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浮生

全24集

主演:高一仁,方思畅,艾尔番·艾则孜,邓明将,常晋,陈国良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剧照

一梦浮生 剧照 NO.1一梦浮生 剧照 NO.2一梦浮生 剧照 NO.3一梦浮生 剧照 NO.4一梦浮生 剧照 NO.5一梦浮生 剧照 NO.6一梦浮生 剧照 NO.13一梦浮生 剧照 NO.14一梦浮生 剧照 NO.15一梦浮生 剧照 NO.16一梦浮生 剧照 NO.17一梦浮生 剧照 NO.18一梦浮生 剧照 NO.19一梦浮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梦浮生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清末民初,富商林家被一夜灭门,后林家独女林梦辰辗转被卖到不义富商黄家,给家中过世的儿子冥婚,梦辰即将被活埋之际,杀手组织血祭堂的头号杀手晓生,正好接到任务灭杀黄家,阴差阳错间救下梦辰。梦辰目睹了晓生杀人的整个过程,不仅没有害怕,还将执行任务的晓生视作恩人,叶晓生决定将林梦辰带在身边,从此兄妹相称此生护她周全。转眼十年过去,晓生为了让“妹妹”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直活在双重身份中,他在家中、在梦辰面前是商人叶掌柜,做些洋行的买卖营生。在梦辰看不见的暗处,仍是血祭堂的头号杀手。但晓生不知道的是,自己呵护十年,单纯天真的妹妹梦辰,竟然摸清了自己的底细,还暗中加入血祭堂,成为了自己的女徒弟——新人杀手谷雨。香蕉劈裂热舞者之热舞之灵国际大营救1990卿本佳人劫后重生之宝藏之谜圣安地列斯地震哦,香雪桐柏英雄平凡英雄 2022杀之恋1988英雄主义我的1919荒岛甜心聊斋志异之瞳仁语西乡殿百变艾琳只有为你摩斯探长 第一季恩情无限沉默的羔羊我眼中的豆荚咏叹岛谋杀案间宫兄弟 間宮兄弟十八岁小小飞虎队我出生了,但……大白!受害人2022最爱你刑警使命伟大的转折1945圣诞变身格莫拉第三季孔雀2015红磨坊2001女人的肚脐浴血火海蛇皮2001恩熙我要静静

 长篇影评

 1 ) 一种可能性的延展——《穆赫兰道》的精神分析之路

就电影来说,使观众产生心理活动的手段是光波和声波,而心理学表现在电影里就是立体幻觉和运动幻觉。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光影和声音正是在摹拟的人感觉。电影给予观众的光波声波的刺激不是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诉诸于观众记忆储备中的经验,也就是通过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来调动在他记忆中由平在生活中通过感觉而积累和归纳出来的知觉、认识和思想,从而达到理解。甚至可以说,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一切的电影都是心理电影。声光影的亿万种结合,无一不是在引导观者的认知过程。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提出:“接受相机拍摄下来的事物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但这恰好与认识世界相对立,因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拒绝接受世界的表象开始的。产生认识的一切可能性都以说‘不’的勇气和能力为根源。”这个新锐得令人生畏的女学者,毫不留情的指出“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柏拉图的“洞穴之影”借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隐喻了这么一个事实: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的“洞穴”之中,所信奉不移的信念和理想原本仅仅属于“真理”的幻想而已。柏拉图表现出了对主体感觉的怀疑,认为所有的知识的起点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必然决定赖以行事的知识不可靠。因此,每一个存在都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充当了“洞穴囚徒”的角色,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会程度不同的受到“洞穴假象”的袭扰和欺骗。

各个艺术形式都早已开始探讨我们所生存的客观世界与我们的认知之间的哲学关系,而《穆赫兰道》便是这样一部电影——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对认知的可能性说“不”的电影。姜文在谈及《太阳照常升起》时提到了“开放式电影”的理念,即在有限的时间长度、手法使用的限制内,将影视艺术从讲故事者变为引导者,从而给观者提供自己想象与发展的开放空间。在这一方面,《穆赫兰道》也是很出色的代表。

让我们开始对《穆赫兰道》的解析之行。首先强烈的建议,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最好不要去看下面的内容。这只是一个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角度对《穆赫兰道》中梦作用的分析。过早的接受一个观点,会让你丧失整个电影其他丰富的可能性。

《穆赫兰道》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以影片约115’处,蓝色小盒子被打开为区分点。前半部遵循了一般的叙述模式,虽然略有凌乱但比较容易看懂——故事的主线是青年演员Betty,她为了追寻演艺梦想来到了好莱坞,遇到了因为车祸而失忆的女子Rita(来自电影演员Rita Hayworth,这个名字的意义将在后面被提及)。Betty 与Rita 开始了寻找记忆的旅程。她们唯一的线索是前一天的车祸和Rita 偶然想起的一个名字——Diane。最终,两人在Diane 的住处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女尸,并在极度的惊恐中开始了同性恋的关系。前115分钟还夹杂了其他故事——一个男人被墙后的魔鬼吓昏,一个笨手笨脚的杀手干了一票笨手笨脚的买卖(杀死目标但是接连被目击者看到,不得以灭口),以及导演Adam Kesher 的倒霉经历——新片女主角被资方敲定,自己因为反抗被整得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妥协。

影片95’到115’是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故事开始走向古怪和荒谬,暗示了信息的不真实性。115’之后,叙述开始转向混乱(很多人也就此放弃了这部影片,认为其不知所云)。Betty 的名字变成了Diane,而Rita 则变成了Camilla。唯一继承的线索是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但明显Camilla 抛弃了Diane 并与Adam Kesher 走到了一起。Diane 濒临崩溃之时,找到了杀手(就是第一段中那个笨蛋杀手)要求他杀死Camilla。最终,Diane 在枪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简略的剧情介绍当然不足以说明电影的精彩。这个包含了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故事,可以很精确的嵌套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中。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释梦》第四章“梦的化妆”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摹仿作用(identification)”。在《释梦》提供的病例中,弗洛伊德一个女子在自己的梦中将自己的形象与一位女友“等同起来”,梦就获得了一种全新而合理的解释。在这名女子的梦境中,既出现了自己的主观意志,同时也整合了部分自己女友的主观意志。她梦到想去商店买一些熏鲑鱼举行晚宴,却恰好赶上商店关门。打电话叫外卖又碰到了电话故障。这既体现了做梦者作为自己主观的愿望,即不想让女友有勾引自己丈夫的机会,同时女友“想变得丰满些”这个欲望未得到满足内化为做梦者自己的欲望。“它不过是用自己代替了女友的位置,或者我们可以说,她把自己与她的女友‘等同起来’。”弗洛伊德的观点通俗的来讲,即在梦中,作为做梦者意识主体的并不一定是做梦者本身,而是潜意识里对多种意向整合的结果。梦中之自我并非真的自我,而是潜意识里为了满足欲望而构筑的虚拟人格。

晦涩的理论总是难于理解,让我们回到《穆赫兰道》的剧情中。我们看到,影片开头(4’)处的车祸,和128’的Diane 赴宴的桥段一模一样。Diane 和 Rita 的台词皆为” What are you doing? We don’t stop here.” 两次发生在Mulholland Drive 上的相同段落,是本片最明显的暗示。Diane (即前面的Betty)与Camilla (Rita)的角色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互换。115’之后的情节来自于现实,而之前的一切部分都是Diane 所作的一个梦。

当然就此妄下结论未免过于牵强,需要相关的镜头以佐证。2’处有一段怪异的镜头——来回晃荡的摇镜,粗重的女子喘息,最后镜头栽在了枕头上——这正是已经得知Camilla 死讯后的Diane 睡着时的情境。而后面的截止115’前的一切故事,都是这一夜Diane 所做的梦。另一个例子来自道具的使用。即Diane 所居住的房间就是梦境中Betty 和Rita 找到腐尸的房间。Diane 知道Camilla 之死是自己一手导致,因此在梦中虚构了这样的情节。推敲细节并不是本文的目的,因此其他的证据不再详述,你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寻找。

“摹仿作用” 即identification 是揭开这个梦境的蓝钥匙。Diane 的梦境中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爱、恨、自卑、冲动、后悔、理想主义、嫉妒、内疚等。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梦境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首先,爱以及由爱生恨。这是Diane 杀死Camllia 的原因。Camilla 与她是同性恋伙伴,也是一起在好莱坞闯荡的朋友。但是Camilla 迅速走向了成功,并与导演Adam Kesher 定婚。Diane 希望保持关系但遭到拒绝(122’)。Diane 威胁她,但是Camilla 不以为意。Diane 终于雇用杀手杀死了Camilla。在梦中,Diane 希望Camilla 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于是安排了梦中的Camilla 在穆赫兰道的车祸中失去了记忆。很明显的是,115’之前的部分,Rita 一直是依赖着Betty 的,Betty 处于强势地位,Rita 则处处需要她的帮助、保护与安慰。这就是摹仿作用最明显的体现——Betty 是Diane 的理想化自我,整合了Camilla 的一部分特质——优秀(从她出色的演技可以看出)、自信、从容不迫等等。Diane 在与Camilla 的关系中沿袭了一贯的自卑感,这让她在梦中把自己和强大的Camilla 整合以求得满足。值得一提的是,梦中的Camilla 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Rita,来自于好莱坞著名影星Rita Hayworth。而这个影星饰演最多的角色皆为蛇蝎美人类型。由此可见Diane 对于Camilla 给予她的巨大伤害耿耿于怀。

其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片开头的剪影舞蹈是Diane 曾经脱颖而出的表演(后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叫jitterbug 的舞蹈,是加拿大以及美国北部的舞蹈)。这样的成就使Diane 对自己的演艺生涯充满了理想。但是来到好莱坞后,一次次落选与失败让她渐渐濒于崩溃,又陷入了与Camilla 的同性恋情中不能自拔。所以梦中的Betty 具有了Diane 不具备的优秀条件——有一个生活在好莱坞的姨母留给她房产,并拥有出色的演技(很可能Diane 的演技也不错,但是残酷的挑选和一系列暗示中提到的暗箱操作让她永无出头之日)。Diane 深知自己犯了错,于是将真正的亲戚,也就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姨父姨母在梦中变成了同行的陌生人,这样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伤心。影片最后,Diane 开枪自杀前的幻想,就是面目狰狞的姨父母。Diane 无法面对社会和亲情的压力,最终自己走向了死亡。在这里,摹仿作用的体现在于姨父母的角色转换。

另外,冲动与悔恨。Diane 一时的感情冲动,雇用了杀手杀死了Camilla。梦中她当然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过。于是自己雇用的杀手变成一个极笨的笨蛋,毛手毛脚地连杀三人才得以脱身。而杀手的同伙,那个云奇餐厅后墙的面目狰狞的乞丐,则是Diane 梦中最为恐怖的东西。是他告诉了Diane Camilla 的死讯,很可能还给了她一些证据(残骸或者死尸的照片?),装在蓝色的盒子里。Diane 将这名乞丐想成了一个魔鬼一样的存在,并将那天一个路边的男人吓晕。可惜Diane 的愿望没能实现——杀手干净利索的杀了Camilla。而蓝色盒子,则是一个类似薛定谔的猫的假设性存在——它在打开之前,里面有什么都不会确定。而当它打开时,一切的幻想和可能性都转变(量子物理则称之为“坍缩”)为唯一现实。这也是为什么蓝色盒子打开,梦境就结束的原因。Diane 意识到了Camilla 的死已是事实,她的所有希望都已破灭,最终在臆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5’到115’中间的部分在一个歌剧院中进行。主持人不断高喊No hay banda!(没有乐队)It is an illusion. 仿佛带有中世纪宗教色彩的表演。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A Nation under God”,即大部分人为信教者。而基督教的教义则是众多人基础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在Diane 梦中出现的宗教场面,可以理解为她心中宗教道德底线对于自己所犯罪孽的审判。在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中,此场景可解释为“检查作用”。无意识的欲望在梦境中逃过检查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前面Diane 的幻想与梦。而在梦的结尾,也就是Diane 逐渐清醒的时候,检查作用开始了对潜意识的压抑,不断告诉意识本身“这是一个幻觉,一切都是幻觉”。

与精神分析理论无关的一点,对于“造梦”的讽刺是《穆赫兰道》最大的主题。影片暗示性的描写了许多电影圈的黑暗——资方的恶意操控、霸道的权钱交易、不公平的甄选机制等等。这类的问题在Diane 的梦境中亦有体现。演员处于整个运作机制的最下层,在商业上也处于被动地位。成功要依附于人,又会伤害于人。同时在演戏的过程中,人格的分裂也是痛苦的。Diane 的扮演者Naomi在一次访问中透露她在拍这部片子时一度想放弃,心情沮丧,甚至一度萌发开车到穆赫兰道自杀的念头。她曾几次提到导演David Lynch在"exploring my dark side"。

对于电影的分析到此为止。这些苍白的文字是绝对无法概括这部伟大电影的内涵,只是一种利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这个故事一次简单而粗浅的探索。领略它更深刻的意义,请你打开DVD机,和David Lynch 一起在穆赫兰道上重温Diane 的噩梦。虽然这肯定不是一次愉快的过程,但你必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释梦》,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
《论摄影》,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些网络上的评论。

穆赫兰道 影迷讨论网站 LOST ON MULHOLLAND DRIVE
http://www.mulholland-drive.net/

 2 ) 还是让真正的心理师说话吧

看了好多影评,想找些解释,越看越没劲。想想,自己才是专业人士啊。为什么不自己写呢?长的写不了,短的先写点吧。

1 没人提到betty试镜时那段。引荐人说,要真实感受到才能演出来。镜头一转,坐着的几个女性十分尴尬和不悦,好像他说了什么违背社会规范的话。
解析:Diane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长辈引诱侵犯。她甚至还努力去配合(练习台词,去试镜很兴奋)。对到底是伤害还是爱感到迷惑,常见于乱伦受害的儿童。试镜的对手演员说,acting is reacting,也充满了性的意味:你没吸引力我才没兴趣。这种“Use”的心态,也常见于喜欢物化对象的性侵害者。而帮助挑选演员的老太太,引荐人也说,她“经验丰富”,但是“请不起”,不过在选角色上面眼光毒辣。如果DIane的伤害经历成立,那么在她心里,这位女性长辈实际上是默许了侵害发生,甚至Diane认为,这位女性长辈也是同谋者。当然,在求助(未必是直接的求助)失败后,Diane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这位女性长辈即使反对,也至少纵容了侵害。而实际生活中,侵害者的伴侣也时常会对受害者产生愤怒,有时甚至认为对方是情敌,一切咎由自取。


2 开头机场的老夫妇在车上的诡异笑容,有人提到了。补充一点,DIane对他们充满愤恨,所以梦中Betty是纯良无知的模样,还以为遇到了好的同伴,自愿对他们提供“帮助”。

3 投射性认同。梦中常常会有和现实换角色的事情。

4 妓女那段很感兴趣,不过没想明白,也没找到合适的解释。

5 餐厅女招待也叫Betty,并非意味着Diane想重头再来。到可能是她联想到自己年轻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候。而对她来说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梦中以那个形象出现。

6 结尾的老头老太太不代表良心。说代表良心的,一定看了点弗氏文章就开口闭口精神分析,学了个超我的概念就随便拿来用的。
    结尾的老头老太太,意味着,Diane终于没能超越童年的创伤。本来到好莱坞寻梦,以为可以摆脱那张牙舞爪的童年现实,结果梦碎了,恶魔重新来。

    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只能用梦去呈现。感谢林奇,感谢你的悲悯。

 3 ) 我选择死于真相

“有一阵子我平复了,有一阵子我能笑了
然而昨夜看到你,你停下来向我问好。
紧紧握住我的手,祝我一切都好。
不懂为什么,你的触碰让我眼泪直流。

你看不出来,这段日子我不停哭泣。
为了你。哭泣。为了你。你说了再见。
我独自站在那里,独自哭泣...哭泣...
因为你不爱我,我将永远哭泣,为了你...
如今你已离去,从这一刻起,我将哭泣...哭泣...”
『洛杉矶的悲泣者』

那歌女倒下了,歌声还在绕梁不休。
你已经死去了,梦中依然顾盼神飞。
因为。
那首歌是录好的,与歌者无关。
我的爱是永存的,与你无关。

我问我自己:
为什么人们总是固执的相信,死后还有灵魂?
没有人说一棵青草会有灵魂。
因为没有人爱它,因为只有被爱者才有灵魂。
死者的灵魂就是生者之爱。

而我并不是第一次梦见你了,从前我也发过许多白日梦。
那些深夜想起你,我寂寞的无法入眠。
我坐在沙发上,幻想着你就在我身边。
你躺在我的怀里,我们读书,说话,接吻。
我向空虚的黑暗伸出手,假装那里有你的轮廓。
你温柔的看着我,向小猫一样把脸转向我的手心。
beauty,我自言自语,你真是美人。

我很知道,其实这时你躺在某个别人的床上。
你有别的爱人,你要嫁给他,你要离开我。
但我不愿相信,我宁愿在幻觉中爱着你,满足自己。
让我沉迷于自己制造的场景,在其中演出独角戏。
对你倾诉,同你争吵,与你纠缠。

导演们为什么都不选我做主角呢?
我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连自己都能骗过。
我是一个伟大的演奏者,终日拉着一把并不存在的大提琴。

不要说我自欺,无人不在自欺。
如果灵魂可以是真的,那么梦为什么不能是真的。
梦与现实,夜与白昼,有什么真假呢?它们是时间的两极。
这一极中,我杀死了你。
另一极中,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而我终于是醒来了。
从一切的甜蜜,悲伤,惊恐与混乱中醒来。
我再也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有你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不是吗?
当你不在了,这一极的世界也就消失了。
你的死宣告了这个世界的终结。
你的死揭发了这个世界的虚假。

爱是假的。梦是假的。
你所听到的一切都在事先录好。
你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幻觉。

我选择投向真实。
我选择死于真相。

 4 ) 讲不明白的电影都是坏电影

年长几岁,会有不同的想法。

本文不删,恰好可以记录自己的浅薄与武断。

有时候说些话,痛快是痛快了,其实更多的只是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妄语。

2017-3-27


刚看完的时候,我羞于说《穆赫兰道》这部电影我看不懂,因为他的评分很高(IMDB:8.0,豆瓣:8.7)。说看不懂会让我都怀疑自己的智商。再仔细想想,我坚定地看在电影在表现手法创意不错的份上给它打了4分。我觉得,主要不在于我看不懂,而在于它讲不明白。 电影主要是在表现一个梦境,我觉得它要传达一种恐惧感,关于现实和噩梦,很可能是在说现实和噩梦并没有啥区别或者不是这样。总之,我到现在都分不清楚哪些桥段是现实哪些是梦境。虽然感觉整片挺悬疑的,但结尾并没有给我惊喜,更多的是在疑惑中寻找他人的答案,并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弗洛伊德。 我觉得那些能把这部电影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人,一定能把一坨屎解释成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别误会,如果你是那能够无师自通解释成功的人,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褒奖。但对于那坨屎来说,我觉得本质没啥变化。即使他的形状比较有创意。 如果说它主要意图在于真实地再现一个梦,那无疑是成功的。真是值得庆祝,因为导演不仅达到了大多数人的正常的对梦的描述水平,最重要的是他通过电影把它表现了出来——散乱的、诡异的、缺乏逻辑的。那么,电影要算是佳作的话,大部分正常人都可以当一流的剧作家。 我觉得作为一部剧情片(悬疑片恐怖片),而不是梦境的纪录片,最基本的还是要把故事讲清楚,如果能够给人启迪,让人受益那就更好了。导演要做的是如何努力地把白米做成香喷喷的白米饭,而不是屙一坨奇形怪状的屎让别人去解释——没公德心呐简直。 总之,讲不明白的电影都是坏电影,拍这种电影的导演都是混蛋。

 5 ) 没那么难理解的片子

豆瓣上的复杂分析都看了个开头,觉得很混乱没有继续看下去,我觉得电影讲述的没有那么复杂,粗略扫了一遍Lynch's 10 Clues to Unlockthe Thriller,没细分析,电影真实部分拖着看了3遍,梦境部分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基本是一头雾水),其实可直接看真实部分再看梦境,耐着性子看完第一遍很不容易:)

下面着重对真实部分的理解,个人觉得导演已经讲述的很清楚了,没有分析的那么复杂,没耐心的直接看最后的综述。

噩梦的开始
红色的枕头,沉重的呼吸声,影片开头就是Diane噩梦的开始。

.......梦,天马行空又和实际联系的梦.........

噩梦惊醒
梦中牛仔的hi, pretty girl,come to weak up,换房朋友的敲门声惊醒开始。醒来这部分其实是过去与现在穿插进行的。

1.交换房间的朋友。搬东西时桌子上出现蓝色的钥匙,说明Diane去乞丐那拿过东西了,并且看了那东西,才做了噩梦,东西是什么后面分析。出门时说两个探员又来找过Diane了,说明Diane噩梦前是知道两个探员盯上她的事情。

2.一个人发呆时。Camilla出现,这里并不是梦了,而是Diane精神恍惚下的幻觉,可以看到Diane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介于爱与恨之间。

3.煮咖啡,倒咖啡走向沙发,这是镜头转换,变为半裸的Diane和Camilla在沙发上XXX,这时还是幻想,或者导演只是要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穿插说明清楚,将这部分内容穿插到Diane自慰时的幻想,Diane边自慰边想起Camilla抛弃自己的场景,痛苦流涕。

4.电话声响,又是过去事情的穿插,即去Mulholland Driver的party那场,这里人物众多,基本都在Diane梦中出现过,party上Diane备受打击,雇佣杀手杀Camilla,咖啡店中各种人和物也都出现在了梦中。

5.最后Diane回忆乞丐那里取的东西,蓝色盒子中装的是Camilla的耳朵,带有珍珠耳环的耳朵。(梦中开头的Rita耳朵是少了半个的,两个侦探在车祸现场的对话)

6.想到这里的Diane,盯着桌子上蓝色的钥匙,精神陷入崩溃最终开枪自杀。


综述
Diane的叔叔婶婶(Aunt Rith)带她进入了好莱坞,并在影片《The Sylvia North Story》试镜认识了Camilla,两人并发展成为了同性恋,Camilla名气越来越大,认识了导演Adam,两人准备结婚,深受打击的Diane雇佣杀手杀了Camilla,杀手将Camilla带有珍珠耳环的半个耳朵割下放在蓝色盒子中,由乞丐转交给Diane。
电影的开始是Diane拿到蓝色的盒子,回家打开看过以后发生的,Diane焦躁不安,睡着了并做了一个噩梦,这个诡异的噩梦揭示了Diane的潜意识也预示着Diane的崩溃。醒来后各种情绪的交杂,悔恨,失落,恐惧...最后选择了自杀。

还有两个疑惑的地方:

为什么最后她叔叔婶婶跳出来杀她?猜测用意呼应影片开头是Diane叔叔婶婶带她进入的Hollywood,好莱坞最终没有实现Diane的梦想而是将她扼杀。

Silencio俱乐部:我的理解就是指Hollywood,象Diane这样的事情也许每天都在Hollywood上演,年轻的演员在演艺圈一个又一个的堕落恐惧中死亡,只剩留下一堆胶片和磁带(梦中的Silencio俱乐部,女歌手死了声音还在)

影片最后的蓝头发女人,还不是很明确。

 6 ) 『穆赫兰道』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一遍看懂了75%,第二遍看懂了99%。

这是一部必须要看两遍以上的电影,导演是大卫·林奇。

那么,真相是什么?

(以下强烈剧透,慎入)

Part.1

好莱坞演艺道路上失败的女主角A看到自己的同性爱人B竟然飞黄腾达并且和导演C搞在了一起,无比绝望的她竟然雇佣杀手杀死了B,并在事后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愧疚。为了逃避这个操蛋的现实,她倒在床上做了一个梦。

Part.2

在梦中,她偏执的潜意识将现实中的一切元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逻辑关系等等)全部打乱然后重组,强行再造出了一个看似合理实则牵强的梦幻世界。在这个虚拟的现实中,她试图改变自己的演艺命运,并希望与自己的同性爱人B产生一个正面的良好结局。然而,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向她表明,梦毕竟不是真实,并且随着复杂度的上升,一切的逻辑都行将崩溃。在一场诡异的魔幻演出之后,她找到了记忆黑匣子的钥匙,并不可挽回地跌入了现实。

Part.3

梦终于醒来,女主角A发现她终究还是改变不了这个操蛋的世界,于是举枪自杀。

----------华丽的分割线-----------

大卫·林奇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未使用Part.1>2>3这样的常规顺序来叙事,而是采用Part.2>1>3的非线性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既是大多数人第一遍看不懂的缘由,也是这部电影成为梦幻经典的点睛之处。

影片的重点在于导演的意图。大卫·林奇压根就不想靠故事的感染力来打动人,他的真正目的在于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视点/立场的切换,并从这种颠覆性的切换中,获得一种自我内省的独特经验。

切换的时刻发生在大约1小时55分钟处(D9全片157分钟)。在前两个小时内,观众都是以一种高度的主观代入感,沉浸在两个女人的冒险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显示出『这个世界不对劲』并给人带来不安的感觉——直到梦的破碎,女主角跌回冰冷残酷的现实,观众亦随之切换到纯粹的旁观者视点/立场之上,之前诸多不合理的细节产生联系并得到解释,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一场梦』。

这种创造性的叙述结构,使得这部电影并非一串传统的线性故事板,而更像是一套类似拼图、魔方这样的非线性智力玩具。导演将所有的剧情线索都随机、杂乱地散布在长达2小时的梦境中,并在最后的30分钟内简洁、有力地给出真相和答案,继而推向最终的结局。如此一来,导演成功地让观众在前2小时内模拟了一场梦游,并使用一套伪逻辑让观众在梦中不断发现梦的痕迹,衍生出逻辑上冲突的兴奋点——并在最后的30分钟内使梦的逻辑被证伪——这个证伪恰恰是导演、观众共同进行的,而非简单的灌输。

这种世界观的建构方法,实现了戏剧冲突的一项超越——传统的戏剧讲究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冲突,是形而下的、可见的;但『穆赫兰道』这样的电影,其核心的戏剧冲突却是形而上的,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冲突,观众需要在无形的思考中对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真实/虚幻)进行辨证,并在最终与导演一起作出真伪的判决。

要判断一个歌手是否假唱,只需在现场将ta推倒,然后听听看声音是否还在继续。『穆赫兰道』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
http://www.leeforce.com

 短评

不喜欢哲学的别看

6分钟前
  • 白羽
  • 力荐

【165】太玄乎,一个人夜里看,有点儿承受不来。百合福利真是不错,只是黑毛儿的胸实在太假了。最让我难过的是,即使是在梦里黑毛也没有开口说爱她。

10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逻辑特别清楚的人能拍出来让人捋不清逻辑的电影而且不解释

11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我相信林奇绝不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故作高深,他应该是个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人说电影就是在造梦,那么林奇的梦最离奇。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最烂的神作,最神的烂片。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遍看懂,其实diane一醒来我看到她的床和毯子的颜色就知道之前的是梦了,因为太片断化,失序,而且所有人都行为刻板古怪,不会是真的。后半段有因有果才是现实。很悲伤的一个故事。一首llorando唱的人冷汗都出来了。

21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以歌剧午夜场分界,之前五分之四的部分皆为梦境,一场因现实中强烈负罪感而自造的补偿性幻象。此幻象中,事业失败/情人变心的黛安给自己极致形象美化,模式部分照搬好莱坞类型套式:她叫贝蒂,姨妈大明星,聪明活泼,具表演天赋、乐于助人勇于冒险,失忆美女卡米拉心存感激投怀送抱;同时,夺情最恨男导遭尽羞辱,妻子外遇奸夫痛扁卡遭注销,更因神秘牛仔威胁被迫选角不喜女星,却对贝蒂美貌才华另眼相看(片场回眸)……所有梦境“参演”,主要来自穆赫兰道那次聚会上互动或目睹过的真实人物,主配亲疏视个人喜恶而定,比方导演母亲比较和蔼,就变身亲近房东;杀手冷酷高效,最想疏远的负罪同党,就让暗杀过程愚蠢狼狈……林奇之所以不给梦/现作区注,除了那并非其美学偏好,更在于如观众因迷惑而反复重看,可强化其潜意识之中对于梦碎主题的认同感。

2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ps:(再此真的想骂国内的这些影视平台,说真的又打码又大幅度删减的就不要引进资源了,先不说不尊重导演的成果,不尊重观众,像穆赫兰道这种本就是悬疑性烧脑题材的电影,删减那么多只会更加云里雾里,影响观感)片子思路非常清晰,任何的前期不合逻辑,在梦醒后一切都会解答。电影接近梦的本身,所有的日常经历和潜意识都会杂糅在梦中,就像普罗大众说的,梦是相反的。依赖的情人,热情充满才气的自己,落魄倒霉的导演,活着的姨妈…一切都是潜意识的渴望,所有的人来自于现实匆匆一瞥,来自那些挚爱和憎恨,碎片般的碎落在梦中,然而现实才是噩梦。

24分钟前
  • 懒潘潘
  • 推荐

寂静夜总会之歌好动人,因为从始至终都是你在歌唱给自己听。所以歌者死去,歌声却依然继续。你所听见的一切都是事先录好的,你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幻觉。

26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A+. 目前看过对梦的叙事化最成功的案例。不像《盗梦空间》拘泥于结构作茧自缚,也不像《红辣椒》汪洋恣肆却难以收拢,而是在严密对位中保持不可预知的不稳定性,从而达成一种“自洽的疯狂”。林奇鬼魅的视点游走时刻诱发观感的颤栗,但真正让人细思恐极的破坏性,是在解梦的同时瓦解了整台“造梦机器”:梦被组装的机制与电影被拍摄和观看的过程并无区别,而本片最虚无而吊诡的逻辑正在于,它一面展示了电影拥有还原梦境体验的神奇力量,一面揭露了它在本质上的虚假:所有力量的来源,都基于我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并维持我们欲见的幻象。//巴黎午夜场二刷。比起第一次被mind fuck的震撼,这次却是被掏空的悲伤:我们都在徒劳地逃避。她活在电影中的梦里,我活在电影造的梦里。仅此而已。2022.1.9 Filmothèque

27分钟前
  • 双晚
  • 力荐

初级评:时间是个圈,空间是个圈,圈即无限。中级评:点线交集,元素启示,大即小小即大,宇宙奥秘。高级评:(...)).(..).)..

32分钟前
  • Little Punk
  • 力荐

对这部电影如果非挖空心思要把每一处情节都搞懂理顺,那其实有点买椟还珠了。如果说《出租车司机》里用极其迷离炫目的流光溢彩来折射出都市的妖异,那么这部电影则是用声音和色调来表现噩梦里的都市。尤其喜欢寂静酒吧那一段,充满想象力和诡异。有些电影需要的是感受而不是理解。

35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你说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3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林奇前后几部电影,都像精神领域的公路片。路,无尽、未知、被黑暗笼罩的路。传统类型片一路撞车刹车踩油门,哪怕碰上个搭车的,最后总能到达一个期想的终点。林奇的电影,半路会掉进坑里,不然就是根本没有终点,你根本不知道车子会开向哪里。这部电影关于噩梦,也关于鲜亮美丽的好莱坞。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看影评前觉得自己傻逼,看影评后觉得电影牛逼!

46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①2017-5-20六刷仍泪奔,次次均有新发现,色彩配乐机位布景皆完美。②永爱糯米,最适合做励志偶像的演员,以及没提影后真是奥斯卡不可理喻了。③凌晨的街头碎纸飘飞,冷寂萧索 | Silencio | This is all a tape-recording | It is a illusion | 迷幻的蓝色妖雾。④我在梦与现实间彷徨。⑤2021.9.23.北影节-三里屯美嘉欢乐影城-4K修复版(画质色彩极佳),深夜圆梦!这回惊觉不止一个场景与[双峰]神似。另外林奇实在太擅长混搭融调多种元素/异质性氛围了,比如寂静剧场和死亡结尾都是在惊悚恐怖与哀伤凄婉之间轮转,梦境部分的多段穿插叙事亦使观者于滑稽古怪与疑惧紧张/积极喜乐(糯米在梦里初到好莱坞的乐观憧憬之情太有感染力了)间摆荡~(9.5/10)

4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要不想太后怕,就别总是回想其中的情节

50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请第一遍就看得懂的人站出来

54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鉴于林奇真的是一个固执不讨好的神人,我自作主张地出一份力吧。致后来者:1.别说自己智商不够,看不懂确实是因为电影故弄玄虚。2.所以,看看解析吧,既然看不懂不丢人,那看看自诩看懂的人怎么说也无妨。3.宁可惭愧地后知后觉,也千万不要因为被玩弄就上火而忽视它的牛逼。→21.9.27 北影节资料馆大银幕重温。

59分钟前
  • Ocap
  • 力荐

几乎与现实颠倒,那些不曾实现的爱恋在梦境中达到高潮,那是心底最深处的隐蔽与渴望。爱使人变的扭曲而疯狂。

1小时前
  • 沈书君
  • 推荐