佩里安德,古希腊恋尸癖君主

有趣的是,恋尸癖出现在道德体系尚未健全前,没有伦理束缚,但多数人还是表现出了本能的反感。

譬如赫梯文明,就曾立法规定不能和死者发生性关系。

©赫梯文明,存在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三世纪

而进入文明社会后,道德体系完备,其就像第二把枷锁,将恋尸癖关在了历史边缘。

明面上恋尸癖的记载少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却有隐喻。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为和罗密欧私奔,朱丽叶喝下神父的假死药,在墓穴等待罗密欧将其掘出。

悲剧的是,罗密欧消息不灵通,误认为朱丽叶真死了,吻过其尸体后,服毒殉情。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吻假死的朱丽叶,是恋尸癖的隐喻

还有更直白的《格林童话》

1812年,其首次出版,但并不是什么少儿读物。

且不谈《睡美人》里包含了极强的恋尸癖隐喻,最著名的《白雪公主》,初始版本和如今也是大相径庭。

©《睡美人》,被纺车刺扎到的公主,沉睡数载,等待王子唤醒,恋尸癖暗示不言而喻

原始的《白雪公主》里,王子是位正宗恋尸癖。

当他看见白雪公主尸体后,一见钟情,欲带回城堡玩赏,结果被仆人无意撞到尸体,苹果吐出,白雪公主复活。

©1937年的[白雪公主],在初始版本里,白雪公主也不是什么正派角色,其因和生父乱伦,被自己生母加害

恋尸癖极其边缘,却始终在不同文明中若隐若现。

而其由于变态极端,实例资料甚少,直到近代,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把恋尸癖推上研究议程的,是其本身。

1847年,法国出了位千年一遇的恋尸癖——弗朗索瓦·伯特兰德

直到被逮捕,这位法国中士已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盗窃猥亵尸体两年有余。

©恋尸癖案例原本就少,伯特兰德无疑是个典型,时人称“蒙帕纳斯的吸血鬼”

他也成了学者们研究恋尸癖的一手资料。

1850年,比利时心理学家约瑟·古斯兰在一次讲座上,发明了个新词“Necrophilia”来形容伯特兰德,从此恋尸癖有了专业术语,正式归入精神疾病

©约瑟·古斯兰,定义恋尸癖第一人

但这也仅只是开了个头,中期因缺乏大量案例,恋尸癖研究进展乏力。

终于,1989年,有两位学者结合那些星星点点的例子,将其分成了“真恋尸癖”和“假恋尸癖”

©乔纳森·罗斯曼和菲利普·瑞斯尼克,恋尸癖分类学者

对于假恋尸癖,其感兴趣的并不是尸体,而是尸体是谁。

就像[安娜·福里茨的尸体]中的三个年轻人,当国民女星安娜·福里茨粉丝遭遇意外,遗体又恰好送到了他们面前时,气氛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安娜·福里茨的尸体]里,三位年轻人是假恋尸癖,奸尸只因迷恋安娜

而素有“最美阿根廷第一夫人”之称的伊娃·贝隆,生前备受尊崇。在电影[不眠的伊娃]中,其死后,尸体更是激发了部分阿根廷人的恋尸欲。

©[不眠的伊娃],士兵正在猥亵贝隆夫人尸骸

至于真恋尸癖们,但凡尸体,来者不拒。

比如经典恋尸电影[困惑的浪漫]中的小夫妻,两人都是真恋尸癖,凭借丈夫工作之便,两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尸体,继而拥抱性福。

©[困惑的浪漫],经典恋尸片翘楚

毕竟还只是偷尸,[困惑的浪漫]只能算轻量级。

真恋尸癖的最高层级,是[窒息]中的连环杀人犯,为满足恋尸欲望,不惜杀人。

©[窒息]中的连环杀人犯

不论是何种恋尸癖,都是极致的性欲倒错,是病

对于心理疾病而言,关键在对症下药。

问题是,在恋尸癖领域,专家们目前仍无法确定恋尸行为到底是欲望宣泄的健康途径,还是病情继续恶化的原因。

因而,恋尸癖如同心理学癌症,尚无有效解决之法。

庆幸是,专家们至少搞清楚了恋尸癖的成因。

其并非基因自带,而是环境使然。

1989年那两位学者,除了将恋尸癖分类,还发现,恋尸癖们多半从事过能直接接触尸体的职业

正如[困惑的浪漫]里的丈夫,其职业是验尸官。

©[困惑的浪漫],男主公之前还算正常,而因其工作,逐渐走上不归路

而[安娜·福里茨的尸体]里,其中一位年轻人更是常年在停尸房打杂。

©[安娜·福里茨的尸体],三人中的Pau,在停尸房工作

工作是一方面,还有性格

恋尸癖通常社会地位低下,自尊心扭曲严重,十分害怕被拒绝。

长久下来,压迫的自尊会嬗变成极端控制欲,表现出来则是一个绝对顺从的伴侣形象在心中成型。

而尸体自是最符合要求。

[冷月亮]里,阿德和西蒙就是这样两个悲惨的男人,不知哪天,他俩偷来一具女尸,填补了这种心理上的沟壑。

©[冷月亮]里的阿德与西蒙正在偷尸体

此外,孤独也是恋尸癖的诱因

震惊全美的杰弗里·达莫,集杀人、吃人、恋尸于一身,而其父曾透露,在10岁到15岁阶段,达默孤僻异常。

©杰弗里·达莫,在杀完人后,他会对着被害人尸体手淫

2016年的[瑞士军刀男],汉克为排解孤独,更是幻想捡来的尸体复活,陪他长期作伴。

©[瑞士军刀男],男主与尸体

可窥见,恋尸癖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各种因素多管齐下。

但说到底,恋尸癖是边缘的心理疾病,恋尸者是边缘的可怜人

当然,可怜的是那些没走极端的。

他们的爱虽变态畸形,但纯粹,在某种条件下,甚至成了柏拉图。

譬如[特别的吻给特别的你],姗卓是个恋尸癖,但她恋尸恋的并不重口,更像是少女怀春选错了对象。

©[特别的吻给特别的你]里,恋尸仿佛是与尸体的柏拉图,最终,姗卓等到了甘为自己牺牲的男人,恋尸变得残酷又美丽

至于[窒息]里那位穷凶极恶的杀人狂,为欲望杀人,可怜则成了可悲,可憎。

毕竟,恋尸癖或许是上帝的无心之举,而人的生老病死,自然法则里早已板上钉钉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3 ) 致郁的过于真实。

2016年,惊悚犯罪电影《窒息 |A martfüi rém》

电影名字有点意思,起码是好好看过这个作品的。

既然是18禁的,好多图看来也是放不出来了。不过确实感觉挺真实。挺难受的。

匈牙利电影感觉拍出了老苏联的味道。。然而我却有点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让人窒息的社会,好人并没有好结果,我为啥要看这么一部致郁的电影呢?本来以为是个恐怖片。。真是的。

两位主角实在是长的太相似,对于我这个脸盲来说 太痛苦了,也许这也是导演的圈套也说不行呢。

电影尺度其实挺大的,不说漏的。。主要是尸体很真实,解刨也过于真实了。

剧本其实挺硬核,问题不大,气氛渲染到位。虽然上来就告诉你了凶手是谁,但是演绎的扑朔迷离,效果还是不错。

也许那些社会主义味道让人熟悉,但是这个电影评分有点难,毕竟不喜欢这个题材。但是确实拍的不错,有点尴尬。

浓重的时代感。

过于惨烈。

尸体过于真实。

傻傻分不清楚。

妹妹?

结局过于致郁

-------我是窒息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7/10分),致郁的过于真实。

 4 ) 打造一部匈牙利版的《暴雪将至》需要几步?

|本文大约1400字,点个赞吧,好人一生平安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匈牙利版的《暴雪将至》,或者你可以更加大胆一些,说这是国内某冤假错案的匈牙利版。当然这一切并不妨碍本片的优秀。如果仅仅是讨论这部影片的版本属性,那么肯定是有点糟践,不如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或许这样的问题才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重点。

看完了本片你就会知道这是一起冤假错案,即使没有看完,你依旧是会觉得本片中的凶手早已显露无遗,但是警察却丝毫不作为。片中的警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甚至于片中的大多数人为什么会对于这样的情况不遑多让?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吧。

警察篇:

对于警察来说,破案的目的就是维护治安稳定。了解一下六十年代的匈牙利,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类比一下现在的我们,你就知道,什么才是重点?警察太了解这样的国家需要的是什么了。于是,案件发生之后,就需要警察以自己的方式来给予民众一个交代。

事实上,片中的警察确实是给予民众交代了。他们错误的将一个已经吓晕了头的人送进了监狱。然后该升迁的升迁,该表彰的表彰。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美好。但是他们唯一忽视的却是这起案件的真正的凶手。或许,当所有的警察都沾沾自喜的时候,凶手会混在人群中同样的沾沾自喜。但是看上去,当时的警察作为一个惩恶扬善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在明知道自己抓住的凶手存的口供存在着重大误差的情况下,依旧是选择将凶手送进监狱。这样的行为,让人汗颜。

凶手篇: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被人冤枉,而是自己有一颗求死的心。“凶手”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机缘巧合之下,他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而且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让他这样的念头在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而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为警察找了一个台阶下。他自以为自己杀死了爱人。但是却没想到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巧合中发生的。结合“凶手”在监狱里得到遭遇,我们更会得出一个结论。没事别激动。

而真正的凶手除了逍遥法外以外,更是大胆跑去监狱探看被冤枉的“凶手”。这对于真正的凶手来说是一种炫耀。本该投送进监狱的人却逍遥法外。而被冤枉的人却身陷囹圄。真正的矛头指向了谁,这不必多言了吧。

受害者:

这个世界有多安全,就有多危险。很多人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最终结果自己的是谁?或许那个平日里看上去温文尔雅的邻家大叔在某一刻兽性大发的时候就会强行剥夺你的生命。

夜归的女人最需要的是自己的爱人,而不是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陌生男人。即使是这个男人平日里是多么的温和,在夜幕的掩饰下,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男人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最坏的结果是杀人抛尸,而最不济也是会给你带来一些难以启齿的伤害的。这个世界很危险,尤其对于那些女人而言。

凶手的老婆最终识破了凶手的身份,但是那一刻她却选择了沉默。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私心,而且是因为突然回归正轨的丈夫带来的那种难以割舍的刺激的诱惑。犹豫带来的并不是长久的陪伴,或许只是会让那些无辜的死难者的数量更多一些。

回顾整个案件,其实并不难解答。警察们的派系斗争。高压政权下的让人窒息的社会态势。每一个似乎都是这场连环杀人案的起因。包括凶手在内,这样的社会态势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压抑。暴力犯罪打开的并不仅仅是凶手的心房。更多的是对于这个混沌的社会打入一针鸡血。整个社会在犯罪的阴影笼罩下开始动荡起来。而这样的动荡对于当时的匈牙利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稳定对于一个高度程式化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案件中被冤枉的“凶手”就只能含恨而终。而那个年轻的警察也在后来遭受厄运。

窒息的时候,或许会死去,但是总会有人进行反抗的。或许他们在意的并不仅仅是迟到的正义。

 5 ) 窒息

导演:亚珥拔的·索普塞特

一部匈牙利电影。讲述的故事和《杀人回忆》很相似,通过一个连环杀手案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压抑、混乱与不堪。

电影有两场戏设计的非常不错。

第一场戏是当从水里打捞出来第一具女尸,在法医的解剖室,对着一局尚不明确的尸体,检察官竟然谈论自己的晋升,然后说了一句:“这件案子应该以自杀案结案吧?”然后他的下属在他离开之后嘀咕了一句:“有脱光衣服自杀的吗?”尸体在中间,两旁站着执法人员,如果有在天之灵,受害者会被气晕过去吧?

第二场戏是检察官重审10年的案子,被冤枉的人说不是自己杀。但是检察官却说:“是你杀的,要不是因为你认罪,我们怎么可能不会抓到凶手,那两名女子怎么会被杀害?”这位执法人员的厚颜无耻与拒不悔改显露的一览无余。

剧作上,非常工整。特别是结尾的时候,本来以为案件得以查清,英雄得到荣誉,被冤枉的人得意洗脱罪名。但是随着平行蒙太奇的展示,我们知道,英雄的警官被暗杀,被冤枉者并没有被昭雪,只能在寂静无人之地呐喊。就如同管虎说过,他看到北洋水师的军舰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撞击敌舰的时候,最终半途沉入海底,那种无力才是最震撼的。我们观看整部电影,想要获取最后一丝丝的正义感时,那个窒息的社会把一切都压下去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无力,比这个更愤怒呢?

 6 ) 豆瓣又一次评砸了!应该60分!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看头,一部很旧的电影,唯一的亮点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无聊的时候点开的,坚持看完了,好多裸露的镜头。好多年欧洲没有出好的电影了,想不到是这样的水平!

犯罪电影这种题材已经被韩国电影拍烂了!没有什么新意了!也许他们不知道。

欧洲电影一般是走的写实的风格,爱露体。这样的电影好多国家都公映不了。注定没有票房!失败!美国那边早就不这样拍了!

 短评

匈牙利版《杀人回忆》。看得出导演野心不小,试图用连环凶杀案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迷思和社会群像映射整个时代,但无论是对于案件本身的呈现,亦或是人性挖掘和案件背后的社会学思辨都有一种比较模棱两可的态度,电影中太多的细节做得都很直白草率,倒是镜头没有回避暴力和性场面,尺度挺大……

8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与其说这是《杀人回忆》,我更觉得这是《狩猎》,男主从被定罪的那一刻起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被屈打成招、被狱友欺负、被人们辱骂……即便出狱也没能重获清白。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继续杀人行凶,男主却替他背锅。即便是将罪犯缉拿归案又怎样,男主的清白、青春、时间也不会回来了。当真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1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他们需要证明,他们需要一个凶手

16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入狱十年才发现无罪,早噶哈去啦?这些西方果家,真的,损色儿

2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同类题材里,远不如《我是杀人犯》。

24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全程心疼可爱又可怜的被刑讯逼供的男主角!看完电影整个人都不好了,话说凶手和被冤枉者长得好像,快分不清了......

26分钟前
  • Raphael C
  • 力荐

喜歡這類變態殺人劇情,有劇情,有看點,不過還是缺少點特色。

29分钟前
  • 秋色纯
  • 还行

真的是剧如片名,令人窒息。政治正确有时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么一个有正义感、有能力的检察官就那么被谋杀了……男主在河边的声嘶力竭,既是控诉自己的悲惨经历,也是导演为观众安排的情绪宣泄。ps,女生不要当面嘲笑男生的无能啊……

31分钟前
  • 拂袖斋客人
  • 力荐

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匈牙利连环杀手片,故事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刚步入社会主义的匈牙利,整个社会其实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个女孩奸杀后政府为了业绩严刑逼供了嫌疑人使其伏法入狱,但性无能的真凶却在7年后又开始作案,越来越明目张胆,后来甚至对熟人下手。尽管影片加入了政治讽刺来调和纯粹犯罪片的单调,但影片还是略显拖沓。。。

36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还行

又是一部极其小众的匈牙利电影,故事刚硬,摄影出色,氛围渲染的不错。与杀人回忆不同,凶手很早便大白于众。奈何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老警察的腐败无能,与年轻警察的理想主义交锋,反而更加令人扼腕。从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到1968年苏军布拉格撤军,即便一个萧瑟的工业小镇,也很难不被其影响。

3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男主和凶手长得太像了……

42分钟前
  • 皮珍丝
  • 还行

额,我其实想给五星的,这剧本,这表演,尤其演变态的那位,这摄影,还有这写实的风格,看得我汗毛倒立。看来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类似的连环杀手,不禁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扣一星是因为两位男主长得实在太像了,咱不能选个差别大一点的么。

45分钟前
  • 沙漏之瞳
  • 推荐

Martfü,匈牙利的白银市,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司法体系与民众心态竟然如此类似。无论是含冤者的自我负罪感,审判者的保全体制,还是行凶者的异化动机,全都往一条错误轨迹上走。甚至到了最末尾都不忘“体制错误,不能平反”。

48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其实三星半的感觉,两个人长得实在太像还以为是兄弟俩,以及兄妹俩如此亲密几度让我以为一半为了掩盖丑闻。有点想吃麦辣鸡腿堡了

52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为了政治意图而制造冤假错案,这让人很窒息;因为自己的前程不敢承认错误,这也让人很窒息;最后小警察的死也让人很窒息(往往揭露黑暗体制的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揭发毒奶粉的记者,罢工运动的组织者)

55分钟前
  • SF
  • 力荐

3.5!真相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替罪羊。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一个高度类型化的故事,却缺乏节奏,人物的奇怪电影。结尾的金属撞击声和三个平行的视角是难得的升华一笔。

1小时前
  • 品客
  • 还行

两个凶手长得太像了,一度没分出来。另外,真凶貌似对红发比较有兴趣,开始杀的几个人都是红?棕?发,他老婆为了取悦他特地带了红色假发穿了红色高跟鞋,差点被他当成猎物干掉,为何最后一个一次行凶的时候放弃了明显红发的男主妹妹,却杀害了一个明显是金发的女子?

1小时前
  • 芒果
  • 还行

很有力量的故事,但是导演的整体叙事还是过于平淡和松散了。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勉强及格。这片有一点很珍贵:裸女尸和解剖的直接镜头尺度在犯罪题材里也不多见,甭管用没用模型,诚意是有了。这导演的手法并不似一般匈牙利电影,压抑且浓郁的调色加舒缓的节奏更像德国片子。虽然真假罪犯的演员选的太像,好在结构很简单,全片处理的很轻,受冤的假犯人遭刑讯只在他梦里晃过几个镜头,68年时事背景造成破案压力以致于男主难得平反也只是一处电视新闻加几次办案人内部的争执来体现,这一基调倒符合男主脱罪后那声绵长的呐喊。我突然想到,是否有故意装成罪犯,待真凶出现时索要国家赔偿的人存在呢?作为故事,应该挺有意思的吧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